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寶藏村——“中國皮筋之鄉”河南焦作塢頭村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07月12日 10:21
央視網 | 2024年07月12日 10:21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記者韋佩珊、麻棽)“漢服第一鎮”山東曹縣佔全國三分之一漢服市場;“牙刷之都”江蘇揚州杭集鎮牙刷佔80%以上國內市場、35%以上國際市場;“中國玉都”廣東揭陽陽美村佔全國90%以上中高檔翡翠玉器市場……據2024年7月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佈信息,2023年我國製造業佔全球比重約30%,全球500種主要工業産品中,我國有220多種産品産量位居全球第一。這些“全球第一”,多個品類都是由名不見經傳的鄉鎮所創造,散落在全國各地的“産業寶藏鄉鎮”低調地引領著行業發展,共同支撐起繁榮蓬勃的“中國製造”。

在中原腹地河南焦作,同樣有這樣一個産業領頭羊——“中國皮筋之鄉”河南省焦作塢頭村。塢頭村及周邊皮筋産業帶為全國最大的皮筋頭飾加工基地,年産值21億,佔全國皮筋生産量及銷售額80%,出口量佔生産總量45%。

近日,記者走進“中國皮筋之鄉”塢頭村,探訪一個小鄉村如何把小皮筋“搓”出大産業。塢頭村位於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紫陵鎮,古為沁河渡口,因設“塢”(造船廠)故而得名。塢頭村全村共419戶1662人,現常駐經商人員400余人,店面60余家,電商20余家,目前全村專業從事皮筋經營商戶73戶,輻射帶動周邊村鎮6萬多人就業增收。

窮則思變,據塢頭村村史館工作人員介紹,上世紀70年代末,塢頭村武麥珍、武苗珍姐妹從鄰村學到搓皮筋技術,在村裏率先進行皮筋加工,把廢舊自行車內胎剪成條圈,用廢棄的尼龍襪絲線做原料,通過手指撐條圈的手法捻搓編織而成,這個加工過程被稱為搓皮筋。街坊四鄰紛紛效倣,逐漸傳至周邊村莊。開始村民拿著皮筋到附近集市售賣,後來逐步擴大銷售範圍,挑著皮筋坐上火車往外銷售。

上世紀90年代,第一代皮筋頭飾人走出河南,到浙江義烏開始了創業經營,租下店舖銷售皮筋。同時學習並帶回先進的商業模式和經營理念,塢頭村皮筋從手工生産升級到機器生産,快速帶動紫陵鎮皮筋頭飾加工業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以紫陵鎮為生産基地、義烏為“橋頭堡”的市場銷售網絡。

歷經40餘年發展,在紫陵鎮,以塢頭、王村、范村為主的皮筋頭飾加工戶已達200余家,皮筋頭飾種類達6大類500余種3000多個款式。隨著市場發展,互相壓價惡性競爭、品牌意識缺乏等問題逐漸顯現,2023年,在沁陽市委組織部的指導下,紫陵鎮根據“聯村共建”工作思路,指導皮筋頭飾主要生産地塢頭村、范村、王村三個黨總支和義烏流動黨支部,聯合成立了沁陽市皮筋頭飾産業片區黨委,皮筋頭飾産業片區黨委整合90畝建設用地,成立河南紫沁飾品有限公司,實現對皮筋頭飾一期園區68家商戶統一的管理。合理安排佈局,塢頭村主抓皮筋頭飾生産,范村側重電商銷售,王村偏重物流運輸,通過公司協調利益分配,避免惡性競爭,更好協力發展。

一個個超級産業村的發展歷程,也正是國家和時代發展的縮影,從貧困走向富強,從小生産到大製造。鄉村振興,塢頭村走出一條共富路,産業興旺,民富村強。目前紫陵鎮頭飾産業園二期工程項目已完成前期佔地工作,項目整體工程預計在三年內完成,屆時可容納頭飾專業商戶100戶,進一步帶動地區經濟發展和産業規模化。

編輯:劉書會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正在閱讀:中國製造寶藏村——“中國皮筋之鄉”河南焦作塢頭村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