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建設成效
經驗做法
廣西壯族自治區淩雲縣三産融合鄉村振興示範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淩雲縣
三産融合鄉村振興示範區
基本情況
建設成效
經驗做法

廣西壯族自治區淩雲縣域面積2053平方公里,轄4鎮4鄉(其中4個瑤族鄉),共105個行政村5個社區,1552個村民小組2622個自然屯57341戶22.9萬人,常住人口18.82萬人,居住著漢、壯、瑤三個主體民族,其中漢族、壯族、瑤族分別佔總人口的45%、33%和22%。在歷屆縣委、縣政府的努力奮鬥下,淩雲縣先後榮獲中國名茶之鄉、中國長壽之鄉、中國蠶桑之鄉、中國最佳養生休閒旅遊名縣、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國家有機産品認證示範創建區、全國有機農産品基地、中華詩詞之鄉等榮譽稱號。素有“古府淩雲”“茶鄉淩雲”“山水淩雲”“長壽淩雲”“活力淩雲”“壯志淩雲”之美譽。
  2022年完成地區生産總值57.18億元,財政收入3.08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5.3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0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34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04元。2023年第一季度GDP增長10.6%,一産增長5.3%,二産增長27.2%,三産增長5.9%;固定資産投資4.49億元,同比增長3.2%;2023年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礎上報數為6250元,同比下降52.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礎上報數為4688元,同比下降30.2%。

學生在彩架村紅八軍彩架突圍紀念館聽講解員講述紅八軍彩架突圍故事

工作隊一行走向彩架村紅八軍戰鬥紀念碑

彩架村紅八軍紀念館

淩雲縣三産融合鄉村振興示範區位於淩雲縣伶站、下甲2個鄉鎮,覆蓋19個行政村,以漢、壯、瑤三個民族為主,區域面積498平方公里。示範區圍繞“一條紅線一個核心兩個基地”的空間佈局,依託紅八軍彩村突圍戰紅色革命資源,不斷拓展紅色教育基地元素,完善紅八軍彩村突圍戰紅色教育精品線路,以打造綠色高端家居産業園為核心,創建兩個産業發展基地(2000畝油茶低産改造示範基地和標準化養殖基地),對周邊村屯人居環境進行提升改造,建成三産融合鄉村振興示範區。

雙達村——油茶林

彩架新風貌

伶興村村屯風貌

淩雲縣三産融合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極大地推動示範區村屯的經濟社會發展,産業提檔升級,效益得到增強。

一是鄉村發展方面。2022年,示範區域內優勢特色農業産值18242.31萬元,比2021年17629.47萬元增長34.76%;農業産業中一産産值3.0265億元,同比2021年增10.2%,二産産值0.80325億元,同比增長12%,三産産值3.15億元,比增長9%;紅色旅遊收入規模7881萬元,同比增長9%;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100%,比2021年95%提高5%;主要農作物化肥利用率41%,比2021年40%提高1%;主要農作物農藥利用率41.55%,比2021年41.50%提高0.05%;返鄉創業2080人,比2021年1463人增長42%;2022年示範區內培育農村專業技術人才124人,比2021年103人增長20.4%鄉賢人數557人,比2021年286人增長94.7%;有電子商務配送站點的行政村數量15個,比2021年9個增長66.6%;農業保險參保戶數4357戶,比2021年4328戶增加29戶;至2022年授信農戶7488戶,比2021年增加1262戶;村集體經濟收入總額297.28萬元,比2021年235萬元增長26.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26元;村集體經營性資産總額6279.8088萬元,比2021年37864萬元增長83.41%;農村優勢特色産業帶動就業人口數6861人,比2021年6534人增長5%。

二是鄉村建設方面。農村道路建設同比2021年,增加43.68公里;農村集中供水覆蓋6850戶;有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體育健身場所、生活垃圾集中處理或部分集中處理的行政村19個,實現全覆蓋;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的行政村18個,同比增加5個;農村衛生廁所9812戶,同比增加196戶;編制了村莊規劃(或納入上一級發展規劃)的行政村18個,同比增加16個;獲得國家級特色文化村落相關榮譽的行政村2個,同比增加2個;示範區內可移動革命文物13件;登記革命舊址、遺址1處;革命博物館紀念館1家;縣級及以上命名的紅色教育基地(景點)2處,同比增加2個。

三是鄉村治理方面。開展積分制管理的行政村5個,同比增加5個;革命先輩的後人、退役軍人中現任村兩委成員的10人;開展普法活動宣傳25次,同比增加13次;治安案件發生116起,同比減少48件;刑事案件發生63起,同比減少26件;開展紅色主題文化教育活動次146次,同比增加94次;現役、退役軍人家庭370戶;文化教育活動29次,同比增加14次;“三下鄉”活動開展500余次;成立了紅白理事會等自治組織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行政村19個,實現全覆蓋;縣級以上文明鄉鎮2個;縣級及以上文明村16個,同比增加4個。

