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縣位於福建北部,是原中央蘇區和革命老區,是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廖俊波先進事跡傳習地和朱子文化孕育地。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挂點政和,先後三次到政和指導工作,為政和的經濟社會發展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政和縣緊抓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項目實施契機,結合縣城西拓和産業轉移實際,積極打造福建省南平市政和縣産城融合鄉村振興示範區,按照“點上出精品,線上有美景,一區一主題”的要求,創新“一統四聯”(即統一規劃,縣鄉聯動、支部聯動、村企聯動、幹群聯動)工作機制,帶動農業穩産增産、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並以點帶面,引領全縣鄉村全面振興,推動革命老區高質量跨越發展。
2022年,示範區6個村集體經濟平均收入達23.1萬元,比增6.5%;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538元,比增13%,增幅度均超過福建省平均水平。
特色農業上。採取“黨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戶”“企業+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等利益聯結模式,帶動各村發展茶葉、水稻、食用菌等特色現代産業,建立閩臺農業融合發展推廣基地1000畝。西津生態茶園獲評市級綠色生態茶園示範基地,石圳白茶小鎮獲評福建省特色小鎮,白茶産業項目串點成線,形成獨具特色的白茶産業經濟帶。
産業園區上。鎮域內有省級同心經濟開發區、中國白茶城和松源、龍崗、蝴蝶街、西津四個鎮級工業平臺,企業250家,其中規上企業14家,初步形成以機械製造業為主,茶産業、竹製品深加工為輔的“1+2”産業佈局,省級經濟開發區入駐企業118家,投資超150億,綜合發展水平排名連續6年攀升,在省級開發區中位列37名,閩輝、一品紅、品匠、格綠、瑞昌等一批茶、竹農業企業被評為省級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2022年新增開工入統政寧茶葉、佳木茶葉等5000萬元以上茶竹産業項目14個,總投資13.91億元。中國白茶城完成投資7億元,入住茶企139家,累計市場銷售額20億元。2022年政和白茶實現産值19.33億元,增幅14.58%,其品牌價值達到46億元,政和縣獲評2022年度“三茶統籌”先行縣域稱號。
鄉村旅遊上。通過實施紅色教育實訓基地道路工程,將示範區內的石圳灣景區與廖俊波先進事跡傳習地、中國白茶城、星溪書院等文旅項目相連接,推動白茶文化、紅色文化、朱子文化融合發展,形成環石圳灣旅遊文化經濟産業帶。2022年,石圳灣景區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入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踐示範基地”,並按照“公司運作+集體受益”模式,成立政和時源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將景區收益按比例進行分成,實現與村民共建共治共享。全年累計接待遊客30萬人次,同比增長8.5%;實現旅遊收入2000萬元,同比增長10%;帶動村民戶均增收2.2萬元。
(一)統一規劃,實現産城融合有機銜接。示範區按照“以産興城、以城促産、産城融合”的發展定位,聘請福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專業團隊,根據《政和縣新城建設控制性規劃》要求,對示範區進行整體統一規劃,重點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推動茶、竹等優勢産業集中。
立足産業分佈特點和地理環境特點,示範區規劃建設了萬畝現代農業産業園、畬族文化及綠色農業創業園、赤岐白茶標準化産業園、新時代農村社區、環石圳灣旅遊文化經濟産業帶等“三園一區一帶”,實施了政和白茶産業園配套道路工程、田園綜合體步道工程、長城茶青交易市場、西津村鄉村振興畬族文化及綠色農業創業園配套設施建設項目、紅色教育實訓基地及道路工程、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程、新時代社區基礎設基礎設施等一批補短板項目。
(二)四級聯動,實現項目建設高質高效。示範區實施的政和白茶産業園配套道路工程、田園綜合體步道工程等7大類18個項目全部按照序時進度完成。一是縣鄉聯動,強化責任落實。堅持“縣級統籌、鎮村主責”工作機制,成立由縣委書記、縣長擔任“雙組長”的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領導小組,制定專項工作方案,項目區所在石屯鎮相應成立由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工作機構,組建專班全力推進。同時,選派8名省級科技特派員、下派4名幹部擔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安排6名基層黨群工作者駐村工作。二是支部聯動,強化工作落實。探索“跨村聯建”機制,選擇帶動示範效應明顯的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松源村、省級鄉村振興實績突出村西津村作為領建中心村,以強村帶弱村,推動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聯動共贏的黨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新格局。示範區內6個村均成立由村黨支部書記為組長的項目實施小組,並組建由村幹部、黨員代表、村民代表、網格員等組成的質量監督隊、志願服務隊、矛盾化解隊等三支隊伍,全方位服務好項目建設。三是村企聯動,強化聯農帶農。積極探索“黨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戶”“企業+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等利益聯結帶動模式,採取土地流轉、訂單農業、企業就業、土地入股等多種參與方式,共形成78家新型經營主體,帶動1108戶農戶實現增收,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四是幹群聯動,強化主體作用。項目實施前期,共召開村民代表大會6次,村民小組座談會21次,入戶1200多次,收集意見建議108條。
(三)完善設施,實現産業發展提質增效。通過實施政和白茶産業園配套道路工程、田園綜合體步道工程、長城茶青交易市場、西津村鄉村振興畬族文化及綠色農業創業園配套設施建設項目,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夯實産業轉移基礎,吸引生産要素流入,實現産城融合、産業興旺。
(四)優化服務,實現鄉村環境宜居宜業。積極推動産城融合發展,全力推進新城建設,城市框架逐漸拉開,城鄉功能、品位品質不斷提升,城鄉面貌煥然一新。集鎮建設上,實施主街道纜化工程,完成道路“白改黑”2.5公里,配套照明、給排水、雨污分流、綠化等。建立停車場3個,設置停車位200余個,優化集鎮公共服務功能。環境整治上,通過美麗庭院創建、文明家庭評比等活動,示範區內開展村莊整治行動60余次,拆除違建房屋、羊圈等26處,整治裸房307棟,面積65542平方米,改造提升沿線店舖51家,拆除沿線小、舊、破廣告52個。松源村、西津村被評為省級綠盈鄉村。鄉村治理上,示範區積極推廣西津村“五講四動”工作機制,即村兩委人員做到“有話好好講、有話當面講、有話桌面上講”,在工作中形成“黨支部領動、合作社推動、黨員(幹部)帶動、群眾行動”的生動局面,著力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西津村獲評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省級鄉村治理示範村。
經驗及啟示
黨建引領帶動是項目高質量建設的關鍵所在。在中央彩票項目建設中,縣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推動,鄉村兩級黨組織全力配合,廣大黨員幹部積極參與,為項目順利規劃設計、用地報批及徵遷、施工等提供根本的組織保障。
群眾廣泛參與是項目高質量完成的根本保障。通過構建“共謀、共管、共建”推進模式,引導村民支持配合和投工投勞參與項目徵地拆遷等工作,把“幹部在幹、群眾在看”轉為“幹部要幹、群眾跟上”,充分發揮了群眾主體作用,調動了群眾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幹部良好作風是改善黨群幹群關係的助推器。各級黨員幹部認真踐行廖俊波先進事跡,堅持“5+2”“白+黑”工作常態,全力投入到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項目建設中,用實際行動兌現 “百姓的福祉就是我們的事業,百姓的困難就是我們的責任”的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