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韓劇與國産劇——孰優孰劣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5-10-19 21:47:45



誰在跟隨“韓”流?

  [嘉賓主持:周玉波]陳默老師,從文化傳播的角度,您認為“韓流”為什麼會在中國的影視劇文化市場獲得成功?也就是説“韓流”的背後成因是什麼?
  [特邀嘉賓:陳默]上面我已談過,韓國傳統文化根基是受中國儒家文化影響的,我們的文化同根同源,價值觀點、生活方式也一致,因此,韓國劇在中國傳播的時候,有非常大的文化認同感和親切感,另外,他們家庭倫理劇和偶像劇類型正好填補了我們的“缺失”。從更主要的方面來説,韓國的政府政策的支撐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們的經營理念是把電視劇作為大眾文化消費産品,以觀眾為中心,充分滿足觀眾的心理需求。韓國的文化産業不僅是在電視劇,尤其是在電影、音像都獲得全面的開花,尤其在亞洲市場上,他們的文化産業有引領亞洲新文化的意識,並保持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根基,並努力與世界全球文化相融合,而我國的文化産業才剛剛開始,文化傳播主要還局限在國內,因而韓國在跨文化的傳播上他們的電視劇更有影響力。

    [紅小兵8]請問中國的幾位嘉賓,通過你們的發言,我感覺你們對於韓劇比中國劇優秀是比較贊同的,但是,我不這樣認為,我認為的是在物欲橫流的今天,民族文化與自信心正在缺失,才造成了這樣的局面,而這局面並不代表中國真正的多數群體,只代表某些特殊的群體是不是?
  [特邀嘉賓:李勝利]首先我要聲明的是:我並不簡單地認為韓劇比中國劇優秀。剛開始的時候我就説了,角度就是意義。從不同角度看,不同的劇有不同的優秀之處。或者説,從一個角度看是好,從另一個角度看就是壞。 套用人們常説的一句話,收視率高不代表作品一定優秀。即使從比較傳統的人們對優秀藝術作品的標準來看(思想性藝術性都強),韓劇固然有一些優秀的作品,中國劇中也有很多優秀的作品。從總體上看,説韓劇比中國劇優秀,或者説中國劇比韓劇優秀,都是不太準確的。更準確的説法,應該在針對某些具體問題的時候,在闡明立場的前提下,再去談優劣問題。
  我對你所説的“民族文化與自信心正在缺失”這句話表示贊同。事實上,中國的民族文化確實是逐漸喪失。從中國的文化傳統看,儒道釋三家的思想是三大構成部分,其中又以儒家思想影響最大。但是,經過“五四”時的批孔和“文革”時的批孔,儒家文化在中國正在逐漸喪失。不僅日常生活中,那些還值得保留的儒家禮儀所剩不多了,而且在學校教育中,越來越多的人(包括大學生在內),對儒家思想了解越來越少了。然而,當中國的傳統文化之根儒家文化越來越遠離我們而去的時候,西方的現代觀念並沒有真正“全盤西化”到我們的各個生活層面。所以,我常常覺得,很多中國人現在沒有文化之根,沒有一個對民族文化的清晰體認,缺乏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事實上,韓劇(包括家庭劇、愛情劇和歷史劇在內)之所以能吸引一部分中國觀眾,儒家文化的影響力絕對是一個不容否認的重要原因之一。對此,中國,日本,韓國的很多學者,包括政府官員,都有較多的共識。

  [漫遊世界]韓國留學生申惠善,你好!你是從事影視傳播研究的,請你談談中韓兩國主流影視劇所表現出來的文化差異?
  [網友嘉賓:申慧善]有些電視劇,要是只聽配音的話,很難區別出到底是韓國的,還是中國的電視劇。這樣的文化相似性,使中國人沒有任何拒絕感的情況下容易接受。我想,在此有2種中國和韓國的區別優點,美好地流産下來的儒教傳統,還具有西歐的自然性。雖然是來自不同歷史和文化的小小差異,但目前這些部分已成為吸引中國觀眾的因素。這些只不過是可以馬上克服的部分,因此應在另一方面開發韓國性因素。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各位嘉賓認為韓劇的流行對中國影視劇的製作産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嘉賓主持:周玉波]韓劇熱播連鎖引發的文化放大效應,也給中國的觀眾和影視從業者帶來了許多有益的啟示。換言之,韓劇在對中國普通觀眾的審美取向及其對影視劇的價值判斷尺度産生影響的同時,對影視劇的劇作家及編導,以至於投資方都産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中國的影視劇製作業開始乘“韓流”之風,積極借鑒“韓流”的成功經驗,在影視劇的製作中導入韓劇模式,試圖製作符合中國觀眾口味的、能夠滿足本國觀眾訴求的國産電視劇。面對“韓流”,中國的電視劇製作界採取了兩種切實可行的措施,一是與韓國合拍電視劇,如中韓第一部合拍電視劇《北京,我的愛》,二是效倣韓劇,製作中國自己的“韓式”電視劇,即通常所説的“青春偶像劇”,如《白領公寓》。