示範區組織開展院壩會

示範區開展第一書記“夜話”活動
【典型1】廣西淩雲縣:制定“三張清單”,整理“兩個列表”推動鄉村建設行動縱深開展

淩雲縣堅持全域黨建引領全域鄉村振興,以“幹部回鄉·扮靚家園”大行動為抓手,創新制定縣、鄉、村三級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的“三張清單”,全面梳理匯總現有資源和各類政策,形成“兩個列表”,為鄉村建設提供堅實支撐,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制定“三張清單”,全力推進鄉村建設行動實施制定縣、鄉、村三級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的任務清單、責任清單、項目清單,弄清楚“建什麼”,搞明白“怎麼建”,推動鄉村建設工作走深走實。

一是制定“任務清單”明底數。結合鄉村振興“大學習、大培訓、大調研”活動,深入研究《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等文件,對照《淩雲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方案》確定的目標,梳理出縣、鄉、村三級鄉村建設任務,逐項摸清鄉村規劃、農村道路、公共服務等12個領域的建設現狀,找準鄉村建設短板弱項,形成《鄉村建設任務清單》。

二是制定“責任清單”定計劃。針對鄉村建設要求、現狀以及短板弱項,倒排工期,逐項逐條制定2022—2025年度任務目標,細化工作舉措,明確工作責任,將建設任務分解到具體的鄉(鎮)、單位和個人,形成《鄉村建設責任清單》。

三是制定“項目清單”強抓手。對照目標任務,科學謀劃一系列群眾需求強烈、短板突出、兼顧農業生産和農民生活條件改善的鄉村建設項目,形成《鄉村建設項目清單》,分年度有序組織實施,力爭到2025年鄉村建設取得明顯成效,鄉村具備更好生産生活條件,宜居宜業面貌逐步形成。

二、整理“兩個列表”,精準把握鄉村建設支撐要素

一是匯總全縣資源,形成“資源列表”。開展“清産核資”專項行動,建立健全資産管理制度和縣鄉兩級信息共享機制,形成固定資産列表。全面梳理旱改水、增減挂鉤、土地開墾、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林木收儲和林地流轉等項目,形成有效資源列表。編制《淩雲縣全域旅遊發展規劃》《淩雲縣鄉村旅遊發展規劃》等規劃,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形成旅遊文化資源列表。
  二是梳理各級政策,形成“政策列表”。組織各行業部門逐條研究上級政策,搞清楚各項政策的出發點和發力點,梳理從中央到地方出臺的土地整治、産業發展、農業金融、生態治理以及民生領域等系列涉農文件,分類造冊,整理出政策列表。共梳理國家層面政策48份,自治區層面政策164份。

三、突出“三個引領”,示範帶動鄉村建設全域推進

一是突出黨建引領。出臺《淩雲縣全域黨建引領全域鄉村振興實施方案》,實施基層組織強堡壘工程,開展村支書“亮績打擂”大比武和實戰考核,開展“書記拉練”“第一書記進校園”“第一書記夜話”“院壩會”等活動,建立導師幫帶、頭雁論壇等機制,健全“雙聯雙包”工作機制,縣鄉領導到聯絡點開展聯絡工作,推進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標準化規範化建設。

二是突出幹部引領。組織開展“幹部回鄉·扮靚家園”大行動,打造微景觀,形成具有“坡頂屋脊封檐板,墻裙窗閣有特色”的典型示範,村屯逐步實現垃圾不落地、雜物不亂堆、污水不見天、棚圈不亂搭、人畜不同院的宜居環境。

三是突出示範引領。以中央彩票公益金“一條紅線、一個核心、兩個基地”示範帶和“泗水繽紛”田園綜合體示範帶等為切入點,積極推進“黨建+聯戶連心+志願服務+網格化管理”模式,推動沿線3個鄉鎮8個行政村15個村莊整治提升,形成了長達30多公里的鄉村振興示範帶,建成平懷村、彩架村2個3A級旅遊景區,與浩坤湖、泗城州府、茶山金字塔3個4A級景區串連成線,鄉村“形”“實”“魂”全面提升。

【典型2】廣西淩雲縣以彩票公益金助力老區探索“黨建引領+紅色文化+産業發展”鄉村振興之路

2022年以來,淩雲縣依託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欠發達革命老區鄉村振興項目,以黨建為引領,圍繞“一條紅線、一個核心、兩個基地”空間佈局,以紅色文化教育為軸線,綠色高端家居産業園區為核心,帶動建設油茶低産改造示範基地和伶興養殖示範基地,打造集紅色革命教育、現代農業、旅遊觀光、農家體驗于一體的紅色旅遊鄉村,探索了一條“黨建引領+紅色文化+産業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

一、堅持黨建引領,建設紅色鄉村

淩雲縣重點圍繞革命老區紅八軍突圍戰遺址沿線,加強規劃、傾斜項目、完善治理,著力打造紅色鄉村。

“紅色主題”定規劃。總結提煉彩架村“紅色彩架·繽紛織錦”村莊發展主題。邀請國內高水平規劃設計單位聚焦紅色主題,採取“三個一”規劃思路,即一幅項目規劃圖、一張項目計劃表、一份項目規劃説明,規劃佈局紅色景觀和房屋風貌,實現“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韻”。

