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回眸 > 藝術人生精華 > 正文

  

交鋒:《藝術人生》滿足人們的窺視欲?

  網友【碧海晴天】以尖銳的思考把問題拋給專家和製片人:“請問專家:這是不是社會的病態,是不是集體的窺視欲之完美展現?”《藝術人生》在這樣理性的反思下回是一個什麼樣的面目?

  交鋒一:《藝術人生》滿足人們的窺視欲?

  【碧海晴天】 “傳媒內部的遊戲,放在了聚光燈之下“——“藝術+人生”的故事模式?這是一個傳媒界內部的盛宴,不小心被外面的人看到了,這是藝人們關上門自己細數傷痛的內心過程,但是卻條理清晰,毫發畢現地被放大在聚光燈前,成為了人人可以談論的話題。這究竟是我們這個傳媒時代該高興的事情;還是最為一個藝人該高興的事情?就算前者都成立,但也這是我們觀眾們該一起高興的事情嗎?雖然在哭泣中,找到了曾經被誤解的,曾經被傷害的,但是以這樣的方式表達出來,請問專家:這是不是社會的病態,是不是集體的窺視欲之完美展現?

  【嘉賓:王崢】【碧海晴天】,我非常喜歡你的問題,你一定是這個世界的冷靜的思考者,現在太缺乏這樣的人了。前進兩步是先烈,前進一步是先進,我們不當先烈,只當先進。與其讓現在的大眾孤獨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不如先開始大眾的狂歡。

  【碧海晴天】滿足人們的窺視欲,或者説讓人們在別人的身上清楚地看到自己,這真的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精彩的産物?

  【嘉賓:彭吉象】從某種意義上講,窺視欲是人類的天性,但是除了窺視以外,人們還更多的關注別人的生活與情感,尤其是一些著名人物,包括著名藝術家的生活與情感,所以《藝術人生》正是在一定意義上滿足了人們的這種願望。我覺得這也是《藝術人生》收視率之所以長期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

  【漫遊世界】就是在藝術家的這種情感世界中讓我們感受藝術成功的真諦,藝術家在舞臺展現的是藝術成功的輝煌,但是我們不知道這種輝煌背後的種種艱辛,藝術人生不正是要告訴我們這種輝煌背後的艱辛嗎。

  【碧海晴天】"在你們的節目當中曾不止一次讓在場的藝人們(不喜歡明星這個詞)落淚,婆娑淚光、夢幻燈光加上那雙萬人矚目的款款目光在熒屏前完美交織,我們還能再奢望什麼呢?在你們的節目當中曾不止一次讓在場的藝人們(不喜歡明星這個詞)落淚,婆娑淚光、夢幻燈光加上那雙萬人矚目的款款目光在熒屏前完美交織,我們還能再奢望什麼呢?加上現場的觀眾們又不失時機、恰到好處地將對藝人的愛憐和呵護定時奉獻,my god! 造就了一個無比感人的、自戀情緒de週末集體爆發,看著那些哭泣的場面,我想有些時候,一個人的眼淚是不是真的很廉價。在《重慶森林》中梁朝偉説“一個人哭,你可以給他一包紙巾,可是一個房子哭,你卻要做很多功夫。”要是全國那麼多的觀眾,在每週的同一個時間,集體看著別人哭,然後自己也跟著哭,那麼我們能做的又是什麼呢?

  我們真的需要一個時間、一個地點,在某些人的帶領之下,一起哭泣。如果這是一種必須或者是趨勢,我想我們可能那些地方不對了。我們在哭泣的時候,可能已經失去了感受哭泣的自身的含義。

  【嘉賓:王崢】你真的好好看過《藝術人生》嗎?請你告訴我什麼眼淚不是廉價的。

  【嘉賓:彭吉象】七情六欲是人之常情,到感動之時流淚也是人的天性和共性,何況在某種意義上講,流淚可能更是對情感的一種宣泄。

  【碧海晴天】不管怎樣《藝術人生》這個節目在當今中國的娛樂界都是一個領航之作,這是中國娛樂界的幸事,也是電視傳媒的幸事、大眾傳播的幸事;但是這也就造就了任何一個成功節目自身難以突破的模式——正所謂“高處不勝寒”,你們怎樣突破自己?

