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宣傳周
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 | 財經 | 文娛 | 體育 | 生活 | 國家地理 | 環球 |西部 | 廣告 | 視聽在線 | 在線主持 | 春節晚會 | 十六大
 
首頁
陜西
甘肅
廣西
西藏
內蒙古
青海
黃金周
新疆
寧夏
四川
重慶
貴州
雲南
延邊
恩施
湘西
 
  精彩看點
 
 

《草原回歸》

   
  主持人: 你好!消失了30多年的草原又重新出現了,這件事吸引了100多位政府領導去這個地方尋找經驗。這個草原叫烏蘭察布草原,就在內蒙古的烏蘭察布盟。"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描述的就是這個地方。但是在60年代,這裡的人們把草原改造成了農田,這個地方的天然草場幾乎全部沙化退化,由於這裡距北京只有300多公里,這裡的生態惡化已經直接影響到了京津地區的生態安全。

  現在烏蘭察布草原的生態面貌,又恢復到了50年代末水草豐美的景觀,當地人稱之為"草原回歸"。那麼草原為什麼會回歸?它又帶回了什麼東西呢?我們今天首先採訪內蒙古烏蘭察布盟的黨委副書記梁漢武,他是當年改變烏盟面貌的決策領導之一。


嘉賓:梁漢武  內蒙古烏蘭察布盟盟委副書記
        喬來河  烏蘭察布盟四子王旗西河子鄉北庫倫村村民

訪談一:

    主持人:你們退耕還林還草是從94年開始的,但是94年的時候國家的政策可是還沒有出臺,你們沒有先例,而且當時農民的抵觸情緒非常大,就是因為沒有成功的先例,你怎麼敢保證那種方法能夠成功呢?

    嘉賓梁:因為這個幹也得幹,不幹也得幹,非幹不行。所以儘管有很多困難和問題,我們決心很大,就是當時我們説的那就是背水一戰,義無反顧,堅決幹到底。多大的困難我們也要幹到底。因為這條路非走不可。如果不走這條路,繼續廣種薄收,墾草種糧,風蝕沙化,那就不僅把我們這一代,而且把我們的後代都葬送了。

    主持人:可是這個生態建設需要投資,非常的巨大,錢從哪兒來啊?我們知道烏盟地區是全國典型的貧困地區,錢是更不容易拿出來的啊?

    嘉賓:對,這個確實是很重要的問題。從1994年開始,我們推行這樣一個戰略,是需要大量的資金。烏蘭察布盟的地方財政是特別困難的,我們的財政收入僅夠發工資。公費的開支有時候還不夠,所以根本沒有錢拿出來發展生産。在這個情況下我們想辦法,我們有一句話叫"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把國家給我們的各項發展生産的資金,比如扶貧資金、以工代賑資金,還有各項農木林水的專項建設資金。我們把這些資金中能夠用於退耕種樹種草的這些錢拿出來、捆起來,集中投入到退耕種樹種草中去。

    主持人:如果這兩年一直大旱,這些年一直大旱,就是不給你們條件,也能搞成?一定能搞成?

    嘉賓:我們考慮從總體上推行這個戰略以後,肯定能夠收到比較好的效果。當然其中也可能出現問題,那怎麼辦呢?你比如遇到天災,我們種上草了,退了糧種上草了,但是老天爺沒下雨,我們種的草都死了,或者沒出苗種的草都死了,也有這個問題。

    主持人:那你們怎麼交代?
 
    嘉賓:我們認為今年死了,明年繼續種,沒有不下雨的老天,它明年可以下雨,明年還可以種,還可以出苗。失敗一次我們不怕,繼續來。我們就這樣有決心,我説有這個決心,實踐證明我們成功了。

    主持人:但是調撥專項資金是違規的,沒有人去告你們嗎?

    嘉賓:這個問題也有,當時我們也是冒著風險的。因為這個資金一般都要定項目的。但是一個我們是把這個專項資金中可以用來種樹種草的(那部分)挪到這兒,這個也不是違反原則的。當時有些部門也提出了好多意見,甚至有告狀的。我們那個告狀信有告到內蒙黨委的(有)這麼多。

    主持人:沒有對你們形成壓力嗎?

