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中西記者的職業道德與規範差異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5-11-10 16:39:59



記者應以怎樣的姿態迎接未來挑戰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請嘉賓談談,在當今全球信息化的現實中,記者應該具備哪些素養去面對挑戰? 
  [特邀嘉賓:孫有中]要了解一些普世的人類價值,如尊重人權、民主政治、信仰自由、男女平等、保護環境等等,無視這些價值,將使我們的新聞無法走向世界。其次,要掌握國際新聞規範,遵循真實、客觀、公正的基本新聞準則,言論與新聞分離、新聞與廣告分離等等。再次,提高信息獲取和鑒別的能力。今天的記者處於信息爆炸的時代,要善於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獲取信息、傳遞信息,並掌握社會調查和信息分析的科學方法。此外,掌握自己領域的專業知識,成為所報道問題上的專家。最後,學好英語,這是這個全球化時代賴以生存的工具,即便是國內報道,也常常不得不利用國際信息,例如當前的禽流感問題就是一個國際問題,不了解全球的動態就無法寫出深度的報道。 

  [散文家1]兩位老師還有我們的斑斑們,每次我在論壇上暢遊,我都下定決心一定努力看書看報,在這上面我總覺得自己的知識好少啊! 
  [特邀嘉賓:陸小華]可能很難有人説自己的知識足夠了,在現代社會、在知識爆炸時代,你再説你已經學富五車,哪怕這五車裝的都是光盤,你也不能説已經把這個世界已經有的知識包容萬一,何況人類知識積累的速度本身已經像是大爆炸了。但我個人認為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豐富自己對於世界和時代的認識,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讀書、看報是一種,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也是一種,最好的方式也許還應該包括與人交流,與各種各樣的人交流。

  [中國吉祥0]在10月12日早晨神六發射時,新華社在9點0分12秒就用英文向全世界發出了急電,快於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美聯社是9點0分41秒,法新社9點0分42秒,路透社是9點02分。中國媒體在報道上時效上又一次領先全球。地球村的媒介環境如何呢? 
  [特邀嘉賓:陸小華]這位網友的問題有點專業水準。你抓住了一個關鍵問題,用我們常用的表述,在國際新聞舞臺上,通訊社的競爭是秒級,也就是説,重大事件的報道,誰能夠領先,是體現世界性通訊社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在這樣的關鍵時刻,能夠領先,其影響力可謂深遠,在以後的重大事件來臨的時候,全世界的媒體都會本能的尋找曾經在重大報道事件中領先了的通訊社,看看他們做了什麼樣的反應。新華社的報道多次在國際新聞競爭中領先於其他通訊社。比如,伊拉克戰爭爆發的消息,新華社就領先其它世界性通訊社十秒。這個事實可以回答另一位網友所提出的問題,顯然,在伊拉克戰爭報道上,新華社不具有任何天然優勢。 
  所謂地球村媒介環境如何,我們要看到在世界範圍內傳媒的發展推動了信息的交流、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但是我們更應該看到在國際新聞的舞臺上有激烈的競爭和鬥爭。中國的發展需要良好的國際環境,這就需要傳媒的努力,中國需要擁有一個良好的國際形象,我們不僅要運用我們自己的傳媒來實現這個目的,還要善於通過西方主流媒體來為實現這個目的做盡可能多的工作。  

  [好吃的八寶粥]相比這下中國記者還應該借鑒外國記者的那些東西? 
  [特邀嘉賓:孫有中]首先,學習西方記者的職業操守。總體看來,西方記者有更強的自律意識,例如我曾經邀請《紐約時報》的記者到北京外國語大學做講座,他堅決拒絕任何報酬,另一位《洛杉磯時報》的記者在實在無法推辭我們提供的報酬時,就將報酬捐給我們作為獎學金。《紐約時報》經常向讀者推薦當地的餐館,他們的記者絕不接受餐館提供的任何好處,乃至免費飲料,因為他們認為,這樣會有損報紙的公信力。我們的很多記者似乎是沒有好處絕不出場,好處少了,也不出場,一些記者更是公然要價,把新聞作為商品進行交易。其次,學習西方記者的專業意識。西方記者常常是他們所報道領域的專家,對該領域的問題有長期的跟蹤、專門的研究和獨特的見解,因此往往能做出有影響力的報道。無論是對內報道,還是對外報道,中國媒體似乎都缺少一大批特定領域的專家型記者、評論員和獨立撰稿人。 

  [散文家1]老師意思是説我們需要綜合型人才? 
  [特邀嘉賓:孫有中]專家型記者比綜合型記者更重要。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能夠成為專家就很不容易了,通才還是留給學者們去做。 

  [散文家1]孫老師,你覺得中國的駐外記者還有那些方面需要改進的? 
  [特邀嘉賓:孫有中]必須多到現場直接報道,必須更大膽的擠在國際重大新聞發佈會的前排提問,必須更精通外國語言和熟悉外國文化。 

  [絕代大俠任魚宇]你好,陸所長:中國的問題太難搞。越了解這個國家越覺得她是如此難治理。那些污濁的事可能會腐蝕靈魂。我選擇不接觸那些骯髒的事物,可你們不得不面對。你們是怎樣學會面對的? 
  [特邀嘉賓:陸小華]我覺得不能以這樣絕對和極端的方式來看待現實中存在的一些不盡如人意,甚至是負面的東西,中國歷史悠久,幅員廣大,在高速發展中既面臨著巨大的機遇,也面臨著一些問題,這是一種客觀現實,怎麼能只希望利用機遇、而希望不面對問題呢,所以,所謂選擇不接觸本身就是不現實的。中國自古就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名句,這既是一種道德追求,更是一種人生境界,正視並應對那些不盡如人意或負面的東西,也可能正是一種考驗,或者説是一種錘煉。 



責編:羅石曼

 共6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