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教育節目的困境與出路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5-9-21 22:02:19



教育節目不能把自己當成“救世主”

  [散文家1]當代教育在強調“自我精神”確立的同時,又必須時刻警惕“泛道德化自我”傾向;當代教育在強調“自我精神”確立的時候,又不能放鬆“道德”對“自我”的調節,面對這種情況我們的教育節目應該做什麼? 
  [《當代教育》總製片人:王橋英]我們是一個教育節目,但我不希望咱們時時提到“精神”、“道德”等等概念,不要給自己很沉重的使命感,或者把自己當做一個“救世主”。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家庭,有很多的老師都有很多非常生動有意思的故事,我們更希望用故事去打動人、影響人,少一點教育。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請楊教授談談,您覺得央視應該製作什麼樣的教育節目,給我們提些建議好嗎? 
  [特邀嘉賓:楊東平]我覺得當前的教育問題社會關注度非常高,也是家長和學生非常關注的問題,譬如説關於擇校的問題,關於大學收費的問題,農村義務教育的問題等等。但是我們的教育節目大多數不太關注和討論這些重大問題和宏觀的問題,主要局限在微觀的教育問題上,就是學校、家庭之類的,這當然和電視媒體的受眾主要是家長有關。但是我認為如果教育節目能討論和反映當前教育的重大問題同樣是會有廣泛的關注的。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在收看《超級女聲》的受訪者中,25歲及以下的受訪者比例為39.3%;21.7%的受訪者年齡在26-35歲;由此可見,電視娛樂節目對青少年的巨大吸引力和影響力,那麼在教育節目中是否可以加入娛樂性呢? 
  [《當代教育》總製片人:王橋英]教育節目很多內容都與娛樂有關係,如果你能夠用一種教育的視角去關注這些都能夠從內容和形式上找到娛樂性的元素。娛樂性不僅僅是一種形式,它需要與內容結合起來,像校園文化、網絡歌手等等內容,你想不娛樂都不行。我們正在做一個“彩鈴樂翻天”的節目,你説它不娛樂嗎?沒有娛樂性嗎? 

  [漫遊世界]其實,我們作為家長的對孩子影響是特別重要的,家長的所具的教育意識、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對孩子一生成長起到一定的主導作用,請問《當代教育》總製片人,中央電視臺的教育頻道是不是可以策劃以學生家長為對象電視節目來教育一下我們這些家長呢? 
  [《當代教育》總製片人:王橋英]我們現在節目的觀眾定位就在家長,所有的節目都在為家庭教育,或者説為家長提供信息,提供服務。如果你能在每天的18:10看看科教頻道的《當代教育》節目,應該能感受到。儘管我們的節目現在做得還不是那麼好看,但故事和內容還是不錯的。

  [漫遊世界]學校教育帶有強制性,娛樂節目帶有趣味性,教育節目顯然不具有學校教育的強制性,也沒有娛樂節目更多的趣味性,我想這就是教育節目所面臨的困境吧,請問嘉賓意見如何呢? 
  [特邀嘉賓:楊東平]娛樂性並不是電視節目吸引人的唯一的因素,思想性、批判性都同樣可以提高收視率。 
  [漫遊世界]娛樂性往往不需要太多的思考,而思想性和批判性則是對於善於思考的人有吸引力,其收視率是建立在思考的基礎之上吧。 

  [中藍之北]請問楊老師,您認為在目前的狀況下,開展媒介素養教育除了經驗和實踐的缺乏,還有什麼制約因素?學校和媒體在媒介素養教育的推廣中應該是什麼角色呢? 
  [特邀嘉賓:楊東平]非常明顯的缺乏師資和教材,就是不知道如何進行媒體教育,只知道需要進行這種教育。 

  [阿染]我來説兩句。我一直想跟央視説兩句話,電視的媒體作用是很大的,她的教育作用工能是其他方式不能比的,但我們各電視臺如今所播的片子重色重武與重反腐,讓人看的全是一些不愉快的事,使人厭惡這人世、人生。央視應當仁不讓地多拍多播一些勵志精神的作品,讓我們對生活充滿希望讓我們的孩子歡愉、讓我們在逆境時不怨天憂人。 
  [《當代教育》總製片人:王橋英]其實在電視屏幕上教育類的電視節目是非常豐富的。在央視科教頻道就有《百家講壇》、《希望英語雜誌》、《當代教育》都有很多愉快有意思的節目,能讓人受到很多的教育和啟示。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楊東平教授被認為是一個為回歸現代教育常識而奔走呼喊的學者,他將社會責任深植于內心,從教育到環境、從農民到城市貧民,始終獨立地發出自己的聲音,力圖為這個渴望教育騰飛的民族提供一些有益的反思。您能否談談,您對當今的教育節目有什麼看法? 
  [特邀嘉賓:楊東平]我覺得當前的電視教育節目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是指這種教育欄目的節目,廣義的大多數面向青少年的節目都是具有教育屬性的。就狹義的專門的教育節目而言,在中國的電視節目當中,它的種類和空間還是比較小,而且它的功能和定位往往不容易確定,和其它領域的節目相比,它在輿論監督上的功能尤其薄弱。教育界的各種各樣的問題的揭示幾乎都是非教育的媒體來承擔的,包括《焦點訪談》等節目。 