  對此解決的方式之一,你們談到了今後的“平民化”的定位,但這是在藝中頂峰之後對平民群體一種居高臨下的俯就姿態,還是你們節目定位的一個重要轉向的暗示?雖然平民化確實是一個很討人喜歡的話題!仿佛從《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開始,我們可愛的平民階層就成了一個魔術師的帽子——只要是節目的內容及形式再難出新,誰都可以而且理所當然的“平民”“、親民”改良一把,當然,所謂的平民化,平民意識,在很多的節目當中,都有體現並在身體力行,但就《藝術人生》這個節目而言,平民化的這個傾向會不會讓你們找不到自己的冷眼旁觀的位置?抑或者增強了你們的優越感?親愛的製片人?

  【嘉賓:王崢】你好,【碧海晴天】,先謝謝你的誇獎。我現在越來越模糊平民和明星的界限,我們都是凡人,怎麼會有優越感?我們的社會角色是媒體傳播者,請你離開城市,走到小武的縣城;請你去看看我們的父輩母輩,看看他們節儉的生活,中國社會的確讓我們感慨,《藝術人生》永遠不會做秀,《藝術人生》的責任就是和最普通的中國人共同奮鬥,共同探討人生,面對人生各種挑戰各種境遇。探討明白了人生,節目就成功了。無所謂高處不勝寒。我們不想用《藝術人生》來博取名利,我們心態很平和。藝術無巔峰,人生也無巔峰,怎麼會居高臨下呢?

  【碧海晴天】昨天,今天,明天?《藝術人生》目前的高品位節目定位,除了節目組的良苦用心之外,更多的是因為它站在了眼球的前沿,它洞悉人們想知道公眾人物背後故事這個心理,以此為前提,以一種“藝術的方式”滿足了這個從眼球到心理再到眼淚的過程,它在創造了感人情景的同時,也在産生著自己的傳統,但是你們將來怎樣去突破自己的模式?立足傳統,放眼世界的背後是什麼?

  【嘉賓:彭吉象】創新是藝術永恒的動力,《藝術人生》也在不斷追求創新,這就是《藝術人生》的生命力。與此同時,剛才講過能不能再搞個《人生藝術》那就大大擴展了嘉賓的範圍,而且我覺得會非常有意思。因為一些哲學家、科學家談到的人生可能更加富有啟發性。你説呢?

  【嘉賓:李謙】議論很多、關注很多,重要的是了解自己。在《藝術人生》發展的關鍵時刻,找準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以不變應萬變也許是一種方式。

  【嘉賓:王崢】模式不用突破,只需要在模式內創新,煉內功,增加文化修養,耳聽八方,眼觀四方,創新,創新,再創新。我覺得做電視心態要放鬆,只有自己放鬆了,才能做出好看的節目。做電視就是做電視,不能拿電視做別的事兒。所以以平常心、敬業心做節目,突破模式應該在別的節目突破,而不是在《藝術人生》,Let it be!我覺得應該從大文化改造自己和團隊,而不是追逐細枝末節,所以説,我們要培養起一個學習型的團隊。

  【碧海晴天】模式之內的創新,最終創新的不出這個模式,雖然”一沙一世界”。

  【嘉賓:彭吉象】戴著鐐銬跳舞才是真正的本事,在模式之內創新更加困難,但是也更有意義,雖然“一沙一世界”,但是要很多的沙子才能構成世界。

  【碧海晴天】尋找眼球前面其它的內容?尋找哭泣的對象?!

  【嘉賓:彭吉象】電視本來就是一種眼球經濟,任何電視都不能離開觀眾,從這個意義上講,電視離不開眼球。另外,藝術也離不開情感,催人淚下的藝術只要是用真情感人就是好藝術。你認為呢?

<<上一頁下一頁>>
第4頁
(編輯:王今一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