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銀行金融支持定點幫扶縣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打造3000畝茶葉基地、1800畝茶油複合種植示範帶,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資料圖片)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佈的《2024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出,繼續加強金融對鄉村全面振興的支持。金融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驅動力,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為涉農金融有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擘畫了“路線圖”。
專家表示,今年以來,銀行業加大涉農信貸投放,圍繞“三農”關鍵領域融資難點,強化走訪幫扶對接、完善基礎金融服務,增強了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動能。
加大信貸供給
金融聚焦鄉村全面振興,要優化資源配置,切實加大“三農”領域金融支持力度,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今年以來,銀行業涉農信貸投放持續增長,金融規模和覆蓋範圍不斷延伸。數據顯示,5月末,涉農貸款餘額60萬億元,同比增長12.1%。
近年來,人民銀行發揮貨幣政策結構優化作用,積極運用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引導金融機構擴大對涉農領域的信貸投放。數據顯示,6月末,全國支農再貸款餘額為6771億元,支小再貸款餘額為1.7萬億元,扶貧再貸款餘額為1085億元,再貼現餘額為6000億元。
“今年以來,涉農貸款不僅總量增長,而且在結構上也呈現出優化的趨勢。農村(縣及縣以下)貸款、農戶貸款以及農業貸款等關鍵領域均實現了較快增長。”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葉銀丹表示,這表明金融機構持續積極響應國家政策,通過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支持農業和農村發展。
此外,監管部門還督促金融機構改進體制機制,提升鄉村振興服務質效。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實現農業強國目標,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農業農村部等部門今年發佈《關於開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加強金融支持鄉村全面振興專項行動的通知》,從金融保障糧食安全、金融服務鄉村産業等方面開展專項行動,鼓勵銀行機構持續推動金融資源向縣域傾斜。
記者了解到,多地金融監管部門積極引導金融活水滴灌鄉村振興。在湖北省,金融監管部門引導銀行機構強化涉農金融服務,截至6月末,該省銀行機構普惠型涉農貸款餘額4817.3億元,較年初增長16.4%。在黑龍江省,金融監管部門引導轄內銀行機構緊抓縣域市場,支持黑龍江省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持續促進鄉村産業提質升級。
葉銀丹表示,金融監管部門要持續優化信貸政策,明確將信貸資源投向農業和農村的關鍵領域,有助於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確保金融資源能夠直接服務於鄉村振興的核心需求。
強化數字賦能
數字金融是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五篇大文章之一。在加快鄉村振興的背景下,銀行通過深度運用數字技術,推動自身業務數字化轉型和擴大、延伸服務範圍,加快實現金融助力鄉村振興。
目前,數字金融助力鄉村振興呈現出新的趨勢。中國建設銀行鄉村振興金融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數字經濟的發展、金融科技的廣泛應用,使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呈現出新趨勢。一是融通。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需要通過服務觸達和産品創新,知民所需、解民所困。二是融匯。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需要通過金融之手促進各類生産要素融匯聚合,使鄉村的要素市場活躍起來。
專家表示,商業銀行要把握住數字金融新趨勢,深度挖掘數據潛能,擴大涉農服務半徑。目前,銀行借助數字金融新模式,通過金融産品和數據資産創新,提升金融服務“三農”質效。自浙江“千萬工程”實施以來,台州市路橋區桐嶼街道小稠村通過枇杷生産方式變革,延伸産業鏈,把小枇杷發展成大産業。在這個過程中,銀行創新農戶e貸、惠農貸等金融産品,推動涉農環節全鏈條線上化服務。在江西省全南縣,當地將中藥材産業確定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方向,由於該産業鏈上的小微企業無合適的抵押物,銀行依託數字化方式對小微企業的生産交易數據、資産負債等情況進行比對,迅速在大數據模型中確定貸款産品和額度,為小微企業中藥材育苗提供資金支持。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員汪雯羽表示,與傳統金融産品相比,數字化金融産品審貸週期更短,服務體驗更好。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後得益於大數據模型對鄉村主體全面的評估可以實現“即時放貸”,發展數字金融離不開鄉村主體經濟活動産生的數據,金融機構也能比過去更了解客戶的需求,並通過數字技術提供更個性化的服務。針對鄉村主體融資在期限、還款方式上的不同需求,數字金融服務可以提供隨借隨還、先息後本或分期付款等個性化融資方式,更好地匹配了他們“短小頻急散”的資金需求特點。
當前,各類金融機構創新性地結合數字技術,提高了金融的服務質量和效率。葉銀丹表示,從農業生産的原材料採購、種植管理到農産品的銷售和物流,數字金融都能夠提供針對性的金融服務。
但是,在銀行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數字風險管理依然面臨挑戰。葉銀丹表示,金融機構應利用數據分析技術進行實時風險監測,加強合規性審查,確保産品設計和運營流程符合監管要求。監管機構需制定明確的數字金融法規,確保所有金融活動都在法律框架內進行,及時發現並應對潛在的欺詐和異常交易行為。
聚焦服務難點
鄉村要振興,首要問題就是解決“錢從哪來”的難題。汪雯羽表示,與城市的居民和小微企業相比,鄉村主體金融需求規模較小,分佈分散且偏僻,大多數仍是信用白戶,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自身發展中面臨的風險更大且金融能力也偏弱,尤其是從事農業的小微企業還面臨缺乏生産經營數據、缺少抵押擔保物和農業生産中的特殊風險。鄉村主體的弱質性使金融機構為其提供服務時,面臨綜合成本高、風控管理挑戰大、拓展業務艱辛等困難。
鄉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造成金融機構在鄉村開展業務時瓶頸難解決、落地抓手少。即使金融機構充滿熱情投身鄉村想要大展拳腳,金融基礎設施的問題也會嚴重限制金融機構的能力。因此,應從多方面築牢鄉村金融服務基礎,諸如銀行機構開展整村授信、跨部門合作等方式,緩解涉農主體融資難題。
今年以來,相關涉農政策提及要補齊金融服務短板,滿足農業生産主體和農資企業多元化金融需求。在廣西玉林市,當地銀行機構與稅務部門以涉農經營主體信息運用為突破口,精準幫扶小微企業疏通融資堵點。“我們企業憑藉連續多年的A級納稅信用,獲得中國銀行玉林市江南支行提供的貸款支持,這為秋季農資生産提供資金保障。”廣西玉林芬林複合肥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承平表示。此外,中國建設銀行寧夏分行全力推動區域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灘羊養殖戶量身定制金融服務方案。
汪雯羽表示,多維度激發鄉村振興活力,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金融機構對重點群體的産品創新和模式創新,相關部門應給予寬鬆的探索環境,鼓勵金融機構繼續探索各類鄉村資産的抵質押方式,通過機構間合作優勢互補,分散風險,突破現有業務瓶頸。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鄉村金融在地方的發展不是獨立的發展。汪雯羽表示,鄉村金融發展需要打造鄉村振興綜合金融生態。未來應針對鄉村發展局面優化傾斜信貸資源、強化保險、賦能資本市場,縮小金融需求與供給之間的差距,真正讓金融助力鄉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