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中西記者的職業道德與規範差異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5-11-10 16:39:59



記者的行為邊界和職業邊界在哪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陸小華老師,您認為一個記者,他的行為邊界和職業邊界是什麼? 
  [特邀嘉賓:陸小華]在法制社會,每一個人的行為都應當是有邊界的,都應該是受一定規則體系制約的,顯然記者不能例外。記者作為一種特殊的職業,他的行為邊界和職業邊界尤其值得研究,比如有人説記者的採訪權是一種特殊權利,按照這種表述,人們就必須接受採訪,畢竟與權利相對的就是義務。還有一種説法,記者想採訪誰就應該採訪到誰,這種説法是不是隱含著一種前提,就是記者的採訪權高於其它權利,這顯然是沒有法理基礎的,客觀地説記者的行為應當有邊界,不能説不受限制,不能説不與一種責任相對應,不能説不受一定的規則體系約束。記者的職業也應當是有邊界的,也就是説輿論可以體現一種認識,但不能對所有正在進行的事件都公開作出判斷,媒體審判容易産生的問題已經為各方面所清楚的認識。我覺得,應該有更多人對記者的行為邊界和職業邊界做系統的研究,這樣其實是對記者權益的更有效的保護,更符合法制精神的保護。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昨天11月8日是記者節,請問兩位嘉賓是怎樣度過的? 
  [特邀嘉賓:陸小華]當然首先是工作,記者節本來就是獎賞,不是要休息,而是要更好的工作。當然在昨天我還有機會與北大的學生以及一些同行交流,昨天的交流是非常難忘的,今天的交流也會是非常難忘的。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在記者節到來的時候,請嘉賓談談如何維護媒體的監督權利和採訪自由?如何讓記者流汗之後不再流血。 
  [特邀嘉賓:孫有中]應該制定保護記者和公民知情權的法規,確保各級政府及時響應公民對信息的需求。西方國家都有類似的法規,規定各級政府必須回應記者或公民在哪些方面的信息需求,以及在多長時間內做出回復,採用何種方式,並對違規者做出相應的懲治規定。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現在關於記者的職業道德問題是個熱點問題,是業內和受眾非常關注的問題,而且一直沒有一個完備的客觀標準,請問嘉賓,你們認為這個問題為何凸顯出來? 
  [特邀嘉賓:孫有中]不能説完全沒有標準,《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有很詳盡的規定,只是未能嚴格貫徹執行。除了修訂規則以外,關鍵是如何執行,這方面英國的經驗可以借鑒。英國有一個報業投訴委員會,該委員會由政界精英、學者和報業界的領袖組成,根據《報業行為準則》對英國報業的行為進行嚴格監督,其工作程序大體上是:首先,投訴委員會根據《報業行為準則》判斷投訴人的理由是否成立;如果投訴理由成立,投訴委員會便將投訴信轉給相關報紙、雜誌,並要求及時答覆投訴人,或採取具體措施滿足投訴人的要求;如果投訴理由不成立,投訴委員會則向投訴人做出解釋;如果某家報紙或雜誌無理拒絕投訴人的合理要求,投訴委員會就會對該投訴案做出正式裁定,並將裁決結果書面通知相關報紙或雜誌,要求對方在其顯著版面刊登裁決書。投訴委員會的最終裁決在英國報業具有高度的權威性,到目前為止,尚無一家報紙、雜誌敢於“抗旨”。 
  英國報業投訴委員會的工作十分有效,表現在五個方面:其一,提供及時而免費的服務;其二,向所有人敞開大門;其三,依靠報業的高度自覺性;其四,保護弱者;最後,維護一個自由而負責任的報業。我認為,為提升中國新聞媒體在國內受眾和國際新聞界的信譽和影響,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有必要提升自己在全國新聞界的權威性。一項有效的舉措或許就是成立一個由學界、政界和新聞界知名人士組成的獨立的投訴委員會,接待公民對媒體的投訴,並逐步建立有效機制,使其裁決具有強大的輿論壓力和準法律效力。 
  [特邀嘉賓:陸小華]我覺得對於記者這個群體職業道德的關注度增加,就是一種社會進步,因為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文明水平在提高,人們的規則意識、權利意識在增強,人們在自覺不自覺的以各種方式監督那些對社會有巨大影響力的行業和職業,當然人們就會對這些職業和行業的職業道德水平有更高要求,當然就會有更強烈的要求這些職業和行業提高道德水平。當然不可否認,個別新聞記者的行為有損於基本的職業規範,個別記者的形象損害了新聞記者的形象,這類問題既引起了同行的憤怒,也引起了公眾的不滿。可以説,不斷提高包括新聞記者在內的對社會影響力巨大的行業和職業的道德水準,是我們這個社會會不斷提出的要求,也應當是新聞行業所有從業者的追求,在這個問題上只能説有責任、有義務這樣做,沒有什麼任何可以推卸的。 

  [好吃的八寶粥]小華老師,想問一下你是在經歷了怎樣的過程才得到今天的身份和地位的?有過苦的時候嗎?有承受不了壓力的時候嗎?這和主題有關啊。 
  [特邀嘉賓:陸小華]工作的本身就是一個過程,就像我們不斷在走路一樣,回頭看走過了一些路,往前看路更長,新聞記者的工作和我現在大部分時間所做的研究工作有共同之處,那就是你不能停下來,必須一直努力,也許我的習慣是把我能做、應該做、要我做的事情盡力做的好一些,這肯定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和辛苦,其實新聞工作者最需要付出的應當是在不斷學習、不斷思考,在不斷學習、不斷思考中努力工作。人的壓力更主要的不是外界給的,是自我加壓,自我加壓是一種特殊的內激勵,如果你沒有追求,你可能就會感到壓力釋然,那不應當是新聞工作者的人生態度和事業的要求。在記者節討論我們的職業生涯,我們還應當説其實工作著、思考著、學習著,應當是我們人生和職業生涯的基本標誌。 

 


責編:羅石曼

 共6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