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批判 > 電視批判特別策劃——CCTV 優秀電視欄目在線 > 正文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鑒寶》

《鑒寶》欄目存在的不足與發展建議

  【黃楊木】張先生好!能否有故宮博物院專家學者定期網上鑒定?那對普及文物教育應該是個大好事啊!
  【欄目主創:張國英】網上進行藏品的初選是可以的,如果説鑒定的話還要看實物。所以網上搞鑒定是有一定困難的。
  【黃楊木】謝謝張先生!
  【茶客2675】張老師您好。經常看您的節目,謝謝您。網上鑒寶是有點難度,希望專家們百忙中抽空定期在網上給大家一些指點,專題講座更好。

  【LAOSHU49】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鑒寶》節目編導:您好!我想談一點對節目的看法,好的地方就不談了,燈光、道具、舞臺效果、媒體輔助説明都很好。説一點感受:由於節目的程式化,呆板,千篇一律,變化的只有人物和器物。節奏拖遝,一個小時裏只有五件器物先後亮相,對於每件器物的鑒定過程千篇一律,一問一答,主持人再調動專家,現場觀眾評議、出價……。現在是以主持人為核心調動節奏,如果以器物為中心,或以鑒寶人為中心展開調度,以專家為起點展開也是一種辦法。  節奏拖遝,主要是每次調度過程中佔用時間,影響了節奏。  缺少衝突,不利於調動氣氛,好象都是專家“一言堂”,專家“一錘定音”,現場的觀眾多不懂文物,缺少懸念,應該加入場外觀眾的評價,如:電話、網絡評議,出價等等。  要增加專家的評論的時間,減少專家,方隊觀察的時間,器物的細部要使屏幕前的觀眾也能看清楚。  要利用好流動的字幕,把一些對場外觀眾的話,移到流動屏幕上,場外的電話、網絡評論也可以在此發佈,以達到互動。 建議不一定正確,但我還是希望《鑒寶》節目,有點變化,越辦越好。

  【隴西天佛】對《鑒寶》提點建議:1、關於主持風格:一般來説,鑒寶多為古物,觀者多為年齡偏大些的男性觀眾,現主持人語調略偏尖高,給人張不開嘴的感覺,一般中老年男性觀眾頗不易接受, 建議該主持人在語氣語調上再下下功夫(如有可能,建議換一中年男性主持為佳)。2、關於寶物內容建議每期重點介紹一種類別,其它物品為輔,使節目的知識性加強,使此節目在播出以後還能作為資料,或可做成光盤商品。3、關於專家凡進入節目的寶事先定經過初鑒,專家在此時就應仔細勘對,得出較絕對的結果,否則一但播出,一醜蓋百美,對中央電視臺和專家聲譽影響極大,因此,在初鑒時一定要數名專家級人物都肯定的物件才可。
  【欄目主創:李建偉】在一期節目中重點介紹一類藏品,這個建議很好,但是我們這個節目除了給收藏愛好者看以外,我們也希望更多的觀眾收看我們的節目,這樣我們希望在節目中能夠體現出來的品類更多,可能就會滿足不同收看人群的需要,收藏愛好者本身收藏的門類品種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盡可能的要照顧到各種收藏的需要。實際上,現在我們節目的第一件藏品可以説就是一個代表本期所要介紹門類的重點藏品,另外,以前我們也曾經考慮過按類別組織的場次,但是這樣就會在一個小時時間的長度裏面丟失一部分觀眾了,現在編排從我們的收視統計看,還是相對合理的,但是提出來的建議會認真的考慮,怎麼樣在節目中體現出重點介紹一類藏品。
  【隴西天佛】多謝李總導演的回答!謝謝!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鑒定無門,是民間藏寶者面臨的普遍難題。央視經濟頻道推出的《鑒寶》欄目,為民間藏寶者提供了一個比較權威的鑒定機會,請問嘉賓,你們認為《鑒寶》節目還需要進行哪些改進?
  【茶客2675】《鑒寶》欄目辦的很好,主持人也很認真,説實話過程過於節目化,風格與主題還是有距離的。
  【書畫過眼】好。
  【欄目主創:李建偉】作為節目的主創人員,我們時時想著節目的發展與創新,實際上我們現在已經有了一些或者正在醞釀一些想法,有些已經開始和相關的專家進行研討,我們希望能夠在明年適當的時候,為大家提供一些更加好看、更加新穎的節目形式和內容。説到改進,我們近期倒有一個明確的想法,就是説把滿足廣大觀眾的需要,為他們鑒定藏品與我們在節目運行過程中鑒定評估過程結合起來,也就是説,我們可以定期的比如一個月或者一個半月,我們面向全國的電視觀眾和收藏愛好者集中進行一次現場實物鑒定,這樣即為大家解決了實際問題,同時從中也可以挑選出一批符合我們節目要求的藏品進入到《鑒寶》節目中來。初步打算在今年的10月下旬開展第一次這樣的活動,同時也是慶祝我們《鑒寶》節目開播一週年。
  【特邀嘉賓:王春成】我個人認為《鑒寶》欄目一方面普及文物知識,提高觀眾鑒賞文物的水平,同時也帶有一定娛樂性的節目,概括地説,是一個群眾性的節目。如果要想提高更多人的鑒定能力和水平,還需要通過網上交流和藏友的交流,或者是舉辦一些義務鑒定或者著是專題討論的活動,使觀眾不僅能了解專家,同時專家也需要了解廣大收藏者的想法。
  【茶客2675】點亮一盞寶石燈在網絡中已成了網友相互間的笑話,希望能改進一下。
  【隴西天佛】同感,希望能換一種方式。