    嘉賓:但是黨委政府也理解我們的困難,就是支持我們把這些錢捆起來用,投到這個種樹種草中去,這一點我們也是冒著一定的風險。但是後來由於我們種樹種草成功了,最後上面也把這個事情不當個問題了。

    主持人:如果不成功呢?

    嘉賓:如果不成功,我們認為是一定能成功。因為種樹種草沒有多大風險,頂多是老天干旱抓(長)不了苗。一般種上都能長起來,沒有多大風險。它長上草以後,第二年第三年就可以購牲畜,就可以發展畜牧業。這個畜牧業發展起來了,老百姓就可以賣錢。

    主持人:您的第二個辦法是出動農民來出義務勞力?

    嘉賓:對,對。

    主持人:如果農民不願意怎麼辦?

    嘉賓:當時我們一個是教育發動農民,説清道理讓他們積極參與改善生態這個大的工作,因為這是關係到農民長遠利益的,也關係他的當前利益,更關係到長遠利益。所以用這個思想教育説服農民。第二個我們有一定的行政手段,比如每一個勞力要攤一定的積累工和義務工,這個你是必須完成的,所以這個積累工我們就拿來讓它種樹種草,這個我們叫做以勞動力作為替代資本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我們統計了一下,就是從1994年我們提出這個戰略到現在六、七年了,我們大約投入了6000多萬個勞動日。我們算了一下按當地的工/日價格折合起來大約有3億多元的資金。我們就是通過這樣一個辦法,自力更生,我們叫“自費”,自費退耕還林還草。

    主持人:1994年的時候,你們面臨的困難是説服農民去把種糧的田退出來種草,有的農民不願意。

    嘉賓:農民當時有些是不接受的,他當時考慮,原來種10畝地尚且不得溫飽,如果讓我退掉5畝種樹種草,剩下5畝地種糧食,那麼糧食不就更少了嗎?我靠什麼來填飽肚皮呢?(他認為)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主持人:他説的也有一定的道理。

    嘉賓:他有道理啊,我就説你提出退耕種草是對的,但是你不顧農民的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沒有一個辦法保證他的眼前利益不受損失,你這個戰略就推不通,因為缺乏群眾基礎。

    主持人:那你們種草的戰略應該是一個長遠利益吧?

   嘉賓:是長遠利益。

    主持人:那怎麼保證眼前利益呢?

    嘉賓:眼前利益也考慮呀。我們的辦法就是以進促退。什麼叫以進促退呢?就是在這5畝地裏頭通過計劃經營讓它打出10畝地,甚至超過10畝地的糧食。我們採取的辦法,比如説把過去低産低效的小麥油麥割掉,換成什麼呢?換成高産高效的馬鈴薯和腹膜玉米,實踐結果我們5畝地,打出不僅打出10畝地的糧食,而且超過這10畝地的糧食。所以這不就解除了他的後顧之憂了嘛。他種5畝地,就可以比10畝地(打)糧食還多。他退給我5畝地,他不就沒有後顧之憂了嗎?

    主持人:如果國家一直沒有優惠的政策出臺,沒有這個退耕還林的這個政策的推出,你們就會一直處在這種有可能違規的,至少是實踐的一個階段。我想知道你們這個實踐的標準,對與錯的標準是什麼?

    嘉賓:標準就是這個退耕還林還草,有利於改善生態;有利於改變生産條件;有利於增加農民的收入,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這就是標準。

    主持人:今年北方的雨水比較充足,所以很多人説烏蘭察布草原重現綠色是靠老天爺幫忙。

    嘉賓:我認為這個説法是不全面的,因為今年雨水是比去年多一點,但是據氣象部門統計,雨水上半年比較多,下半年還不如去年多,所以烏蘭察布盟今年草長得比較好,我們主要是退耕還林還草、人工種草這一部分長得特別好。

    主持人:您覺得老天爺幫了多大的忙?

    嘉賓:我們認為主要靠人。過去的也是天,為什麼就把草原退化了、沙化了、水土流失了。現在還是這個天,天沒變啊,還是靠人,還是靠我們黨和國家的政策好,我們這個"進退還"戰略這個思路對頭,靠廣大人民群眾的努力奮鬥,我們一定把過去那個違背自然規律的做法,變成順應自然經濟規律,這樣我們就能成功。好,非常感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


採訪二:

    主持人:我在介紹您的時候有點尷尬,我不知道怎麼介紹您的身份您看您原來是種地的是農民,現在呢又承包了地,以後種了草而且還養了羊,是不是應該算牧民了?

