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鄭州10月18日電(記者石國慶)10月1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系列主題焦作專場新聞發佈會。焦作市委書記李亦博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焦作市堅定依靠創新驅動轉型、依靠人才支撐強市,探索走出了一條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焦作路徑,兩次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三次獲評資源枯竭城市轉型年度績效評價優秀檔次。
把創新擺在首位度。近年來,焦作持續推動創新鏈、産業鏈、供應鏈、要素鏈和制度鏈“五鏈”耦合,2023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2.82%、全省第三,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支出增速達53.2%、全省第一,綜合科技創新水平位居全省第三。
持續走好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華山一條路”。焦作深入實施“345”創新行動,着力提升新材料、綠色食品、高端裝備及汽車零部件三個千億級産業集群科技創新水平,不斷完善主體培育、創新平臺、成果轉化、人才引育四個體系,努力在建設省實驗室、新型科創載體、懷川高科産業園,以及培育科創型種子企業、設立科技企業扶持基金五個方面取得突破,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建設科技創新高地和人才集聚高地。
資源枯竭型城市如何轉型發展?焦作給出自己的答案。作為全國首批資源枯竭型城市,産業轉型是焦作發展的重中之重。經過多年努力,全市三次産業結構不斷優化,三産佔GDP比重達55.8%,高新技術産業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56.5%,作為傳統支柱産業的煤炭工業佔規上工業的比重由81.7%下降到4.44%。培育壯大了龍佰集團、多氟多新材料、中原內配和大咖國際等一批龍頭企業,打造了産銷量世界第一的鈦白粉、六氟磷酸鋰等一批拳頭産品,培育了新能源新材料、綠色食品等一批優勢産業。未來,焦作將繼續做大做強現代化工及新能源電池材料、生物醫藥及原料藥、電子信息等13個重點産業鏈,不斷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旅游是焦作的一張名片。焦作有雲臺山、青天河、神農山3家5A級景區,有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太極拳,有“萬里黃河第一觀”嘉應觀。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全市共接待游客685.93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41.3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21%、12.56%。
生態是焦作的另一張名片。焦作是國家森林城市,有太行山、黃河兩大生態帶,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唯一穿城而過的城市,生態優勢突出。近年來,全市PM10、PM2.5、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優良天數4項指標大幅改善,森林覆蓋率達35.2%,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5.8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6.28平方米,GDP能耗強度近三年累計下降10.4%。
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是為了改善民生。焦作連續多年民生領域財政資金支出佔比達70%以上,持續辦好省市重點民生實事,讓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更加可感可及。聚焦“一老”,健全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成功入選國家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試點城市、全國基本養老服務綜合試點。聚焦“一小”,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學前教育普惠擴容、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覆蓋率達93%,義務教育公辦學位佔比達96.52%。聚焦“一青壯”,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城鎮調查失業率低於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獲評全省就業先進市。
“未來,焦作將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把民生小事作為全市大事,加快推進城市醫療服務能力提升、老舊小區改造提質等十大民生項目,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收入,促進公共服務優質化、均等化,在推動城鄉共同富裕上先行示範,為譜寫新時代新征程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作出焦作貢獻。”焦作市委書記李亦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