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建設成效
經驗做法
重慶市彭水縣摩圍山片區農文旅融合發展鄉村振興示範區
重慶市彭水縣
摩圍山片區農文旅融合發展鄉村振興示範區
基本情況
建設成效
經驗做法

彭水是重慶唯一以苗族為主、全國苗族人口聚居最多的縣,是重慶的苗鄉、中國的苗鄉、世界的苗鄉。歷史文化悠久。自漢初置縣2000餘年,歷為道、州、縣三級治所地,唐宋時期,彭水是渝黔湘鄂桂結合部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是中央政權對西南邊陲羈縻統治的治所地,發展形成了鹽丹文化、流放文化、羈縻文化等內涵豐富的“黔中文化”。紅色底蘊深厚。近代革命時期,劉伯承、鄧小平、賀龍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彭水書寫革命人生,留下光輝的革命足跡。賀龍、關向應率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由彭水縣南渡沱過江,經黃家壩,到貴州沿河建立黔東革命根據地;劉伯承、鄧小平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司令部在南渡沱渡江前往重慶。南渡沱紅軍渡口遺址已成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軍渡”“紅軍留言條”“馬頭山戰役”等紅色故事口口相傳。彭水作為長征文化公園的拓展區,目前已申報了創建“弘揚老區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示範基地”。

彭水縣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鄉村振興項目(摩圍山片區農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鄉村振興項目)位於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以下簡稱彭水縣)紹慶街道、靛水街道、黃家鎮等3個鄉鎮街道,幅員面積419.7平方公里,項目涉及紹慶街道阿依河社區、靛水街道文武社區、黃家鎮先鋒社區、光輝村、漆紅村、香楠村、白沙河村等7個村(社區),項目區以黃家鎮為建設核心區。彭水縣位於重慶市東南部,幅員面積3903平方公里,轄3個街道、18個鎮、18個鄉,296個行政村(社區),戶籍人口70余萬人。

得益於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紮實推進,極大提振了革命老區經濟發展和鄉村面貌。建設成效集中體現在六大方面:

一是叫響了紅色品牌。項目實施極大地促進農文旅商康深度融合,賦能黃家紅色文化品牌建設。黃家鎮先鋒社區進入重慶市第三批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黃家鎮被授予“彭水縣革命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基地”“彭水縣黨史學習教育基地”“重慶文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教育實踐基地”等,極大地提高了老區紅色旅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二是繁榮了市場經濟。項目建設吸引了部分外出人員返鄉創業,掀起老區新一輪創業高潮,市場活力進一步激發。示範區現有農家樂、森林人家、超市、旅館等180戶,新增苗繡工坊1家、酒業1家、農副産品産銷門市10家、餐飲門店11家。新引進和培育直播帶貨團隊2家,年銷售農特産品100萬元以上。

三是傳承了非遺文化。紅色旅遊為苗家刺繡收藏、培訓、參觀、銷售提供了保障,帶動苗繡産業進一步發展,苗繡文化得到宣傳保護傳承,苗繡研學遊年接待遊客預計今年可達到5.5萬人。

四是壯大了村集體經濟。項目建設受到人民網、央廣網、中新網大力宣傳報道,“世界苗鄉·紅色小鎮”吸引了市內外遊客1萬餘人前來旅學體驗,紅軍食堂等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00萬元。

五是促進了群眾增收。強化以工代賑模式,項目實施帶動周邊800余人務工就業。通過培訓苗家刺繡解決靈活就業人員100余人,實現當地留守婦女增收合計70余萬元。

六是改善了人居環境。開展垃圾清理專項行動,重點清除公路沿線裸露垃圾、場鎮歷史積存垃圾、背街小巷垃圾,引導農戶做好房前屋後衛生保潔、垃圾分類投放、生産物資有序堆放,擦亮了鄉村振興美麗底色。