    嘉賓:我是農民,主要是現在是轉化了,現在土地有的種些草玉米,還有種點兒土豆。

    主持人:還是種著地呢?

    嘉賓喬:還養了40多只羊。

    主持人:您知道生態這個詞嗎?

    嘉賓:知道了,生態。

    主持人:您是哪年聽説這個詞的?

    嘉賓:生態建設從1994年我們那兒,就説到這個生態建設,就知道這個生態建設了。

    主持人:什麼意思?

    嘉賓:生態建設,在我們那兒具體説法就是防風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具體的説法就是坡糧地上種草種樹,把這個坡糧地大地綠起來。

    主持人:種草真的比種糧划算?

    嘉賓:一開始人們認識不了,後來就認識了,種草就是比種糧合算。種糧一畝地打80多斤,每斤才5毛左右,一斤小麥,合40多塊(錢)左右。種草一畝草,乾草産2000多斤,賣的草籽收入一塊兒算將近200(元)。這麼一算呢一畝草能喂一隻羊連這個轉化的也比較合算了。所以我們都認識了,從我本身就有這個切身體會。

    主持人:但是1994年的時候,那會兒讓你把種糧的地改成種草,您那會兒還不知道種草好啊?!

    嘉賓:就是説我們村吧,也有個別人就不同意,有這麼一戶他就空下了,空下就種小麥。其實等到第二年第三年見效益了,他自動也就種上草了,這麼個(原因)。

    主持人:那是後來才知道的,後來停二年他就體會到了。種一畝草能養一隻羊,反過來賣點兒草,賣點兒草籽,兩方面比種糧合算。所以有這麼一個體會。剛開始我認識不了,確實從我個人認為不種糧種草了,認為從咱們內蒙古這個大草原來看,從四子王旗看,這個草還是比較多,認為種草不是一條路子。後來經過切身的體會切身的實踐確實也可以。那既然種草這麼划算,你為什麼還要留5畝地種糧?

    嘉賓:留5畝地,剩下的土地都是水澆地,都達到了保灌了(保證灌溉)。

    主持人:就不會像以前那樣歉收了?
 
    嘉賓:對了,保證灌溉能澆上水了。

    主持人:現在這些承包上百畝地的人,每年就能拿到幾萬公斤的糧食,還能拿到上萬元錢的補貼,你不羨慕他們嗎?

    嘉賓:現在我們那兒就有大機器,有享受農業補貼的大機器。但是每畝退一畝還給這麼些錢,必須在山坡上搞一畝小流域治理。就是搞生態建設工程。

    主持人:就是不光給錢,到時候還要帶任務。

    嘉賓:我們每一個社員要退一畝(地),(同時)在山坡上搞一畝生態建設工程。

    主持人:那是義務的?

    嘉賓:那就好像是,你要想享受這200斤糧,必須到山坡上搞一畝小流域治理,搞一畝生態建設工程。

    主持人:你的合同簽了30年,我聽説,但是這個錢款補助好像只保證8年。

    嘉賓:我們的補貼有超額,草可以喂羊、種地轉化搞養殖業。

    主持人:搞養殖業挺賺錢的?

    嘉賓:養殖業像這個寒羊,下一個羔子可以賣400多塊錢,也就是説你現在手裏面的這些地保證您的生活越來越好,沒問題?
 
    主持人:沒問題。

    嘉賓:就是。現在這個生活水平同1994年以前(相比),從我自己本身這個家庭又多增加了很多財産,從1994、1996年開始有摩托車、有冰箱、有大腳輪(大拖拉機)、有小四輪。

    主持人:沒有補貼還會越來越好?

    嘉賓:主要是調整結構了。就是説瞄準市場調整結構就能賺錢,瞄不準市場調不好結構,根本掙不了錢,賺不了錢。

    主持人:那現在要開個玩笑來説的話,現在人真的能吃草了,您説是不是?

    嘉賓:哦。
 
    主持人:非常感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謝謝。

  
結束語:

    現在退耕種草恢復生態,已經納入了烏蘭察布盟地區政府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今後每年要確保治理開發300萬畝土地,其中退耕種草200萬畝,開荒開發100萬畝,簡稱"3.21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