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線”與朝鮮南北之分問題的由來
  朝鮮是從亞洲東北大陸伸出的一個狹長半島,南北長800多公里,東西寬170至340公里,面積約22萬平方公里。早從公元1世紀起,朝鮮半島就出現了一個統一的王朝;14世紀時定國號為“朝鮮”。20世紀初的日俄戰爭後,日本于1910年在朝鮮實行殖民統治。

  朝鮮人民遭受日本殖民統治和奴役的情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受到反法西斯同盟國的關注。1943年12月1日,由中、美、英三國發表的《開羅宣言》指出:“我三大同盟國軫念朝鮮人民所受之奴隸待遇,決定在適當期間,使朝鮮自由獨立。”

  1945年2月,同盟國首腦聚會雅爾塔,商討分區佔領德國和柏林、蘇聯對日參戰和戰後世界的安排等問題。會議期間,美國總統羅斯福與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在私下討論了朝鮮問題。羅斯福認為:朝鮮沒有自治能力,須由蘇、中、美三國共同託管20至30年。斯大林則提出:託管時間越短越好,英國應參加託管。4月中旬,羅斯福逝世,副總統哈裏杜魯門接任。5月下旬,杜魯門派特使赴莫斯科;斯大林表示:蘇聯允諾執行四國託管朝鮮的政策。

  1945年夏季,同盟國首腦舉行波茨坦會議。會後發佈的《波茨坦公告》,在朝鮮問題上重申了《開羅宣言》的內容。會議期間,蘇聯方面通報將於8月8日對日開戰,並探詢美國是否有與蘇聯在朝鮮半島實施聯合登陸行動的意向。美國當然希望自己獨佔朝鮮,但他們不願意承擔在朝鮮登陸可能出現的重大傷亡。因此美、蘇兩國只劃定了空中和海上對日作戰的分界線,並沒有劃定地面部隊作戰的分界線。

  出乎美國方面預料的是,蘇聯政府在8月8日對日宣戰,第二天就對日軍發動了強大攻勢,並取得了神速的進展。10日,日本內閣決定投降,並通知了美國等有關國家。此時,距離朝鮮最近的美國軍隊,尚在600公里以外的沖繩島,難以迅速趕赴朝鮮。美國政府開始著急起來,於是他們提出要同蘇聯在朝鮮劃出一條接受日軍投降的分界線。由於在地理上,北緯三十八度線恰好位於朝鮮半島南北之中央位置,因此美國方面于14日建議以“三八線”為界,該線以北作為蘇軍對日受降區,該線以南則作為美軍對日受降區。8月16日,斯大林接受了美國方面的此項建議。於是,原本統一的朝鮮半島就被“三八線”人為地一分為二了。

  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蘇聯軍隊在金日成領導的朝鮮人民革命軍(朝鮮人民軍的前身)的配合下,迅速解放了朝鮮“三八線”以北的全部領土(一部進至“三八線”以南,後撤回)。9月2日日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之後,美軍才遲遲于9月8日和9日從朝鮮的仁川和釜山登陸,開始佔領朝鮮“三八線”以南地區。

  美軍進入南朝鮮之後,立即解散了已有的人民政權——各級人民委員會,重新啟用日本的殖民統治機構來維護美國的新的殖民統治。為朝鮮人民痛恨的日本警察,居然戴上美國“軍政府”的臂章招搖過市,激起了朝鮮人民的憤怒。美國駐朝鮮佔領軍司令官在年底寫給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報告中説:“在南朝鮮,人們把分裂的局面歸罪于美國,這個地區的人民越來越憎恨一切美國人。”杜魯門總統在自己的《回憶錄》中承認説:“1946年秋季,在我們佔領的地區,曾發生過幾起騷亂和示威運動,在少數情況下,我們的軍隊還不能不向進行示威的群眾開槍射擊。”而蘇聯軍隊在開進朝鮮之後,則立即宣佈“朝鮮已成為自由的國家”,幫助朝鮮人民建立自己的人民政權機關,得到了朝鮮人民的擁護。

  由於美、蘇兩國在政治上的嚴重分歧和對立,朝鮮的託管問題(美、英、蘇、中四國曾達成一個託管的協議)始終成為一紙空文。美國政府的目的不是什麼託管,而是想在朝鮮建立一個受其控制的傀儡政權。1948年2月,美國借助聯合國的招牌,強行決定在南朝鮮舉行單獨選舉。在美軍刺刀的威逼之下,被杜魯門認為是“專橫”、“任性”、“不得人心”的李承晚于8月15日組成了以自己為總統的“大韓民國”政府。在這種形勢下,朝鮮北方于8月25日也進行了選舉,並邀請南方的選民代表參加。9月9日,組成了以金日成為首相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

  在朝鮮北方政府的要求下,蘇聯佔領軍于1948年底之前,全部撤出了朝鮮。美國佔領軍則遲至1949年6月底才全部撤出朝鮮。

  此後,朝鮮半島就出現了兩個政府長期並存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