  【LAOSHU49】《藝術品投資》的副製片人張國英先生:您好!《鑒寶》節目,自開辦以來,人氣極高。為保護好民間流散文物,推動藝術品收藏,宏揚祖國文化遺産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幾點建議:一、要作好節目的前期準備工作,一定要讓專家事先了解該文物的情況,免得到時候出錯。二、要請準專家,每一位專家都有自己的專項研究課題,全才的專家很少,目前仿製品又極多,離開本人的專長,去涉足不熟悉的器物,極易出錯,這對於央視和專家的聲譽,都會帶來極大的損害。三、流散文物,最好邀請北京文物店,國家文物局流散文物處,各大拍賣行的專業人員參與評論。他們對市場價格,歷代仿製品,經驗頗多。 四、《鑒寶》不是《夢想劇場》,需要的是科學、客觀、嚴謹的再現歷史的本來面目,不需要“戲説”、“演義”。更不要把《鑒寶》改換為《造寶》。五、要很好的開發商業運作,還需要動腦筋,爭取超過《幸運52》。
  【欄目主創:李建偉】您提出的這五個問題,實際上就是一個問題,就是怎麼樣把住鑒定的質量關的問題。《鑒寶》開播以來,我們已經邀請了150多位來自國家省市級的文物專家和部分來自市場的專家進行現場鑒定,同時還有近200位專家在幕後為我們進行藏品的初選和一些資料的準備工作,在我們的專家隊伍中,還有一批國家級的鑒定專家,包括史樹青等一批文物鑒定委員會的委員。總的來看,我們的專家隊伍有300多人,他們大部分都是在本領域從事研究鑒定工作,至少有十年以上的經驗,他們不僅治學嚴謹,而且精益求精,還有著一股為廣大觀眾服務的熱情,為我們節目能夠逐漸的走向成熟、受到越來越多的人們的歡迎,做了大量工作。目前,我們已經著手建立專家資源庫和鑒寶價格評估體系,從藏品選擇到價格産生的全過程實行專家集體鑒定制和價格評估。

