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新聞?-第42期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3-4-10 9:55:45



網友、嘉賓的傾情互動

  【yq117】請問老師和同學,究竟什麼是新聞的價值,判斷電視新聞價值的標準是什麼,作為新聞工作者應該如何判斷和把握?
  【網友嘉賓:杜友君】不知道您是否學過新聞理論,書上概括的很簡潔,也很全面,但是實現起來卻很難。比如時效性、接近性等。有一個很容易把握的標準,就是新聞記者自己是否願意去採訪,採訪回來是否很興奮,是否會因自己的採訪報道能夠感覺到作為記者的榮譽感和神聖感,自己是否願意看自己採訪報道的新聞。
  【陳開2003】《電視採訪學》中提到電視新聞價值要素包括影響、趣味、信息和可視性,但是這些具體應用起來似乎難以找到一個實際的標準。而且我國的新聞價值標準應該是在不斷的變化。比如剛才“雜學旁搜1”兄提出的親切性 。
  【yq117】謝謝杜老師的回答,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的理論和實踐如何結合,我們的新聞工作者如何提高把握和判斷的本領? 
  【特邀嘉賓:趙淑萍】 新聞價值是選擇和衡量新聞事實的客觀標準,一般來説新聞價值的要素主要有這樣一些:及時性、重要性、貼近性、趣味性等等。簡單地説,就是判斷一條新聞事實是否具有傳播的價值,有沒有信息,是否重要,觀眾是否感興趣,能不能夠産生影響。此外,做為電視新聞是否具有可視性。
  【網友嘉賓:杜友君】 任何工作,尤其是新聞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創新意識的運用。理論只是一個宏觀的指導,如果原原本本按照書本作工作,那就永遠不會出新。比如,知道了新聞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那麼記者就永遠不要試圖造假,就要辨別每個題材的真偽。知道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就要在採訪中尋求事件和事實,不要空對空。記者的判斷,更多的就是來源於全面的採訪。

  【夜雨516】好多人更願意收看鳳凰衛視、WORLD臺、翡翠臺的新聞,理由是這些頻道的新聞更客觀、更遠離政治。請問趙教授怎麼看?
  【網友嘉賓:譚笑】我個人認為新聞是不可能脫離政治的。從本次美國媒體的戰爭報道就可以看出來。
  【高正奎】請問新聞報道與政治之間的關係?
  【網友嘉賓:譚笑】從情感上説,新聞記者總是希望自己是最理性的,是脫離政治之外的。但是,無論是怎樣的意識形態的社會,新聞與政治都是不能分離的。
  【貓咪mm】我覺得是,尤其是國家級的媒體,必定服務於國家需要的。
  【網友嘉賓:譚笑】新聞是為社會服務的,政治作為社會的上層建築,新聞也必定要為其服務。
  【yq117】我認為,任何媒體都是以服從、服務於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為最高準則的,因為它首先面對的是本民族的受眾;支撐媒體和媒體的主要信息來源是媒體的原生地。脫離本民族利益和原生地的所謂“新聞自由”是不存在的。
  【漫遊世界】電視新聞遠離政治是不可能,只能在把握切入點做文章,在創意上做文章,但是這是尊事實的前提下,如果違背事實真實則無論如何都不能算是好節目。
  【不得不提】二位老師:你們兩位看過賀紅梅的《本週》?我們知道新聞一貫以來都是崇尚客觀、理性,但在《本週》中融入了很多"情"。嘉賓覺得這違背新聞節目的原則嗎?
  【網友嘉賓:譚笑】如果我們看一下CBS的《60分鐘》,看看它是怎麼用講故事的手法來講述新聞,我們就會發現,"情"並不是新聞原則的反面。

  【菊蟲】《鏘鏘三人行》屬於談話節目嗎?兩位老師對竇文濤那種幽默風趣卻又“帶有一點黃”的主持風格怎麼看?也許竇文濤的節目並非隸屬新聞類,但伊拉克戰爭時他主持的《海灣風雲錄》的另類是不是在某種程度上也正是我們內地該借鑒的?
  【網友嘉賓:杜友君】電視節目的風格和當地的文化和社會背景是有一定關係的,我覺得在看香港的有些電視節目時感覺有一點的不舒服,可能是我們生活的環境以及對問題的表達形式不同有關係。我們也見過內地有些節目在模倣港澳地區的節目,但是很難成功,原因也在於此。

  【yq117】我們的社會生活在不斷的發展變化,電視媒體應該如何向社會公眾提供更多的、具有鮮明時代特點,具有現實感、時代感的新聞節目呢?
  【網友嘉賓:譚笑】 你説的都是電視新聞的本質特徵。所以可以這麼認為,我們對電視新聞的不斷改進,其實就是向新聞本源的靠攏。

  【不得不提】我們説新聞是包羅萬象的,可是我們在央視(包括其他電視臺)的眾多新聞節目中很少發現關於文化方面的消息,至於娛樂界的消息就更少了,兩位嘉賓對此是怎麼看的呢?難道這文化娛樂方面的消息就不屬於新聞嗎? 
  【特邀嘉賓:趙淑萍】 過去一段時間,文化娛樂新聞確實在我們的報道中佔得比重比較小,但是,最近兩年,從中央電視臺到地方電視臺文化和娛樂新聞都有了非常大的發展。如北京電視臺的晚間新聞,是以社會新聞為主,裏邊有一些內容就是娛樂新聞,還有每日文化播報節目、中國娛樂報道等等,這一類的新聞目前並不是空白,問題的關鍵是如何辦好這一類的節目。 