【典型1】重慶彭水縣:“文旅+”引領苗繡放異彩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是重慶市唯一以苗族為主,全國苗族聚居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自治縣,民族、生態、文化是彭水的三大特色。苗食、苗繡、苗藝、苗歌、苗舞、苗醫、苗藥、苗寨、苗城……悠遠燦爛的苗族文化在彭水傳承至今,凝聚成以“九苗”為代表的特色文化載體,賦予了這座城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九苗”中的苗繡是苗族的傳統手工藝術。彭水苗繡以做工精細、工藝考究著稱。通常以色彩分為單色繡和彩色繡。單色繡以青線為主繡制,作品典雅疑重,樸素大方;彩色繡用七彩絲線繡制,手法相對複雜,多以花鳥蟲魚或龍鳳麒麟為題材。2016年,彭水苗繡製作技藝被列入重慶市級“非遺”名錄。近年來,彭水通過“文旅+”深度融合引領,深入挖掘苗繡這一傳統技藝,大到景區景點、苗族服飾,小到荷包、香囊、吊墜、字畫,一件件苗繡作品“變”成商品,一根根繡花針“挑”起産業,帶動群眾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彭水苗繡市級代表性傳承人李紹玉
2022年“非遺工坊典型案例名單”
繡娘在繡苗繡
苗繡培訓班開展繡娘培訓
苗繡培訓班開展繡娘培訓
苗繡老師在指導繡娘繡苗繡
彭水苗繡非遺工坊授牌
苗繡傳承人李紹玉榮獲“中國紡織非遺苗繡推廣大使”稱號
2023年2月,建成投用的彭水苗繡館一樓展
2023年2月,彭水苗繡館展廳的苗繡香囊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培育一家苗繡企業。吸納返鄉創業人員王光榮、李紹玉夫婦,依託相關政策,在彭水有關部門支持下,夫妻倆&&成立重慶市榮玉苗家刺繡工藝品開發有限公司,搭好苗繡産業化、規模化發展的載體。“苗家巧手”品牌榮獲“重慶市著名商標”,公司先後獲得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巾幗文明崗”、全國婦女手工編織就業創業示範基地等多項榮譽。

二是打造一個苗繡工坊。2018年,重慶市榮玉苗家刺繡工藝品開發有限公司依託重慶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彭水苗繡,設立彭水苗繡非遺工坊,組織當地留守婦女和低收入群眾學習苗繡技藝,以訂單式生産方式促進群眾就業增收,並通過開展非遺與旅遊融合、與高校及企業合作,不斷提升産品品質,拓寬推廣傳播領域。自成立以來,工坊先後開展苗繡技藝培訓24期,培訓人員803人,解決居家就業200余人次,實現年産值160余萬元。2023年2月,由文化和旅遊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公佈2022年全國“非遺工坊典型案例”,其中“彭水苗繡非遺工坊”案例入選。

三是建設一個苗繡展館。2022年,彭水通過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在國家4A級旅遊景區蚩尤九黎城文化區建設彭水苗繡館,給彭水苗繡安一個“家”。彭水用好用活苗繡館,積極開展苗繡技藝培訓,增加當地居民收入;做好苗繡的對外宣傳,為遊客及研學遊學生進行苗繡宣傳講解、授課;進一步開發苗繡文創産品,助推文旅融合發展。

二、經驗啟示及推廣價值

第一,打好“傳承”牌,讓苗繡技藝“長”起來。主要做法是以培訓促傳承。以培訓促傳承,苗繡傳承人李紹玉自幼學會了苗繡技法,她在外出務工後回到彭水成立榮玉苗家刺繡工藝品開發有限公司,並開設苗繡培訓班,幫助群眾實現就業增收。在政府相關部門的扶持下,2018年,李紹玉&&建設工坊,主要針對困難群眾、留守婦女、殘疾人等群體開展免費培訓。培訓結束後,工坊提供就業。2022年,彭水通過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建設彭水縣苗繡非遺傳承基地及配套設施項目,項目主要建設助力消費幫扶直播帶貨示範基地1個,苗繡研學基地、非遺苗繡工坊車間2個。

第二,打好“特色”牌,讓苗繡産業“強”起來。主要做法是非遺進景區,文旅融合設計苗繡産品。李紹玉與繡娘們一起將彭水的風景、文化等元素融入到苗家刺繡中,設計出一系列苗繡特色旅遊産品。同時,充分發揮彭水苗繡館作用,有力助推了直播帶貨、旅遊參觀、苗繡研學、展示展銷,實現了線上線下“雙線”消費幫銷“雙向”幫扶,讓參與生産的群眾穩定增收。