  [范偉110]那教育節目的功能和定位應該怎樣? 
  [特邀嘉賓:楊東平]不同的教育欄目面向不同的受眾群體,有一類節目的定位是明確的,就是面向少年兒童的動畫片這類節目。但是多數教育欄目在面向家長還是面向學校這個問題上往往很難定位,所以到底是給家長看,還是給校長老師看的,很難定位,是一個非常困擾我們的問題,而且大家經常反復。我覺得如果這個欄目的內容是教育新聞和教育問題類的,應該主要是面向教育的管理者和教師,而關於學生和成長問題的應該面向家長,所以不同的欄目應該在定位上作出慎重的區分。 
  [《當代教育》總製片人:王橋英]作為一個大眾傳媒,首先要考慮媒體的功能和大眾的需求,觀眾為什麼看你的節目,他希望得到一些什麼,這是最重要的。過去我們經常把自己放在一個教育者的位置上,想著去教育觀眾,這是我們離觀眾越來越遠的一個最根本的原因。所以,功能和定位應該重新思考。因為電視不是學校,也不是課堂,大家看電視不是來上課的,但是過去的教育節目就是一個老師的角色。 

  [如果我有一匹馬]請問教育節目應該扮演什麼角色? 
  [《當代教育》總製片人:王橋英]我個人認為,教育節目應該是觀眾的朋友,當觀眾困惑的時候,煩惱的時候,不知道向何處去的時候,當然這主要是指面對教育的有關問題的時候,我們的節目可以提供給大家更多的探討的空間、服務的窗口,還有很多教育的故事,能讓我們知道如何做更好。一個好的教育節目,應該具有濃厚的人文情懷和服務的功能。  

  [太平天國11]一個比較老套的問題,我們的教育節目好像都過於嚴肅,缺少娛樂性,不能讓人在快樂中學到知識,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西方國家的教育節目好像就好一點?請王老師給我們分析一下。 
  [《當代教育》總製片人:王橋英]今天其實想跟大家探討的就是教育問題和教育節目的困境與出路,我個人認為教育節目確實存在著過於嚴肅、説教味太重、不輕鬆、不好看等等一些問題。我不知道你看過哪些西方國家的教育節目,能聊聊嗎? 

  [范偉110]請問王製片,我們能向西方學習什麼? 
  [《當代教育》總製片人:王橋英]就像西方的教育一樣,就我了解的西方的教育節目更生動活潑一些,他們很少用講課的方式,或者專家、學者很理性的分析來做教育節目。我也知道,BBC有一個《歷史故事》非常受歡迎,它的主講人就是兩位教授,但他們是在跟觀眾講故事,而不是講知識。他們在節目中非常生活化的語言和表現,讓你完全感受不到他們是一位歷史教授,就像一個非常可親的朋友在跟你交流。 

  [leeyue平衡]其實嚴肅節目並不等於難看,並不等於説教,如何做好嚴肅節目才是關鍵,娛樂化不該成為所有節目最後的救贖,那才是真正的悲哀。其實CCTV-10有很多嚴肅節目都辦得很好,堅持下去,要相信持續關注這類節目的受眾都是具有很高忠誠度的受眾。 
  [《當代教育》總製片人:王橋英]我非常同意你的觀點。電視節目不可能都走平民化,或者娛樂化的道路。頻道及欄目都有各自不同的定位和分工,教育節目同樣可以做得輕鬆、好看、有故事,嚴肅和説教不是教育節目的臉譜。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楊教授,您一直是關注中國教育改革的學者,您也曾參與過一些節目的策劃,如鳳凰衛視的《世紀大講堂》,您認為作為大眾傳媒的電視在一個轉型的社會中能承擔起教育這個重任嗎? 
  [特邀嘉賓:楊東平]電視主要承載的是一種大眾文化,而思想性、理論性、學術性的節目是一種小眾文化,在電視欄目當中能夠為小眾文化提供一個生存的空間,是電視文化提升品位、保證質量的一個舉措,這需要電視人的膽識和眼界。現在的情況是越來越多的有較高品位的小眾的節目在電視中難以生存。 


責編:羅石曼

 共7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