  [中藍之北]請問,除了合作和效倣外,我國電視劇還有什麼途徑“應對”韓劇的衝擊呢?
  [嘉賓主持:周玉波]我認為最重要的開發能夠反映我們自己的文化底蘊的優秀作品,因為韓劇拍得再好,畢竟是韓國人的故事,而不是我們自己的故事。可能在最初接觸韓劇的時候,我們會對它帶給我們的新鮮感有眼前一亮的感覺,但是當所有的一切都慢慢地變得熟悉,中國的觀眾對韓劇産生了審美疲勞的時候,講述我們自己故事的敘事作品一定會贏得國人更加廣泛的支持。

  [嘉賓主持:周玉波]:李老師,從九十年代初中韓正式建立外交關係以來,韓劇在中國的人氣指數不斷上升,不僅是年輕人被韓劇深深吸引,從十幾歲的少年直至中年夫婦,甚至是爺爺奶奶們,各種年齡層次的觀眾都熱衷於觀看韓劇。韓劇在中國的熱播有愈演愈烈之勢。您認為影視劇方面的這股“韓流”還會持續多久?
  [特邀嘉賓:李勝利]今年8月底我回國之前,就此問題詢問過一些韓國的電視劇PD、編劇和大學教授。多數人表示沒有考慮過,有一位韓國教授則明確回答:不超過5年。就我所知,這位教授的回答代表了一部分韓國人的看法。
  就我個人的看法,5年的數字似乎有點保守。因為,我認為目前韓劇在中國熱播的原因可以歸結于這麼幾點:第一,中韓外交關係的總體良好; 第二,題材類型的互補; 第三,文化傳統的親近; 第四,藝術手法的不同; 第五,價值取向的不同。只要韓劇在這五個方面的優勢能繼續保存,那麼,它在中國的流行地位短期內就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中國的觀眾太多了,一批觀眾不願看了,會有新的一批觀眾來看。如果中國的電視劇不能全面壓倒對方,那麼,韓劇仍然會在中國收視市場佔據一定的位置。
  不過,不管將來韓劇在中國的地位到底如何,國際間的文化交流都是好事,它有助於彼此之間更好地認識,更好地學習,以取長補短。2002年7月,在由中國復旦大學和韓國放送學會聯合舉辦的上海“韓流和漢潮”學術研討會上,韓國翰林大學言論情報學系金信同教授曾經指出:“文化不應該受到國境的限制。……只要有利於國民的福利就應該接受,只要給國民的生活造成不便就應該消滅。” 韓國著名導演柳哲承先生(《洛城生死戀》和〈悲傷戀歌〉的導演)在接受我採訪的時候曾經説過,他希望中日韓三國將來在電視劇製作方面有越來越多的交流,只有加強交流,才能共同發展。我也以此作為我此次聊天的結束之語,希望中國和韓國的電視劇都有一個美好的明天。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申慧善博士,中國和韓國有文化相近性,您認為哪相近?現在你所感受到的明顯不同又在哪?
  [網友嘉賓:申慧善]中國韓國都以儒教傳統文化作為基本,這就説明很多部分的非常相近。韓國語中有敬語,因此會和中國有不同。來到中國後,很不習慣年輕人也叫我“申惠善”。夫妻之間也叫其名,對教授也不使用敬語,對我來説這些都很生疏。相反,在韓國還深深地保留這些部分,但是在某種程度上有必要折衷。例如,韓國的夫妻之間,丈夫可以直接叫夫人的名字,但夫人不會直接叫丈夫的名字。雖然稱呼不一定意味著尊敬,但是稱呼差異好像是韓國和中國文化的區分。婦女的地位很高又平等,這是肯定的。但有時應該克制超出禮節的過分言行。夫人抓住丈夫的衣領撞在墻上,或者丈夫打罵夫人時兒子毆打父親等,這些超出平等和相互間禮節的部分,我們應該好好思考。 

 


責編:青葉、云云

 共6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