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之十三:網絡媒體的新聞與傳播
作者:CCTV.com專稿 發佈時間: 2003-9-11 11:13:02



                            網絡新聞的傳播特點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人們的求知欲和相互間溝通的欠缺,在互聯網時代得到了全面的滿足和彌補。網絡對所有的傳播模式進行了整合,這種整合也可以説是信息渠道流向的多向化。請問老師,在互聯網時代,究竟誰是傳者,誰是受眾?與其它媒體相比有什麼變化?
  【特邀嘉賓:劉京林】在互聯網時代究竟誰是傳還是授。理論上,很多人都在講傳和授在網絡上界限模糊。事實上,我個人認為在目前中國傳和授的區別還是比較明顯的,遠遠沒有做到合二為一。從主導上來講,仍然傳者是主導,比如剛才我提到傳統媒體辦的網站,即使像新浪、搜狐、網易主要還是用的傳統媒體的資料。在西方的網站,實際上雖然説網民可以隨便登一些東西,比如前媒體總統克林頓的緋聞,後面還是有政治背景的,實際上是兩黨之爭的曲折反映,表面上看起來是網民把某一個材料給登出去,實際上官方某一派勢力支持,最後還是達到黨派的利益。所以我覺得從中國的情況來講,目前在某一級,網絡傳播最高層次,就是發佈新聞無論是原創新聞,還是傳統媒體的新聞還是傳,廣大的網民還是受,但是當這個新聞被網民選擇,然後網民之間進行討論的時候,才表現出來不傳和受的模糊。網民作為一個傳把自己的態度打出來了,那麼別的也打出了自己的態度,他們之間互為傳授。這個情況才出現所謂的傳和授概念的模糊。所以,傳統媒體是點到面的傳播,有人認為網絡是點到點的傳播,我覺得第一個層面仍然是點到面的傳播,下一個不同層次網民和網民才是點和點的傳播,基於這樣的分析,我覺得在中國新聞網站。
  還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裏傳和授的界限還是比較明顯的,只有什麼時候網民可以隨便建立個人網站(現在咱們國家還不可以),他隨意發佈新聞的時候,那個時候才可以出現真正的傳授界限的消失。
  【漫游世界】網站主要還是傳的角色,網民主要還是授的角色,即使有時角色可以變換,但各自的角色定位是不會變的。
  【嘉賓主持:雷躍捷】網絡時代的到來曾被很多人認為是真正民主化的開端。的確,網絡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各取所需暢所欲言的平臺,使傳授雙方的即時互動成為可能。網絡的這種開放性和互動性無疑在很大程度上擴大了受眾接近媒介的權利。在通過網絡進行傳播的過程中,受傳者的地位大大提高,而傳統大眾媒介的力量有所削弱;同時受傳者在很多時候行使了傳播者的權利,充當了其他大量受傳者的信息源。在因特網上,由於技術特點而帶來的權力分散、個人發送信息的便捷、高度互動性等前所未有的條件,受傳者的地位也前所未有的提高,接受信息時擁有更多主動性和選擇餘地。同時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充當傳播者的角色。在網站的論壇和聊天室裏,在Newsgroup、BBS(Bulletin Board System)中,在一些原創性站點上,這種現象尤為明顯。
  【特邀嘉賓:陳衛星】結構主義有一個觀點,就是意義來自於符號之間的差異。現實世界不大像人們在麻將桌上可以摸出清一色,社會的發展乃至歷史的進程或者今天所説的開放、接軌、全球化等等,都是強調如何把人與人、人與物的差異通過交流和交換轉化為發展的動力,當然這也絕對是一個參與者之間按照規則和意願進行博弈的過程。
  互聯網的普及為技術擴散意義上的信息民主化提供手段,在萬維網上,人人都可以是傳播者。人們不會僅僅根據自己的制度身份去接受或傳播某一類信息,而是出於自身利益的需求或者自我表達的激情去進入網絡傳播的社區。在信息多元化的趨勢下,網絡傳播更容易實現的傳播多元化對傳統媒體提出強烈挑戰,因為傳統媒體對大千世界的格式化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信息需求和傳播意願,這不僅是媒體生態結構的變化,也會使得媒體市場的格局發生相應變化。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互動是網絡的一大優勢,網絡可以把新聞事件通過論壇發帖子的形式,發表評論,闡述自己的觀點,這也是其他新聞媒體所做不到的。請問老師你們能從受眾心理角度來闡述為什麼人人都想願意成為評論員?
  
