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朝鮮戰爭》作者談重提這場戰爭的意義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50週年。時下,一部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隆重推出的紀實文學力作———《遠東:朝鮮戰爭》面世。這本書即刻引起了社會各界極大的關注。該書以對朝鮮戰爭驚心動魄的記述而被譽為一部“紀念碑”式的作品。

  為此,記者特別採訪了作者王樹增同志。

  記者:去年出過一本名為《共和國戰爭》的書,建國後幾次大的戰爭都涉及到了,包括朝鮮戰爭,您在寫《遠東:朝鮮戰爭》時對其有何借鑒之處?

  王樹增:《共和國戰爭》寫得很簡單,只寫了大致的構架和過程。據我所知,僅僅在今年,關於朝鮮戰爭的專著就有十部。有專家對《遠東:朝鮮戰爭》的評價是:這是迄今為止關於朝鮮戰爭最客觀的視角,描寫的戰爭進程最詳細、最客觀、最接近真實。我知道,這得益於戰爭資料、檔案的解密。

  記者:50年後的今天,您認為重提這場戰爭有何積極的意義?

  王樹增:50年後重提這場戰爭,給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一個警示,這個世界並不太平。而現在我們的國民的國防意識太弱。前不久,看到《中國青年報》上有一篇文章,一個專門研究朝鮮戰爭的日本學者來到中國,他實在是想像不出中國軍隊怎麼能夠在那樣殘酷的戰爭環境中如此英勇無畏。他在一所大學問到一位年輕的學生,問他知不知道在朝鮮戰爭中中國有一位名叫邱少雲的士兵,為忠實執行上級的命令而被大火燒死。你知道那位所謂的大學生怎麼回答?他竟然説:知道。但我們再也不會有那麼傻的人了。日本學者聽後駭然。我覺得真是駭人聽聞。這是一個多麼令人羞愧的現狀,這個回答應令我們整個民族羞愧,令我們今天的時代面對歷史而羞愧。

  記者:讀者對《遠東:朝鮮戰爭》的反響很強烈。您最初寫這部書的動因是什麼?前後用了多長時間完成的?

  王樹增:解放軍文藝出版社有一個很好的動議,將中國人民解放軍征戰歷史用紀實文學的形式寫出來,這樣既有史料價值,又有文學的可讀性。這樣的作品需要出版社和作者都下真功夫,而真功夫需要對歷史的審視,把握能力,對史實的分析、思考、比照、組織能力;對歷史人物性情與命運的感知、刻畫能力;還有,就是文字敘述的風格與魅力,文學評論家周政保先生將之稱為“敘述表情”。

  在對王樹增採訪的整個過程中,記者注意到這位身材高大魁梧的軍中漢子(王樹增現為武警政治部創作室一級專業作家)表情肅穆,一臉遐思,仿佛還沉浸在那場讓他很久未能拔出來的“朝鮮戰爭”中。(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