第三,打好“融合”牌,讓苗繡發展“活”起來。以産品研發和人才發展為項目主要內容,與四川美術學院、重慶工商大學、重慶師範大學以及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進行合作研學。2022年,重慶市榮玉苗家刺繡工藝品開發有限公司獲得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的支持,購置苗族服裝生産製作設備,促進苗繡向産業化、規模化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典型2】重慶彭水縣:紅色傳人擔起振興重任

在推進公益金項目建設過程中,黃家鎮以“黨建+”農文旅融合發展為引擎,以革命老區振興為核心,以規劃項目實施為抓手,以産業富民、生態宜居為目的,最終實現彩票公益金助力鄉村振興取得良好成效。

黨員幹部在黃家鎮紅三軍廣場舉行入黨宣誓儀式
組織黨員幹部、學生重走紅軍路
重慶紅軍歷史陳列館(黃學珍三合院)
黃家鎮紅軍街
黃家鎮被授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基地”
黃家鎮舉辦傳承紅色文化 弘揚紅軍精神文藝活動
黃家鎮先鋒社區老黨員宣講紅色故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強化“黨建+隊伍建設”,築牢基層堡壘。進一步強化黨員日常管理,認真落實“三會一課”等組織生活制度,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時刻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七一”前後,組織全鎮黨員幹部“重走紅軍路”“重溫入黨誓詞”等活動,學習和體驗紅色革命優良傳統,促使廣大黨員幹部接受紅色洗禮,增強廣大黨員幹部的榮譽感、責任感。2022年先鋒社區黨支部與中央外辦政策研究局黨支部、重慶紅岩聯線研究部黨支部結對共建,定期聯合開展黨建活動,通過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做法,支部組織力得到明顯提升,引領作用顯著增強。全面配齊配強黨支部書記,調整優化幹部隊伍結構,積極回引優秀本土人才32名,培養5名優秀村幹部兼任紅色文化解説員。

二是強化“黨建+文化提質”,打響文旅品牌。黃家鎮全面盤活紅色資源,高標準建設“世界苗鄉·紅色小鎮”,建成重慶紅軍歷史陳列館、紅軍街、紅三軍廣場、黃家壩新時代紅色基因傳習所、渝東南首家村史館,樹立黨建特色文化品牌,被授予“彭水縣革命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基地、彭水縣黨史學習教育基地、彭水縣退役軍人教育基地、武警重慶總隊執勤第五支隊主題教育聯絡實踐點”“重慶文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實踐教育基地”等榮譽稱號。深挖文化內涵,豐富紅色載體,走好文旅融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之路,打造“走紅軍路、登紅軍山、觀陳列館、遊紅軍街、唱紅軍歌、品紅軍飯”精品文旅路線,每年吸引縣內外遊客30000余人,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00余萬元。2022年完成了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欠發達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項目和發改委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建設項目;完成了中央財政資金建設先鋒社區全國紅色美麗村莊試點村項目,改造紅軍街入口、打造魚水廣場、修繕紅三軍司令部舊址,保護歷史建築原貌。

三是強化“黨建+産業發展”,示範引領推動。黃家鎮累計發展壯大3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家庭農場5家,穩定種植大戶10戶、養殖大戶36戶。堅持黨建引領,成立村級集體公司,大力推行“黨支部(村集體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發展村集體特色産業基地11個,引進和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8個,10個村(社區)集體經濟公司累計實現經營性收入200余萬元。先鋒社區集體公司負責紅色文化旅遊産業的運營管理,實現收入50余萬元。

四是強化“黨建+社會服務”,全力保障民生。每年9月份,在黃家鎮中小學開展“開學季、傳承季”活動,開設紅色課堂講述革命英雄故事、“千人誦讀紅色經典”等,讓學生在現場活動中體驗紅色印記、領悟紅色精神,深化“紅色傳人”教育。實施人居環境整治300余戶,共建美麗家園;組織群眾累計義務投勞1200余天,共抗2022年大旱大災;發動300余名普通黨員化身最小作戰單元加入戰“疫”,積極宣傳政策,協助居家管控。

