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新聞?-第42期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3-4-10 9:55:45



新聞人才的培養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美伊戰爭的同時,帶來了全球新聞大戰,各家媒體都想在這次報道中發表一下自己的聲音。新聞的競爭實際是人才的競爭,二位老師能否談一談培養什麼樣人才才能適應全球範圍內的新聞大戰?
  【特邀嘉賓:趙淑萍】 現代新聞競爭已經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人才競爭是新聞競爭的制高點,在這種高強度的競爭中,力於不敗之地的因素是什麼?是人才,尤其是高級人才。因此許多電視發達國家都把培養造就高級人才看成是各種對策中的上策,作為迎接挑戰的戰略目標加以通盤籌劃、實施。我國的電視業正面臨著大發展的時期,同時客觀上也面臨著怎樣更好地為億萬觀眾服務的新的挑戰,電視如何履行自己的使命,在人類發展史上書寫光輝的一頁,造就新一代電視傳播的專業人才隊伍,或許是解決上述問題的答案之一。簡要的講,新聞人才的培養最關鍵的是人才的專業化水準,以中央電視臺為例,應該擁有一批具有專業水準的新聞記者、編輯、主持人、攝像、製片人、編導以及具有專業水準和領導才幹的管理人員。我認為,中央電視臺應該從高等院校選拔那些受過專業學習和訓練的具有新聞素質的優秀人才,而要減少從社會上招聘新聞從業人員,值得強調的是,專業人才要穩定,要有事業心,要有歸屬感。換句話説,在中央電視臺工作要以在中央電視臺工作為榮,為中央電視臺盡職盡責,為中央電視臺爭光。只有這樣,擁有一支穩定的具有專業水準的隊伍,才能在全球的新聞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yq117】葉老師,您是我國第一批女電視新聞記者,從事電視新聞和教學工作已有三十年的專業歷史,可以説為我國電視新聞事業的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並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您能否談一下,作為一名優秀的電視新聞工作者應具備哪些最基本的素質和品質呢?
  【特邀嘉賓:葉鳳英】我是北京廣播學院電視專業的第一批畢業生,也當過十多年的電視記者,79年底又回來教電視新聞、電視採訪等課程,可以説這一生是學電視、做電視、教電視,和電視有了不解之緣。從我自身的經歷,也從我的學生們的經歷,他們中今天很多人已經成了優秀的記者、編輯、製片人,有的因為業績優秀而提拔為臺領導。我認為,作為一個優秀的記者,首先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因為電視新聞和政治是密不可分的。同時,也要有熟練的新聞業務素質,要有新聞敏感,要有新聞判斷力,要懂得新聞規律和電視規律,要有寫作能力。電視記者的採訪報道,一切要在現場完成,做一名優秀的電視記者,除了熟練掌握文字記者應有的素養以外,電視記者還必須要有流利的口才,要善於在新聞現場用第一手材料作第一時間的報道。一個好記者,必須要有思想,對事物要有敏銳的思辨力,而這一切都要在現場完成。面對著電視媒體面向國際化的挑戰,那麼電視記者必須還要熟練的掌握英語採訪的能力,所以應該説優秀的電視記者應該是一個全能的記者。通過這次戰事報道,也對我們電視教育工作者在如何培養人才上,提出了新的課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yq117】謝謝葉老師的回答!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蒙太奇貫穿于電視記者採訪的全部過程,是電視記者同其他媒介記者在思維方式上的獨特要求,兩位網友嘉賓,能談談在拍攝畫面時,如何運用這種思維方式?
  【網友嘉賓:譚笑】 我個人感覺蒙太奇是記者對畫面的一種組織邏輯。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思路,這種思路會在他的新聞中表現出一致性。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電視記者工作貴在現場”這是葉老師在《電視新聞節目研究》一書中提到的,二位老師能否談談記者在現場的優勢嗎?
  【特邀嘉賓:趙淑萍】 電視記者以主體介入的方式出現在新聞現場,改變了傳統新聞報道的方式,觀眾通過電視屏幕可以看到記者的形象,感受記者的採訪風格以及記者的報道能力。記者親臨新聞事件的現場和現場發生內在的聯絡,可以激發報道的情感,獲取第一手資料,通過記者的觀察採訪判斷思考,不但帶給觀眾非常直觀的、可信的感覺,而且帶給觀眾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同步進入現場的感覺。

結 束 語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 時間過得真快,通過一晚上在網上的交流,不知專家及網友嘉賓作客《電視批判》有什麼感受?
  【網友嘉賓:杜友君】以前感覺網站的訪談很枯燥,但是親臨現場才知道這裡也是熱火朝天。希望能在這裡認識更多的朋友。我的e-mail:dyoujun@sina.com
  【網友嘉賓:譚笑】跟大家聊得很開心。希望有更多的人來參與這個論壇,也希望有更多的人關心支持電視新聞改革。因為歸根結底,新聞是為我們每個人服務的。
  【陳開2003】勝讀十月書 :)
  【特邀嘉賓:葉鳳英】結束語:能夠在央視國際網站《電視批判》跟諸位見面,在網上交流,很高興,謝謝諸位!《電視批判》是一個很有特色的論壇,“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新聞”對電視界來説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也同樣是受到觀眾關注的課題。特別是在新聞頻道開闢之際,《電視批判》所蒐集到的意見,對中國電視新聞的改革走向具有重要意義。再次謝謝諸位!再見!
  【特邀嘉賓:趙淑萍】很高興作客《電視批判》論壇,在中國電視界非常需要有這樣一個電視批評的窗口。我們知道電視媒介的出現,有一個特別有趣的現象,就是在它的周圍形成了一個電視批評界,包括專家、學者和廣大的觀眾。事實上,電視傳播每天都伴隨著電視批評而存在,人們看電視的時候所發出的感嘆、議論和讚揚都是對電視進行的有益的批評。今天,我們在CCTV網站《電視批判》論壇所進行的交流也是十分有益的。十分感謝各位網友的參與,在我們的交流中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十分抱歉的是,由於時間的關係,不能夠透徹的回答網友的問題,有一些問題沒有來得及回答,非常對不起。希望今後我們還有機會進一步的交流,謝謝!晚安!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 今天,我們的論壇到此結束了。感謝兩位專家及二位網友嘉賓,今天,你們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地電視新聞課。你們與網友的交流使我們受益匪淺。也感謝諸位網友的參與!沒有你們的參與,我們的節目無從做起!各位網友,我們下週三論壇邀請北京廣播學院專家劉京林教授和陳衛星教授,他們將從受眾角度繼續討論“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新聞?請大家關注!謝謝!晚安!


責編:張青葉、羅石曼

 共7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