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建設成效
經驗做法
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蘭縣武篆鎮紅色美麗村莊鄉村振興示範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蘭縣
武篆鎮紅色美麗村莊鄉村振興示範區
基本情況
建設成效
經驗做法

東蘭縣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位於廣西西北部,縣域總面積2437平方公里,轄6鎮8鄉147個村民委員會3個社區2954個村民小組3613個自然屯,總人口31.38萬人。2022年完成地區生産總值(GDP)55.75億元,增長5.3%,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增長5.4%,第二産業增加值增長12.5%,第三産業增加值增長4.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0.7%;固定資産投資增長7.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6億元,較上年增長0.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0.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83元,增長3.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54元,增長7.3%。

近年來,東蘭縣突出“紅色引領、綠色崛起”工作思路,深入實施“生態立縣、旅遊旺縣、科教興縣、産業富縣”發展戰略,全力打造“一廊兩帶三區”黨建引領産業振興示範帶,韋拔群紀念館獲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東蘭縣獲評全國革命老區旅遊扶貧典範縣和廣西鄉村振興優秀縣。東蘭的縣情主要體現為紅色老區、綠色生態、金色銅鼓、銀色康壽、黑色物産五大品牌。
  東蘭縣武篆鎮紅色美麗村莊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堅持既突出紅色文化的主基調,又彰顯美麗村莊的主攻點,貫穿紅色引領的大邏輯,把美麗村莊建設與紅色文化傳承、特色産業發展、鄉村治理緊密結合起來,打造出質量興村、産業壯美,人才興村、生活富美,文化興村、民風淳美,生態興村、環境秀美,善治興村、社會和美“五興五美”的鄉村發展新格局。

武篆鎮紅色美麗村莊紅色文化長廊全景

東蘭縣武篆鎮紅色美麗村莊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以集結各類資源要素耦合聯動為紐帶,打造以示範區為核心的紅色文化旅遊圈,建立生態産業發展帶,構建優質墨米種植區和精品農業展示區,推動五個美麗鄉村示範點,形成“一圈、一帶、兩區、五點”“五大振興”融合發展新格局。2021安排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5000萬元,實施村屯“三清三拆”及那烈村民房風貌改造、公共基礎照明工程、優質油茶産業基地配套設施建設項目、村屯道路升級改造、紅色文化長廊、休憩亭、墨米特色産業體驗中心等項目7個,完成資金支出5000萬元,資金支出率100%。
  示範區在實踐和探索中,示範區傳承和保護紅色文化、鄉村治理、鄉村産業發展等經驗做法及成效得到了廣泛宣傳。2021年以來,示範區獲得國家級表彰1個、省級表彰11個,累計在各級媒體宣傳報道300余條,其中在央視新聞頻道、人民網等國家主流媒體宣傳報道44條。

那烈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鄉村“顏值”

東裏村俯瞰圖,現代産業欣欣向榮

上圩村木瓜基地

上圩村木瓜基地——工人正在收割木瓜漿

東裏村澳寒羊養殖基地

那烈村群眾在香芋産業基地務工

一、堅持“三個強化”,形成多元化參與,鄉村建設明顯改善。一是強化組織引領。成立以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挂帥,20多個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和壓實各部門責任。二是強化群眾參與。先後組織召開村屯幹部群眾代表座談會35次,發放宣傳資料5000余份,收集群眾意見和建議200多條。群眾自發參與“三清三拆”活動,累計拆除亂搭亂蓋建築320處,清理溝渠垃圾310處,清理房前屋後亂堆亂放1420處,盤活閒置地塊60余塊。三是強化項目整合。按照統一管理和統一實施的要求,整合推動農業農村、交通、文旅、水利、林業等部門的各類資源項目66個,確保示範區建設的整體性、協同性。

巴學村巨幅稻田畫

巴學村風貌提升美麗鄉村

二、堅持紅色引領,推動系統化建設,鄉村發展大步飛躍。一是優化紅色資源。完善魁星樓、列寧岩、韋拔群故居等景區公共服務設施,推進紅色文化長廊、巴學紅軍村、復原野戰醫院舊址、軍械庫等10多個紅色固本工程項目建設。二是開展紅色教育。打造韋拔群故居、東裏共耕社等3個對黨忠誠教育現場教學點,推出“偉人足跡 魁星之旅”“農民運動講習所 馬列主義研學之旅 ”等多條紅色遊學精品線路。三是發展紅色經濟。傳承和發展“共耕”精神,創辦“共耕”合作社,推行“村企社合一”發展模式,解決村集體經濟發展人、地、才、産、銷等緊缺資源,促進群眾、集體經濟、企業共同發展。2022年,東裏村村集體經濟收入超40萬元。四是建美紅色村莊。堅持紅色主基調,實施紅色文化長廊、民房風貌改造、“三微”建設、公共基礎照明等項目。2021年以來,示範區累計組織開展紅色研學活動100多場1萬多人次,接待區內外遊客107萬人次。東裏村先後評為第二批廣西鄉村旅遊重點村、廣西四星級鄉村旅遊區,巴學村先後評為第二批自治區鄉風文明建設示範村、第二批自治區五星“國旗工程”村、廣西鄉村振興示範村。