五是強化“黨建+基層治理”,促進社會和諧。成立五老自治隊、鄉賢調解室,15名老黨員化身紅色基因傳承員,積極宣講紅色故事,帶動38名普通黨員主動協調化解矛盾糾紛16件。依託紅色文化講壇,邀請紅色文化專家、知名法律顧問在村(社區)舉辦培訓會20余次,引導百姓厚植紅色文化內涵、增強法律法規意識。積極弘揚紅色家風,2022年評選好兒媳18名,好公婆20名;樹立紅色先進榜樣,積極宣傳孝敬父母、鄰里互助、助人為樂典型10名,從先進典型中感受信仰力量,讓黨組織和黨員群眾幹有目標、學有榜樣。

二、經驗啟示及推廣價值

第一,深入挖掘紅色資源的精神內涵,充分發揮其價值觀教育引領作用。要深入挖掘紅色資源的精神內涵,最大化發揮其價值引領作用。一是要整合紅色教育資源。打造並“包裝”好物化的資源(如遺址遺跡、場館文物等),讓黨員幹部及遊客在主題黨日、團建、工會等活動中受到情景熏陶和“形象的感染”,增強紅色教育的實效性。二是要加強紅色教育資源的理論研究。提煉紅色精神的時代價值和實踐意義,厚植紅色教育的文化底蘊和學術價值。要推進“用學術講政治”,用學術邏輯揭示和闡釋紅色精神的內涵。三要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的關係。對珍貴的文物史料既要發掘好又要收集整理並妥善保護和傳承好,確保不因年代久遠而喪失其存史、資政和育人的功能。

第二,加大革命老區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其傳承紅色精神的載體作用。紅色基地延續著紅色精神價值的“生命”。對紅色基地的建設和保護本身就是對革命歷史革命先烈的敬畏和尊重。一是要規劃先行,紮實抓好紅色基地的建設。黃家鎮充分利用位於阿依河5A級旅遊景區和摩圍山4A級旅遊景區之間的優勢,結合彭水縣鄉村振興發展綱要、彭水縣旅遊發展規劃,聘請專家編制了《黃家鎮紅色文化導覽與體驗系統設計》《黃家鎮紅色文化重要節點概念性設計》等前瞻性規劃,為2022年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欠發達革命老區項目建設提供建設藍圖;利用大數據多媒體等信息化技術,高標準建設黃家鎮遊客接待中心和保護性展示紀念館,提升紅色展陳功能,高質量打造“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統一戰線教育基地”等國家級基地。二是要加大推介,擴大紅色小鎮知名度。在尊重歷史的同時,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實際賦予紅色基地新的時代內涵。要注重基地的綜合利用,發揮基地的協同效應;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擴大基地的影響力,從而提升“世界苗鄉·紅色小鎮”的知名度。三是要完善設施,提升服務水平。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打通交通瓶頸,有序建設“黃家八景”,擴容鄉村旅遊;優化遊客的遊購娛等一體化服務佈局,升級集鎮商業功能;培養優秀旅遊服務團隊,提高紅色基地對外開放和服務的能力水平。

第三,結合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有序推進紅色資源的綜合利用。依託紅色資源,發揮紅色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一是要有序開發綜合利用,共享紅色資源。紅色資源是一種無形資産,其精神價值是永恒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絕。但紅色資源又具有歷史性、現實性、客觀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點。因此,對紅色資源的利用要把握好開發和保護的辯證關係。要避免對史實的“破壞”和開發投入的重復和浪費。二是要打造紅色文化品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要抓住機遇,敢於創新,在文化旅遊的開發、主導産業和重點項目的發展等方面要主動植入紅色元素,拓展和延伸紅色資源的價值鏈。三是要善於借“紅”造勢,營造良好發展環境。黃家鎮牢記“紅色傳人”初心使命,堅持唱響紅色旋律,加大旅遊精品推介力度,持續講好紅色故事,全力打響紅色品牌,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助力鄉村全面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