  【書畫過眼】主持人好!一直非常關注你們的欄目,希望他越辦越好!提幾個小小的建議吧:A.鑒賞的寶物數量太少,1小時才5個,能否去掉無聊的環節,增加鑒賞的寶物數量?最好1小時8-10個藏品。B.能否象《心連心》、《同一首歌》等節目一樣,與地方檯合作,舉辦專場?C.所鑒寶物,個別專家給的價格與實際市場價格差距太大,多數寶物的估價遠高於市場價,希望各位專家們能如實估價。
  【欄目主創:李建偉】首先感謝你給我們提出來的中肯建議。第一個有關寶物數量少的問題,《鑒寶》節目是以傳遞收藏知識為主、兼有娛樂要素的一檔節目,《鑒寶》節目的形態是以價格的競猜作為節目內容的推動力,把收藏鑒賞知識裝載在價格的競猜之中,所以需要有一個現場觀眾和場外觀眾參與價格競猜的環節和過程,這樣我們的節目即要體現這種過程又要保證足夠的信息量,經過近一年的摸索,我們最終確定為五件藏品比較適宜,同時也可以讓更多的知識內容裝載進去。
  第二個問題,我們從開播之初就有想法,想走出去,正像您所説的像《同一首歌》那樣定期開展《同一首歌》式的《鑒寶》,這個工作我們最近正在著手準備,在此之前我們在今年7月初已經在北京進行了一次這樣的嘗試,今年10月以後我們會有選擇的走出去,進行巡迴的寶物鑒定。
  第三個問題,《鑒寶》節目中體現出來的價格,嚴格意義上講,不是某一件藏品的最終成交價格,實際上是我們通過專家的鑒定對某一件藏品在近一段時間內所處的價位水平,對於多數普遍的藏品我們給出的價格基本上是市場的價位參考水平,有一些內在價值含量較高的藏品,通過專家的鑒定研究之後發現出更多的內在價值,這樣的藏品我們在價格的估量上就會略微高出一些,是一種引導,引導人們從藏品的內在價值去認識它的升值潛力。
  【特邀嘉賓:張淑芬】因為現在《鑒寶》節目每次的鑒寶一小時之內給五件,我覺得不在於一個小時給5個鑒寶文物,關鍵是這樣的交流當中對寶物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有一個比較簡短的普及交流的機會,但是《鑒寶》這個節目有它的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時間還是不多的。所以我想今天又開始從央視網站跟廣大網民進行鑒寶的交流,我覺得這種形式更能與廣大的收藏家和愛好者交流,想了解收藏當中一些兼寶的知識,在普及科學的收藏的情況下,使我們每個人都得到人文的知識,能夠把我們國家古老的民族的一些寶物所産生的人文文化,還有它的文化內涵,都通過這個節目和不同的切入點與廣大的收藏愛好者,與真正喜歡《鑒寶》節目的收視者進行交流,我覺得這樣更便於我們大家在一起進行探討,進行共同的真正取真去偽,來整治杜絕拍賣收藏寶物贗品的機會,我覺得這樣既能規範市場,又能使廣大的愛好者對演進的知識增加,才能達到真正收藏的目的。
  【書畫過眼】贊同觀點!確實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欄目,祝願欄目越辦越好!我會一直支持你們!!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鑒寶》節目突出強化觀眾參與、全面互動。參加《鑒寶》現場節目的持寶人有的是《藝術品投資》欄目《收藏故事》節目中的主人公,有的是從全國各地的來信觀眾中挑選,他們拿出自己心愛的藏品,讓觀眾大開眼界。請嘉賓們對《鑒寶》欄目的發展提一些建議和意見!
  【特邀嘉賓:張淑芬作為《鑒寶》節目已經開展一段時間了,在這個欄目當中收視率也比較高,並且傳播的收藏的群體也非常熱愛,關愛藝術品投資的人也非常關愛這個節目,另外有很多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人對這個欄目都有所追求和觀看,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為筆記我們的《鑒寶》欄目做得不是非常完善,但是我們摸索了一段時間來進行總結、改良、創新。現在我們也正在開加強這方面的研討,最近也要為了紀念它的開播紀念也要搞一期研討會,我想在研討會當中和廣大的網民和收視觀眾對我們提出的一些看法,我們都希望在近期的研討會上認真的去對待我們開播了這麼一段時間的《鑒寶》節目,提出一些比較的建議。
  我想《鑒寶》應該增加一些給專業知識更多的時間,在《鑒寶》節目當中的陳述,要減少一些鑒寶人訴説他所藏寶的來歷,我想這個這個來歷都不是十分準確的,比如一問您這個寶物是從何而來,我想有的也不是真正的收藏的主人公,有的人代收藏人,我想要減少收藏主人公的敘述寶物的來源,多給專家敘述專業知識時間,讓它能從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整個投資價值去告訴收藏寶物的人從哪些地方去欣賞這件寶物,這樣在敘述過程當中就給予廣大的電視觀眾更多的普及專業知識的機會,我想我們在研討會上希望能夠彌補這樣的不足,希望在這方面改進和發展。
  另外觀眾對於《鑒寶》節目,給這個寶物定價的問題,我想也有一些不太真實的情況,我想也應該加以改進,要通過集體專家鑒定團的集體的智慧,能迎合我們市場當中流傳的收藏的鑒寶的一個最低價,給他這個寶物的定價,這樣更加客觀一些,使大家更能接受,使我們的失誤和拍賣價格更準確一些,我想在節目中説的價格都不一定是正確的,但我想之後會有更好的鑒定意見能夠提供給欄目,希望主持人和製片人在節目中如何聽取觀眾、專家、網友的意見及把我們我們《鑒寶》節目更能完善,使大家通過這個欄目得到更多的文化知識,這是我們提出做這樣一個欄目最終的目的,在文化的提高過程當中,使我們大家全民的素質和文化的素質同時提高,使我們中華民族的一些文化能夠永久的傳承下去。
  【特邀嘉賓:王春成】我覺得《鑒寶》欄目舉辦將近一年,從面貌上來看,有必要進行一些改革。除了保持現在的程式以外,是否可以增加專家和專家之間的互動、專家和現場觀眾的互動。

本篇文章共有 6 頁,當前為第 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