  【金達欣】請問嘉賓,您們經常上網嗎?如何看待網絡新聞對傳統媒體的影響?謝謝!
  【網友嘉賓:譚笑】網絡新聞的吸引力來自於它的即時性,但是它的深度報道功能還有待挖掘。
  【網友嘉賓:杜友君】我基本上每天都要上網查閱信息,網絡新聞的層次很豐富,尤其是一些生活、娛樂等方面的信息查閱起來十分方便,但是對於重大新聞事件的報道,傳統媒體更加權威,原因一方面在於采編隊伍的實力不同,另一方面,媒體的資歷就象人的資歷一樣,時間越長,經歷越豐富就越可信。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批評性新聞一直是受眾關注的熱點,《焦點訪談》也因報道此類新聞成為名牌欄目,請問二位老師搞好批評性新聞報道應該注意什麼?
  【特邀嘉賓:趙淑萍】 批評性新聞是電視新聞報道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報道中特別要注意的是題材的選擇和把握。美國的著名節目主持人克朗凱特認為,批評報道不應該在整體新聞報道中佔太多的比重,觀眾從電視上看到過多的災難、問題、悲劇事件等等,或許會對世界、國家、社會失去信心。我認為,他的觀點是有道理的。
  【網友嘉賓:譚笑】 批評報道在某種程度上調節著社會輿論,有“出氣閥”之稱。它有一個度的把握問題。
  【陳開2003】批評報道的目的是揭露還是解決問題?
  【網友嘉賓:譚笑】批評報道當然是為了解決問題。但值得注意的是,記者不能扮演“法官”角色。
  【yq117】我認為,媒體新聞報道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以人民的利益為最高準則,對於批評性的報道也有一個如何把握新聞價值和宣傳價值的問題,主要應該看它的社會效果。

  【心語xf1984】現在的新聞節目重復得太多,就連播音員的解説詞也有雷同,如何解決這類現象呢
  【網友嘉賓:譚笑】24小時新聞頻道只能是滾動播出,就會存在一個信息重復的問題,這是可以理解的。它要照顧到不同時段的收視群體。另一方面,新聞的採製成本很高,我們不能苛求每時每刻都是新的。
  【網友嘉賓:杜友君】 這種程式化的新聞是觀眾很反感的,但是,新聞表現形式的改變要逐步進行,既不能簡單翻版,也不能跨越太大,新聞記者在這方面還要增強創造意識,不要一直在重復過去,這樣,自己從事的新聞工作也會增加更多的樂趣和主動意識。

  【高正奎】從1997年開始,CCTV進行了數次大型新聞直播,請問各位嘉賓,你們對哪次直播的印象最深?為什麼?
  【網友嘉賓:杜友君】 我覺得香港回歸的現場直播規模比較大,央視的投入也最大。
  【高正奎】香港回歸是CCTV第一次大規模的新聞報道,但是他的新聞發生是可以預見的。我認為直播最好的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後的幾小時直播,雖然時間短,但是它的新聞是不可預見的,同時他的直播又是個部門的。
  【陳開2003】香港回歸直播是開我國電視大型直播先河。但是畢竟是一個可預料性的題材,伊拉克戰爭其全球影響性和不可預料性更大。而且對直播的技術和業務要求也更高。 
  【高正奎】風險也是最大的,已經有幾位記者殉職了。

  【裴慶通2】《直播中國》的悄然下崗是因為沒有重視現場直播的第一要義——題材重大。比如對景德鎮瓷器製作流程的直播、對龍井茶製作流程的直播等等,觀眾的收視興趣不高。老師們同意否?
  【高正奎】我不同意你的説法,你不喜歡,有人喜歡
  【特邀嘉賓:趙淑萍】題材的選擇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一般來説直播節目的應用範圍應該以重大新聞事件為主,現場如果沒有事件發生,直播報道就沒有吸引觀眾的內容。景德鎮瓷器製作、龍井茶製作確實不具有硬性新聞的特點,觀眾可能覺得不感興趣。

  【雜學旁搜1】 兩位專家,作為一般的觀眾、聽眾,我越來越感覺到,上海衛視的新聞比央視的新聞更“好看”。當然,作為新聞的一般受眾,我説不清究竟好在哪兒,但是至少感覺到簡潔、明快、親切。專家以為呢?
  【網友嘉賓:譚笑】你的感覺來自於地方檯新聞與受眾的貼近性。
  【高正奎】那中央臺為什麼做不到呢?
  【陳開2003】央視作為覆蓋全國的媒體 很難做到條條新聞都如地方檯般親切 這點應不能強求。
  【雜學旁搜1】 不見得,許多地方檯更糟糕,簡直是粗製濫造、低劣庸俗。如本地的電視節目我基本就不看。
  【特邀嘉賓:趙淑萍】 上海電視臺的新聞在整體水平上具有現代感,無論是新聞的播報方式,欄目包裝,內容選擇,畫面的拍攝、編輯都比較工整,確實比較好看。我也有同感。

  【菊蟲】請問老師,去年,敬一丹主持過幾期演播室內訪談與現場採訪相穿插的節目,我覺得挺好,可是這種樣式不久消失了,您怎麼評價這種樣式?
  【特邀嘉賓:趙淑萍】 去年敬一丹在東方時空的直播中國做過類似的節目,或許這種直播節目的內容缺少一定的新聞性,而且製作費用也比在演播室單一主持要高一些。一般來説,現場直播要吸引觀眾首先要讓觀眾進入現場,現場要有新聞點,如果現場沒有新聞,就不能夠充分的挖掘新聞價值。


責編:張青葉、羅石曼

 共7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