三、聚焦和美鄉村,實施精細化管理,鄉村治理全面提升。一是建立精細化網格管理體系。採取支部黨員“分片包屯”的方式,構建網格化和積分制管理體系,引導群眾積極參與共建共治共享幸福家園。二是建設數字化鄉村治理體系。打造“智慧廣電”融合發展升級版,形成“廣電網絡+”鄉村治理新模式,進一步提升鄉村治理效能。三是推行“3+1+1”鄉村治理模式。推行“一村一法官”“一村一警務”“一村一顧問”+“片區人大代表聯絡站”+“村企社合一”治理模式,形成保穩定、構和諧、促發展鄉村治理新局面。東裏村先後評為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自治區先進基層黨組織、自治區鄉村振興改革集成優秀試點村。

廣西東蘭縣:昔日共耕,今日共富

東裏村開展“三變”改革,探索推行“村社企合一”,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推動了鄉村産業發展和增加群眾收入。

一、建立村級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

在東裏村開展“三變”改革試點工作,積極探索開展村集體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等“三變”改革。

一是開展清産核責和村集體組織成員身份確認。通過集體清産核資工作小組進行清理登記,全村村級集體資源性資産963.21畝、非經營性資産823.5萬元、經營性資産318.0萬元。根據《東裏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辦法》,經村民代表大會表決確認了東裏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的人共1560人。

二是建立股份制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實行股權靜態管理制度。建立東裏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研究制定了《東裏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章程》並選舉産生新一屆東裏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領導班子,負責日常運行管理工作。按照《東裏村集體資産量化和股權設置方案》要求,共量化集體凈資産總額為318萬元,按一人配置“一股”制(含機動人口股10股),共設置1570股。股份確定後,由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向持股社員(股東)出具縣政府統一印製的股權證書,作為享受集體資産收益分配的憑證。股權實行靜態管理,實行“生不增、死不減,進不增、出不減”,維護現有持股社員的穩定。

三是培育承接“三變”改革的經營主體。積極爭取上級部門、縣財政資金扶持,採取內引外聯、扶持培育等方式,引入一批規模大、實力強、信譽好的企業、農民合作社等,作為承接村集體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經營主體。目前,東裏村成立農民合作社10家,引進參與“三變”改革的合作企業3家。

四是推動財政支農資金變股金。按照《東蘭縣財政支農資金折股量化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將投入到農村的財政涉農項目資金和村集體經濟組織申請獲得的財政專項扶持資金集中投入到經濟效益好、發展前景廣、具有法人資格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並折股量化到村集體,由村集體按合同約定獲得收益分紅。目前,東裏村共推動財政支農資金變股金總額達314萬元。

五是整合村級集體資源變資産。利用權屬歸屬村級集體經營的油茶林地面積205畝,以入股的方式與東蘭縣菜籃子公司簽訂共同開發合作協議,按比例分紅。利用村集體抽水設備出租給陽光玫瑰葡萄産業,年租金0.15萬元。

二、推行“村社企合一”,實現“三融合”。

一是人員融合。村黨組織書記兼任村委主任、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村級建築勞務公司法定代表人和供銷社經理,村、社、企人員合一、事務相融、分工明確。

二是資源融合。農戶主要通過土地流轉為産業基地提供土地租賃服務,農戶從中獲得土地流轉資金,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投入村級集體經濟産業發展資金與企業合作,獲取村集體經濟收益金,企業通過村級勞務公司解決勞務需求,農戶獲得勞務收入。

三是業務融合。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充分利用供銷社平臺,將農産品線上銷售,不斷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

三、多元化發展集體經濟,實現産業增資增收。

一是“村社企”優勢互補,實現産業引領發展。發展陽光玫瑰葡萄種植等村級集體産業經濟項目,通過推進“村社企合一”模式共抓共管,把東裏村陽光玫瑰葡萄園打造成新型農村産業基地。2021年該基地獲評“廣西四星級鄉村旅遊區”。2022年産值達800萬元,支付土地租金30萬元,為當地村民提供務工8000多人次90多萬元的務工收入,為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11.2萬元。

二是“村社企”聯合帶動,實現産業多方共贏。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與東蘭縣菜籃子有限公司聯合投資建成東裏灰加工廠,通過村級勞務公司勞務派遣,安排社員進廠務工,利用東裏村供銷社技術和銷售平臺,將東裏灰粽遠銷區內外市場,實現社員有收入、村集體有收益、供銷聯社有效益、企業有利益多方共贏的目標。

三是“村社企”整合資源,實現産業發展壯大。通過實施“村社企合一”抱團發展模式,明確“村社企”職責分工、流轉土地、吸收農戶入股、提供務工崗位、建立供銷平臺等措施,成功打造了澳寒羊、陽光玫瑰葡萄、灰粽等特色産業,年産值達5000萬元,村集體每年可獲得40多萬元的收入,農戶出租土地每年可獲得租金35萬元。

經驗啟示

加強集體經濟經營規範管理。東裏村實行“三變”改革,落實集體和成員對集體資産佔有的定量化,實現集體經營性資産從“共同共有”向“按股份共有”的轉變。

建立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農戶為産業基地提供土地租賃服務,從中獲得土地流轉資金,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投入村級集體經濟産業發展資金與企業合作,獲取村集體經濟收益金,企業通過村級勞務公司解決勞務需求,農戶獲得勞務收入。

整合資源要素,釋放發展活力。産業發展的決定因素在於經營主體培育和要素配置。東裏村通過推行“村社企合一”,盤活現有資源,培育經營主體,解決資金、技術、人才、産銷等難題,釋放鄉村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