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新聞?-第42期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3-4-10 9:55:45



評説央視美伊戰爭報道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這次美伊戰爭中,中央電視臺反應快,現場感和時效性強,還邀請了一些專家做評述,加強了深度報道,受到觀眾的好評,不知二位老師對此有和評價? 
  【特邀嘉賓:趙淑萍】 這次美伊戰爭中,中央電視臺的新聞報道確實有很多的突破。首先,採用了同步報道全方位直播的方式,在第一時間報道了兩伊戰爭的爆發。對於硬性新聞事件來説,時效是第一位的,中央電視臺做到了,這一點觀眾是比較滿意的,此外,在形式上調動了各種報道方式,例如演播室專訪、討論、衛星電話連線、記者現場口頭報道、多畫面雙視窗、流動的字幕、片頭特寫等等,使得這次報道做到了全方位立體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央電視臺一套和四套的報道具有大臺的風範,給我的印象最突出的是報道內容簡潔、清楚,沒有炒作的痕跡,主持人、記者、嘉賓都非常的理智。好的報道不但傳達信息,而且能夠傳達印象還要達到理智的水準。中央電視臺對美伊戰爭的報道有很多值得理論界關注和探討的視點,現在我們正在組織研究生對電視對美伊戰爭的報道進行跟蹤研究。
  【特邀嘉賓:葉鳳英】 現代媒體面對重大突發事件,不僅要及時地反應,更需要整體地出擊、巧妙地播報。這次中央電視臺在美伊戰爭報道中,確確實實發揮了作為國家級電視大臺的作用。央視一、四、九套都及時、充分、準確的傳遞出中國的聲音,及時、全面、客觀的報道了戰事的動態。相比較“911”事件發生以後央視報道的滯後,確確實實有飛躍的進步。“911”的報道,因為央視的反應的滯後,能看到鳳凰的觀眾都去看鳳凰臺了,也因此影響了央視在公眾中的信任度。而這一次,央視在伊拉克戰事報道中的快速反映,而使收視率急劇地上升。這又一次説明,在面對突發事件第一時效的報道,是電視新聞的應有的品質。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請葉教授談談央視對此次伊拉克戰事報道的特點?
  【特邀嘉賓:葉鳳英】我認為,中央電視臺在伊拉克戰事報道期間,有以下的特點:全方位的快速出擊,用直播的方式做到大型系列的報道,嘉賓的分析和前方記者的連線使報道視野廣闊、分析透徹,又充分調動電視表現元素的強項,比如説滾動字幕、用圖表製作來分析戰況、背景資料的運用等等。特別是在戰場第一線的記者的現場報道,傳達的是中國記者的視角,使我們的報道更加客觀、公正。在這次戰爭報道期間,我們看到美國的媒體和伊拉克的媒體的聲音都是在代表他們各自國家的利益,好多的信息都是相反的。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我們自己的聲音,更要有我們自己的分析,有中國的視角。在伊拉克戰事報道中,對中央電視臺報道的進行充分肯定的文章,在不少媒體中間都有所反應。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葉教授,您認為在此次伊拉克戰事報道中,有哪些主持人表現得比較出色?
  【特邀嘉賓:葉鳳英】在這裡我也想説説成功背後的值得思索的問題,我們有獨擋一面的主持人白岩松、康輝、徐俐、王世林等,更值得一提的是四套的魯健,第一天主持了直播八個小時,還提出了六十多個問題,他對情況的熟悉,穩健的主持風格,成了主持人中間的新秀。戰爭開始幾天,無論是主持人還是嘉賓表現得都很出色,也能夠讓觀眾感受到事先準備工作的充分,那麼隨著戰爭一天又一天的進行,明顯的感覺到主持人已經是很疲勞了,觀眾都能看到康輝的眼睛都紅了。
  於是觀眾會想到為什麼不讓更多的主持人來輪番主持呢?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特別是新聞評論部,是人才濟濟的地方,以往的新聞欄目中間推出的主持人也不少,但是在重大事件直播中間,卻讓人感覺到人才的不足。這不是沒有人才,而是實踐不夠,缺乏實踐。儘管中央電視臺以前也做過多次的直播,甚至為了鍛鍊隊伍還推出過直播欄目《直播中國》,但是這些直播事先都做好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包括主持人的語言。面對重大的突發事件,面對長時間的直播報道,主持經驗就明顯的薄弱了。於是只有幾個主持人在支撐著直播。
  像水均益這樣能應付國際事件報道的人才培養不夠。我們有的記者有很好的新聞業務素養,但是不能用外語進行採訪。我們有的編輯外語很好,但是缺乏現場採訪報道的經驗,於是展現在屏幕上,我們有很好的同期傳譯的編輯,而能夠做現場同期翻譯的主持人、記者不多。中央電視臺駐海外的記者作用發揮的不夠,駐外記者應該是既懂新聞,又懂外語的全能人才。他們應該能夠在現場進行採訪報道,同時也能夠用流利的外語與跟新聞事件相關的國際人士進行採訪。海外記者的採訪報道要跟國際接軌,我們的國際大事的直播報道也應該有一種國際化的思路,所以必須要有既懂新聞,又懂外語的全面的人才。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報道真正展現國家化的風範。

  【BobYang】我覺得中央電視臺的關於伊拉克的報道不夠直觀,鳳凰衛視的不錯。
  【網友嘉賓:杜友君】其實,中央電視臺對伊拉克戰爭的報道比以前對重大事件的報道有了很大的進步,信息量也更加豐富。關於戰爭以及災難的直播報道,我覺得這次還是最成功的。尤其是CCTV—4國際頻道,有些方面比起鳳凰衛視還要好一些,比如專家的分析報道比鳳凰更全面。

  【高正奎】在這次伊拉克戰爭報道(CCTV-1)中,我想大家都會記住李慶慶這個最新消息播報員角色。請問這個角色在整個突發事件的報道中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高正奎】那麼在未來的對突發新聞事件的報道中是否需要這個角色的存在?假如需要,那麼在整個報道中,這個角色的地位又是什麼?
  【特邀嘉賓:趙淑萍】 李慶慶作為最新消息播報員,她的角色定位是一個新的值得研究的現象。因為她既不是主持人,又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播音員,在這次報道中,她起到的作用是提供最新的信息,信息的來源是多方面的,而這些信息主持人白岩松在直播的過程中很難一個人向觀眾傳達,電視畫面也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李慶慶的角色起到了很好的傳達最新信息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講,是即時的口播新聞形式。

  【金達欣】國外媒體對社會新聞(特別是突發新聞)報道較快,而國內媒體要慢一些(現在有些改進),嘉賓認為如何?謝謝!
  【網友嘉賓:譚笑】 媒體對新聞的反應速度有一個機制問題。我們現在的新聞改革正在努力解決一部分問題。
  【金達欣】就在這機制下,我媒體對美伊戰爭報道很快,新華社跑在了世界各大通訊社的前面,可喜可賀!
  【特邀嘉賓:趙淑萍】 新聞報道的速度取決於技術和報道能力,國外在技術水準和報道能力方面確實有較強的一面,我國的電視新聞正在同國際接軌,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很多的嘗試,我們應該看到中國新聞報道有一個發展變化的階段,事實求是的講,中國的電視新聞傳播已經有了很大的拓展。


責編:張青葉、羅石曼

 共7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