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鎮北莊村,多數人對這裡並不熟悉,但若聽到“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這耳熟能詳的旋律,幾乎人人都能跟著吟唱起來。
1943年6月,西北戰地服務團來到平山縣,文藝工作者在北莊村創作了歌劇和同名歌曲——《團結就是力量》,並在北莊村首演。80年來,這首鏗鏘之歌唱遍了祖國大江南北,為中華民族凝聚起團結奮進的磅薄力量。平山縣北莊村,也因此有了“團結誕生地”的美譽。
“我們村緊鄰西柏坡景區,最近幾年通過發掘紅色文化優勢,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強有力支撐。”近日,北莊村黨支部書記封紅卷向記者介紹了如今北莊村的旅遊收入狀況,“去年村子接待了5萬多名遊客,村集體收入達到134萬元,43戶117名脫貧群眾人均純收入達到2萬餘元,相較10年前翻了10倍多。”
由於深厚的革命歷史淵源,北莊村的發展註定與紅色元素密不可分。這裡緊鄰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和西柏坡紀念館,南臨崗南水庫,依山傍水,人文和自然地理優勢明顯。如何挖掘其中潛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村“兩委”成員通過反復思考提出:“紅色旅遊要有生命力,就得引進優勢産業,不斷豐富業態,要讓遊客到北莊有得看、有得吃、有得住、有得玩才行。”
在此理念指引下,越來越多極具特色的産業項目在北莊落地開花。
中央部委舊址、村史館讓遊客回望紅色歷史,汲取奮進力量;西柏坡文創館、團結書屋提升北莊的文化內涵,傳承紅色文化;團結食堂、精品民宿讓遊客體驗愜意的田園生活;“團結北莊”手工坊、古月豆腐坊、北莊半島田園綜合體等讓遊客現場領略非遺項目的魅力,感受休閒採摘的樂趣;村裏還重建了“打麥場”,從空間上還原《團結就是力量》歌劇首演地的場景……
在北莊村村史館裏,導遊王俊彥告訴記者:“現在遊客不但可以了解《團結就是力量》的詳細創作過程,還能在小劇場內觀看歌劇表演,再現當年的革命場景;村史館目前每天接待遊客達到五六百人(次),多的時候一天能達到千余人(次)。”
導遊王俊彥是村裏的脫貧戶,也是近些年來北莊村變化的見證者。“我們村是崗南水庫移民村,三面環山,耕地少、底子薄,以前廁所建在馬路邊,味道難聞還招蚊蟲,村裏路窄坡陡,晴天滿地灰,雨天則是一腳泥。”
隨著紅色旅遊的不斷發展,不僅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善,村民尤其是脫貧戶的生活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目前,王俊彥不僅每月有2000多元的工資收入,“雨露計劃”還負擔了他孩子的學費和住宿費,連家裏的水電費和每年的醫保費用也都由村集體承擔。
“前年我們家搬進了新房,一家三口每年至少有兩萬多元收入,日子是越來越好了。”談起現在的生活,王俊彥樂在心頭。
如今,僅有300多村民的北莊村,涌動著各種業態帶來的活力與熱情,已形成以紅色旅遊為主,以休閒農業、家庭手工業、光伏等為補充的産業體系。同時,村裏還依託股份經濟合作社,引進社會資本和專業團隊,對北莊村旅遊産業進行專業化管理運營,引導村集體和村民以土地、房屋等資産入股或租賃的形式,參與項目開發,獲得租金、股金、薪金,增加村民收益,壯大集體經濟。
“這鞋底是純手工一針一線做出來的,越穿越軟……”在村裏的電商直播助農惠農展銷基地裏,返鄉創業的王亞梅正舉著鞋底向網友們介紹,她銷售的特色農家布鞋一直賣得很好。在她旁邊,64歲的脫貧戶關鳳霞老人現場為大家展示一針一線納的鞋底。關鳳霞老人告訴記者:“沒事來這做布鞋,一個月能掙千把塊錢,以前真沒想到家門口就能掙到錢。”
平山縣縣委副書記李紅旗説:“我們將大力弘揚西柏坡精神,把老區人民的力量凝聚起來,傳承紅色基因,發展綠色産業,突出全域旅遊,推進山區開發,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努力讓老百姓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