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是一個擁有光榮革命歷史的地方,是歷史上創建的第一塊敵後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根據地的首府,是晉察冀邊區政治、軍事、文化中心,包括阜平在內的晉察冀邊區被稱為“新中國的雛形”,抗日戰爭時期,史家寨鄉是晉察冀邊區政府和軍區司令部駐地,在史家寨村及其附近山坡上分佈著500多個窯洞,是華北地區保存規模最大、風貌最為完整的窯洞群。1948年4月,毛主席率領中央機關來到阜平城南莊,期間召開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發佈“五一”口號,第一次具體描繪了新中國藍圖,向全黨全國發出新中國成立動員令。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習近平總書記到阜平考察扶貧開發工作,向全黨全國發出新時代脫貧攻堅動員令。
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史家寨鄉村振興示範區(以下簡稱示範區)共涉及史家寨鄉3個村(凹裏村、史家寨村、紅土山村),示範區總面積5.55萬畝,戶籍人口3813人。史家寨鄉距離縣城15公里,距離阜平縣職教中心學校16公里,距離經濟技術開發區16公里,能夠便捷地獲得銷售、市場、專家、勞動力等多重元素的支持,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史家寨鄉綠色循環農業示範區被確定為全國脫貧攻堅考察點,作為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推介中國脫貧減貧經驗的重要窗口和平臺。示範區依託史家寨易地扶貧搬遷小區,秉承生態發展理念,重點打造食用菌、高效智慧林果、規模養殖、中藥材種植、文化旅遊業、手工業等富民産業,形成了“種養結合、綠色循環,現代集約、紅色傳承”的産業格局,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可行路子。
阜平縣史家寨鄉村振興示範區示範區項目總投資9048.72萬元,其中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5000萬元,整合財政其他涉農資金2108.72萬元,縣財政自籌資金300萬元,特色産業實施主體自籌資金1640萬元。
一、示範區域內鄉村振興水平
示範區依託史家寨鄉紅色歷史資源和易地扶貧搬遷小區,秉承生態發展理念,重點支持食用菌、智慧農業、硒鴿養殖等富民産業。
一是鄉村發展更具活力。示範區內通過擴大農業特色産業種植面積和養殖規模,農村特色産業年産值由2020年1503萬元增加到2022年的19764.5萬元;特色産業帶動農戶數由2020年734戶增加到2022年的861戶,帶動農戶人均收入由2020年的5610元增加到2022年的11263.7元;新增農業生産經營、發展人才167人。
二是鄉村建設更加紮實。鄉村綠化率由2020年的40.06%上升到2022年46.52%;農村集中供水保證率達到100%;文體廣場由2020年6個增加到2022年27個;生活垃圾、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及利用得到明顯改善;使用衛生廁所的農戶由2020年444戶增加到2022年776戶;接入互聯網寬帶兩年新增201戶;近兩年新修農村道路和生産(旅遊)路18.3公里。
三是鄉村治理成效明顯。示範區內村支書平均年齡由2020年57歲下降到2022年43歲;村支書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20年的11年上升到2022年13.5年;新發展黨員10人;普法宣傳由2020年18次增加到2022年22次;集體經濟收入由2020年305.27萬元增長到2022年502.13萬元;常住人口治安查處率由2020年的3.6%下降到2022年的0.13%;開展紅色文化教育由2020年的10次增長到2022年的20次。
二、示範區域內鄉村全面振興整體性、協同性
一是示範區打造過硬黨員隊伍,充分發揮了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黨員帶動群眾幹,主動擔起鄉村振興主力軍作用,充分營造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二是黨建引領帶動産業發展,示範區內幹部群眾幹事創業,為示範區産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幫助企業招工、為企業爭取政策資金、為企業排憂解難。
三是産業發展進一步壯大,為示範區不斷提供就業創業機會和崗位,不斷促進青年返鄉、能人回鄉,河北省食用菌首席專家李明、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侯桂森;牛童、吳澤年、楊明乾、方正豪4名“海歸”高材生投身示範區産業發展;大中專畢業生、退役軍人、在外務工人員100余人分散充實到各産業、各行業中去。
四是深挖示範區內的紅色文化、開展“戲曲紅故事,唱響新阜平”戲曲比賽等多種形式的文旅活動,深挖阜平民俗文化精品旅遊線路,在史家寨成立“紅領巾”小小講解員隊伍,同時在規範村規民約、網格化管理、“藍馬甲”群防群治隊伍上都有了新突破。
五是生態綠色循環農業産業的發展,智慧農業綜合示範基地種植果樹及人居環境整治栽種綠化樹木等,共增加綠化面積3000余畝。
三、示範區建設傳承紅色基因和發動群眾參與情況