紅旗領航抓建設。利用彩票公益金約600萬元在園區旁建設一個木材産品等建材産品交易市場,投入彩票公益金約1600萬元實施人居環境整治項目,對園區所在的集鎮和周邊村屯人居環境進行提升改造。

紅色網格強治理。創新黨群聯動新模式,整合黨員、鄉賢、青年志願者等隊伍組成紅色治理網格,在執行“一約五會”規定等日常生産生活中率先引領示範。動員群眾自發成立“鄉村振興理事會”“村屯公益事業群”等,共同制定村規民約,讓群眾主動參與鄉村治理。建立“黨建+網格+鄰里自治”模式,設置“彩架議事亭”,形成了黨群聯動齊抓共管的鄉村自治局面。開展“幹部回鄉·扮靚家園”大行動,通過幹部職工回鄉整治自家房屋及周邊環境,帶動群眾共同參與鄉村建設。

二、講好革命故事,傳承紅色文化

深入挖掘紅八軍彩村突圍戰紅色革命故事,支持示範區建設紅色教育基地,發展紅色經濟,喚醒紅色記憶,推進鄉村紅色基因的保護與傳承,激活紅色鄉村發展活力。

築好紅色堡壘。以“紅色基因鑄忠誠,突圍精神代代傳”為主題,組建以退休教師、老黨員張永波同志為代表的“老黨員講師團”,通過老黨員講故事“微黨課”為載體,把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到村黨支部“三會一課”、黨員固定活動等,創建“紀念碑下講黨課·英雄後代講故事”黨建品牌,借力彩票公益金,把彩架村打造成為全國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建成全區、全市紅色文化黨性教育示範基地,吸引周邊縣(市、區)領導幹部前來開展活動近10000人次。

講好紅色故事。圍繞紅八軍第一縱隊彩架村突圍戰期間發生的革命事跡,對了解彩架村紅色歷史的老黨員、老幹部、老教師等進行全面走訪,整理形成反映彩架村紅色歷史故事17個。打造“家門口的紅色學堂”,線上開通“紅色彩架”公眾號,將“紅色故事”等紅色文化視頻上傳,群眾不出村就可以隨時觀看學習;線下在彩架村紅軍小學開設紅色課堂,從小抓好愛黨愛國教育。組建紅歌合唱隊,傳唱紅色歌曲,營造愛黨愛國濃厚氛圍。

彩架村駐村工作隊發放獎品

修好革命舊址。修繕紅八軍彩村戰鬥紀念碑、紅八軍彩架突圍戰紀念館,在紀念碑前製作安裝倣銅雕像,完善紀念館內照片、史料、實物等文物。復原紅八軍突圍路,建設始於彩架屯途徑肖家坪接通弄福公路的步行道,對紅八軍彩村突圍戰線路遺址進行還原,讓遊客重走紅八軍突圍路線。

彩架革命烈士紀念碑

彩架村紅八軍紀念館

三、推動産業提質,紅綠融合發展

淩雲縣在示範區積極探索發展新路子,推進農耕體驗與鄉村旅遊多産業融合發展。

(一)豐富紅色旅遊。延伸紅八軍彩村突圍戰紅色教育基地,打造紅色教育精品線路,積極探索新興産業發展模式,引進旅遊公司,開發“唱一首紅軍歌”“吃一餐紅軍飯”“走一段紅軍路”“穿一套紅軍服”“住一晚紅軍房”等“五個一”憶苦思甜體驗活動。同步開發“紅軍紀念品”,織售紅軍紀念品,售賣村民自産黑木耳、黃金菇等農特産品,促進群眾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二)發展綠色種養。投入彩票公益金建設油茶産業低産改造示範基地2000畝,建立“村集體+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引導農戶入股合作社,産生的效益按入股比例分紅。在伶站瑤族鄉伶興村建設4個標準化養殖基地,採取“公司+村集體經濟+農戶”的合作模式,推進“養好雞鴨·留住爸媽”工程,引進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與養殖戶直接簽訂合作協議,實行“六統一”管理,引導農戶在家積極發展特色養殖業。全縣已建成16個規模化養殖基地,其中12個基地已投放雞苗75.1861萬羽,共出欄46.127萬羽,與富鳳合作養殖戶最高利潤達到5.97元/羽,養殖成效明顯,輻射帶動40戶農戶共增收162.118萬元。

伶興村村屯提升樣貌

(三)紅綠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紅色+”新業態,將紅色旅遊與研學活動結合起來,吸引黨員、群眾、學生前來開展研學活動。通過開發蔬果採摘、特色觀光等一系列農業體驗項目,著力打造一批集“休閒體驗+農業生産”示範于一體的新路子。將紅色旅遊與生態旅遊結合起來,結合騎行綠道,開發紅色民宿、民宿休閒、自行車騎行等文旅産業,達到“學”與“玩”的有機結合。全縣農旅融合發展園區發展到20多家,年接待遊客100多萬人次,讓當地與周邊群眾戶均增收4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