【嘉賓主持:雷躍捷】網絡新聞媒體在傳者與受眾兩個主體的關繫上,受眾的主體意識增強,受眾根據自己的需要去獲取新聞信息,並且自主地形成對於新聞信息的判斷,而不再是被傳者的"灌輸"的支配。受眾對新聞信息的真實性、權威性的判斷能力也增強,因為既破除了對媒體的迷信和依賴,又有很多途徑可以對其真實性權威性進行評估,比如通過比較其他信息源的信息、搜索相關信息進行比較、參與討論、發送E-mail求證等。
  【特邀嘉賓:劉京林】我覺得改革開放之後,中國人的視野開闊了,經濟發展以後物質生活基本上得到滿足,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之後必然有高層次的需求,比如求知、自我實現這樣的需要,特別是個性的張揚、表現自我,這方面既有時間也有條件了,他也有這種願望,可是過去的時候傳統媒體不太容易解決每個受眾的個性張揚問題,沒有渠道,他想表現自己不太好表現,最多打個熱線電話或者投稿,可是網絡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任何一個人只要能上網,想説什麼只要不出格就可以説。而且改革開放以後中國人個性的變化還是比較明顯,比如説過去的時候接熱線電話的時候經常是老太太,她特別緊張,半天説不出話來,通過很長一段時間,次數多了以後,我發現現在普遍的受眾面對媒體的從容不迫,不慌不忙,都訓練出來了。這也跟溝通交往比較多,機會比較多,所以我感覺過去説中國人含蓄,實際上中國人現在很多都變得外向,愛説話,他要爭取有他的話語權,想表達自己的心聲,網絡是最好的渠道。比如一件事情出來以後,我打一下就出去的,別人跟我互動,實際上我是得到一種滿足,因為我把心裏話有地方説了,所以他願意當評論員,是一個個性張揚的反映。
  再從一個比較深層次來看,馬克斯認為對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是未來社會主義的本質,共産黨宣言第二章最後一段話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特點: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前提。我覺得他敢於説自己的話,實際上也是他自由發展的一個表現,我們大家都這樣做了,實際上就推動這個社會的發展,還能表現出任的一種本質的東西。
  【特邀嘉賓:陳衛星】評論是把自己的意見表達出來,是屬於人的自由的本質表現之一。按照馬克思在《共産黨宣言》中的觀點,人對自由的追求是歷史發展的動力,每個個體的高度自由發展是社會發展的最高境界。

    【嘉賓主持:雷躍捷】目前我國大部分商業網站和新聞網站都設置了新聞頻道,但整體來看,存在相互雷同的現象,如何把新聞網站的新聞頻道辦出特色,請二位老師談談看法?
  【特邀嘉賓:陳衛星】由於目前網站的新聞采編在現行的傳播體制當中還有一些制度性的障礙,所以,不管是商業網站或是新聞網站都不會把網絡采編作為主攻方向,對商業網站來説,新聞信息只是吸引用戶的一種手段,而對於新聞網站來説,往往容易成為傳統媒體的電子版,當然這裡面可能還會有一些在管理上的問題,比如重不重視通過新聞網站來擴大傳統媒體的影響力,特別是是在傳統媒體無法覆蓋的時空;其次,有沒有一批專業素質出色的網絡新聞從業人員;第三,在資金和技術上面有沒有足夠的投入力度。
  【特邀嘉賓:劉京林】這也是一個比較難解決的問題,不用説網絡新聞,現在的傳統媒體,像報紙、電視欄目有相當部分的內容是重復的,所以別看報紙多,一般只要看幾份就可以了解到當天主要的新聞信息,比如看一份人民日報、再看一份北京青年報,中央的和地方的、正面的和負面的信息基本上就能了解了,當然他們還是有自己的特點,比如作為黨報、人民日報以正面宣傳為主,可信性、權威性高,而北青報作為都市報,有相當多的社會新聞,有一些是負面的信息,當然不是指負面影響,這兩個結合我們就能對社會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有研究者認為,網絡新聞目前處於初級階段,不收費,是低成本整合可能是符合網絡傳播規律的模式,所以目前網站以整合新聞為主,不少網站沒有或很少有自己的網絡記者,主要靠的是傳統媒體,因而進行原創性困難,怎麼改進呢?是不是可以打出自己的拳頭産品。現在許多新聞網站大同小異都屬於分類組合,這些網站沒有特定的對象群定位,可不可以考慮有些網站在這方面下一些功夫,大家都是一樣編排方式,一樣的內容,就沒有自己的特殊性。對外整合信息也有整合的不同方式,也不要千篇一律。

    【s秋水伊人s】雷教授,您認為從傳受關繫上看,網友媒體的特徵有多元性、自由性和個性化,請問這些特點對網絡新聞傳播會起到促進作用嗎?
  【嘉賓主持:雷躍捷】我認為網絡媒體的多元性、自由性和個性化的特點,對網絡新聞的發展肯定能夠起到作用。原因是網絡媒體的多元性是指傳播主體的多元性,這種傳播主體的多元化是對於過去傳統媒體而言的,比如説傳統媒體的傳播主體是代表新聞媒介的職業新聞工作者,網絡媒體由於它具有雙向性和交互性的特點,它打破了傳者和受者的界限,那麼受眾既是傳者又是受者。這樣就給新聞報道提供了豐富的新聞來源,同時,它也有助於提高新聞的時效性。我們可以舉個例子,最早報道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和萊溫斯基性醜聞的新聞,並不是大的新聞機構,而是一個名叫馬特德魯吉的年輕人開設的個人網站www.drudgereport.com。1998年1月18日,德魯吉得知《新聞周刊》一記者寫了一篇關於克林頓與萊溫斯基有曖昧關係的報道,但編輯部在即將發稿時把它撤了下來,他立即將此消息搶先在自己的網站上向全世界公佈,而其他眾多媒體對此加以公開報道已經是兩天以後的事情了。從此以後,德魯吉的名聲大振,儘管其網站的新聞報道為追求時效而失實的事時有發生,但包括許多權威大報在內的美國媒體也時刻盯着他,以防漏掉任何突發性新聞。 這説明認識網絡媒體的這些特點,掌握網絡媒體傳播規律,不斷的開發網絡媒體的功能,將會更大的發展。

 


責編:邢立雙 羅石曼

 共8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