史家寨村被中組部確定為紅色村組織振興建設紅色美麗村莊試點,進一步將革命精神和紅色基因傳承發揚光大,2022年全年累計接待約1000人次。在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過程中,鄉村兩級積極組織黨員活動日、黨員志願服務、公益崗位、愛國衛生運動等多期主題活動,充分調動黨員幹部群眾的參與熱情,凝心聚力推進示範區建設。
2021年,經過全面分析發展形勢,深入進行調查研究,阜平縣確立了打造鄉村振興示範區、生態文明示範區、全域旅遊示範區和京津冀地區新能源産業基地的“一城三區一基地”發展定位,在全縣範圍內著力構建新的“1+6+4”發展體系。
示範區內主要有6個基地,分別是食用菌種植基地、菌棒生産基地、高效林果基地、硒鴿養殖基地、肉雞養殖基地以及有機肥加工基地等。重點打造食用菌、林果、規模養殖等富民産業,形成了“種養結合、綠色循環,現代集約、紅色傳承”的産業格局。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史家寨綠色循環農業示範區通過科技、管理、外引內培三結合創新做法,促進了傳統産業的進檔升級,推動了綠色循環産業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的快速發展。
1、堅持“科技融入”驅動産業升級
菌棒生産基地的恒溫養菌車間和食用菌種植基地棚室改造在攻克養菌難題、助推産業效益大幅提升方面走在了食用菌産業的最前端。
高效林果基地的智慧農業項目對果樹生長要素的全方位監測,實現了在規避氣候風險、果品存儲運輸、科學節水節肥等環節的精準把控。
硒鴿養殖基地購置選購“天翔一號”原種鴿並聚焦産業元素配套車間,通過“龍頭企業+園區+農戶”的模式,採用科學化、標準化、規範化的養殖管理模式,打造富硒乳鴿養殖生態循環産業集合體,實現産業可持續綠色發展。
2、堅持“六個+”創新管理助推物阜民康
示範區堅持“政府+企業+科技+基地+金融+農戶”的産業發展模式,政府負責徵地和水電路配套、政策支持、引進資源等內容,宗旨是有利於優化營商環境、服務群眾就業以及保護生態環境;企業負責承包經營、包括原材料進購、産品銷售等環節;專家負責科學技術指導服務,現有太行山農業創新驛站、食用菌研究院、河北農業大學等多種智庫合作渠道;基地統一管理,主要集中于農産品生産和管理核心環節;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支持,包括農戶貸款資金承包,保險公司提供農業風險兜底的相關保險産品;農戶通過務工獲得收入,此外農戶還可以個體承包經營、土地流轉等方式獲得收入。
3、堅持“外引內培”提供發展人才動力
一是引進外部人才,阜平建立起與中國農科院、中國農大等各大科研院所長久合作,成立太行山食用菌研究院、阜平産業研究院和6個太行山農業創新驛站,高端人才精準聚焦産業需求出謀劃策,引領産業發展。二是培養本土能人,示範區建設吸引和培育了大中專畢業生、退役軍人、在外務工人員500余人,涌現出一大批致富能手、産業專家、管理人才。
示範區六個産業基地所産生的廢料都能變成相關的基地原料。高效林果的利用廢棄的果木枝條生産食用菌菌棒,掉落的水果或者檢測質量不合格的水果可以喂養肉雞。菌棒基地生産菌棒可以用於食用菌生産,食用菌基地的廢棄菌棒可以經過有機肥加工廠變成林果種植基地廢料,也可以將廢棄的菌棒攪拌成飼料喂養肉雞。養殖基地的雞糞和鴿子糞經過有機肥加工基地加工變成林果種植基地肥料。每個環節都可以實現降低成本、保護環境,長期堅持下去,還可以提升示範區內種植基地土地質量及農産品質量,實現了産業-資源-産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産業的循環利用,達到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
二、經驗啟示及推廣價值
1、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要充分發揮政府“看得見手”的作用,通過政府計劃、政策支持、基礎設施保障、引進社會力量等,搭建起政府與農戶、企業、科研院所等各類主體合作聯結的紐帶和橋梁,形成了“政用産學研”農業産業創新應用體系,逐步培育起産業集群,從而獲得更高的生産率和持續的競爭優勢。
2、用好人才技術資源。近年來,阜平縣圍繞主導産業發展需求,充分用好太行山農業創新驛站,積極對接包括河北農業大學在內的國內各級各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引進知名專家學者和優秀科技人才組建了專門技術服務團隊,為産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同時,著力培養造就了一支本地化專業人才隊伍,激發了本土科技創新的內生動力。
3、堅持以人民至上為落腳點。提升産業現代化、規模化、組織化水平,為農村勞動力創造了大量務工就業崗位。通過織牢織密利益聯結機制,實現了綠色循環産業對所有脫貧戶的全覆蓋,有效激發了群眾參與産業發展的積極性。
4、推動産業集群發展。將涉農行業、同區域企業間的設備、材料、投入産出進行整合,實行資源互補,形成新的綠色循環産業鏈。
示範區在建設過程中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成功經驗走向國際。阜平縣受國家鄉村振興局中國國際扶貧中心邀約,2022年10月26日,縣委副書記葛新為越南、緬甸等發展中國家授課,展示了阜平縣史家寨綠色循環農業示範區的建設與管理經驗,以史家寨綠色循環農業示範區為案例向參訓學員介紹了示範區的設計理念、運行機制、管理模式、主要成效和經驗啟示,剖析了發展中國家高效建設農業園區,提升農業園區管理水平,探索完善農業園區建設和管理戰略體系與實施模式的途徑及措施,獲得了發展中國家參會學員的一致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