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春節晚會以何動人——戲曲與歌曲的輕與重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6-2-22 21:40:29



春晚音樂節目創新的難點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晚會走向市場就應該有新的結構和新的內容,上一個新臺階、迎合現代觀眾的欣賞口味。而過去的晚會結構多是歌舞的輪換表演,已經令觀眾感到乏味,如果不改變結構就不能吸引年輕觀眾。請問嘉賓,你們認為歌舞節目的形式和結構應該如何創新? 
  【特邀嘉賓:陳志音】 説實話,形式和結構的創新很必要,但相對容易,最難做的是節目內容作品本身的內在品質上新的追求、新的變化,如果具體説,應該是“語言”,在這方面下工夫。舞蹈要有體現自己本體功能的語言,音樂要有體現自己本體功能的語言,為什麼春晚過後,大家記住的是一兩句有意思的臺詞,這些臺詞就變成了一段時間的流行語,就是因為它有特點,因而有魅力。歌舞同理,如果你的“語言”出新了,大家就記住了,無論喜歡還是討厭。
  【特邀嘉賓:陳志音】舉個例子,電影《無極》挨罵挨慘了吧?你幹嗎罵它?你罵的什麼?不就是那些缺點太突出了嗎?太有特點了嗎?你就記住了,所以你罵。像胡戈的“饅頭”為什麼大家喜歡?就是因為胡戈抓住了要害和硬傷,你煩它不是也是因為有特點嗎?如果平庸、平淡,你就忘了它,你都想不起來去罵它。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首屆春節晚會所打的“明星牌”,成為此後歷屆晚會不可或缺的法寶,使春節聯歡晚會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星光大本營”。請問嘉賓,你們認為春晚是否應該繼續這種明星路線? 
  【特邀嘉賓:陳志音】“明星”就是“王牌”啊,要光是小不點兒,那得多高的技術才能贏啊!所以,我不反對春晚打明星牌,當然不能,在這個晚上,阿貓阿狗都來遛一圈兒,我們推新人可以在別的場合,別的平臺,不一定非要在這裡擠。春晚不看明星看誰去啊?但是,明星的光彩很大程度還是要靠編導給他們好的作品,好的形式,好的包裝,要適合他們,這個很重要,要適合他們的個性、特質,有的明星包裝俗了,掩蓋了個性就失去了光彩。
  【特邀嘉賓:張關正】 我作為一個春晚的觀眾,在寶貴的除夕之夜當然希望看到我心目中的各種偶像,各個藝術形式的明星。只不過在飛速發展的時代車輪前新星輩出,是歷史的必然,當然有的明星以其精湛的技藝能夠在舞臺上統領較長的時間,也有的只是曇花一現,但是我相信能夠登上春晚的應該還是受到廣大觀眾歡迎的明星。所以,春晚必然要繼續這種明星路線。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當年《相約九八》、《常回家看看》都是借春晚紅遍全國的歌曲,今年由三位蒙古族演員演唱的歌曲《吉祥三寶》成為晚會的亮點之一,頗受觀眾的好評,請問嘉賓,您怎麼看待這種現象? 
  【特邀嘉賓:陳志音】 剛才已經説到對於《吉祥三寶》的一些感覺,但是,歌曲分幾類,有的是單純拿來聽的,有的是可以學著唱的,《吉祥三寶》好象應該屬於前一類,聽起來比較舒服,它就是帶著草原上的那種清新純樸,所以城裏人就像吃野味一樣的感覺新鮮,學著唱,可能沒有這個熱情吧,而且它的詞句比較碎,不是很流暢,旋律的線條也不是很清晰,聽起來不難,學起來不易,唱起來不是很完整,不會有長久的熱情。

  【房間的面具】今年春晚的歌曲很多是翻唱的,如果像《吉祥三寶》的翻唱一樣有創意也就罷了,問題是簡單的連唱,有何看頭和聽頭?嘉賓覺得這種形式如何?
  【崔磊】《吉祥三寶》是翻唱的嗎?是原創!
  【特邀嘉賓:陳志音】 剛才好象也涉及到這個問題,我説過,連唱一個是形式的更新,實際上也不算新,歌曲大聯唱好多年以前也都用過,只是就是説它組合的成分有一些新的變化。比如説不同風格,不同年齡,不同流派的放在一起唱。我想説説《吉祥三寶》,它的音樂形象單純簡約,用宋丹丹的一句臺詞,那是“相當的”口語化、生活化,聽上去很親切,入耳入心。但是,又是但是,在春節前後這段時間,這首歌太過集中的推到公眾面面前,有些膩了。舉個例,春晚之前,我就在人民大會堂北京新春音樂會上現場聽到這首歌,可能因為大會堂音響的問題,聽上去並不真實,當晚的效果也不好。在春晚上再聽這首歌,感覺還不一樣。我覺得春晚對於這首具有親和力的歌包裝過度了,弱化了歌曲本體的表現功能和魅力。

  【冒氣泡兒】我覺得陳老師的話點到了點子上,“新老組合”用得頻繁和大碗兒僅參與幾句是資源浪費,可是不用這種方式還能用哪些方式呢?大家都有點黔驢技窮了,陳老師能有何高見?
  【特邀嘉賓:陳志音】 謝謝這位網友。説到黔驢技窮,其實旁觀者清,但是,還有一句“站著説話不腰疼”,我們都能看到問題,但是想出辦法還得要高人吧!就像是我們看到一個人臉色不好知道他有病,但是不知道用什麼藥才能治好他。另外,現在我發現我和張教授風格實在大相徑庭,教授更理性、更柔和,樂評人還是應該向他學習,我太直接了吧!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高額投入和豪華製作是歌舞晚會革新潮中引人關注的焦點。歌舞的投入越來越高,舞臺製作越來越豪華,請問嘉賓,你們認為如何在中國最傳統的節日裏體現民族歌舞的精粹?
  【特邀嘉賓:陳志音】主持人問得好。高額投入和豪華製作確實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我認為,高額投入和豪華製作可以為推出精品提供一定的保證,但不是唯一的條件。比如,楊麗萍的舞蹈無論是她以前的《兩棵樹》,還是這次的《松竹梅》,舞臺置景可能是最簡約的,但是,只要她的身影出現,只要她動起來,就抓你的眼球,就有藝術魅力。舞臺置景再豪華,如果景中的人動得不好看,動的沒意思,舞蹈語匯平庸、平淡,缺乏想象力,那還不如參觀故宮或者凡爾賽宮。

 


責編:羅石曼、王云云

 共7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