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回眸 > 中國新聞精華 > 正文

  

  

傳播中國:面向海外的《中國新聞》

  【秀世花火】請問兩位主編老師,同是播報新聞消息的欄目,《中國新聞》與《新聞聯播》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嘉賓:趙剛】最大區別就是《中國新聞》是對外的,《新聞聯播》是對內的,兩個欄目的服務對象和它的傳播功能有所區別。

  【漫遊世界】請問二者傳播功能的區別所在?

  【嘉賓:趙剛】《新聞聯播》具有傳播國家政策和教育的功能,《中國新聞》的功能是傳播信息。

  【漫遊世界】也就説《新聞聯播》具有國家政府權威,是政府的新聞發言人了。

  【嘉賓:趙剛】《新聞聯播》當然是。

  【秀世花火】請問專家:《中國新聞》既然是外宣新聞節目,必然得考慮海外觀眾的特點及收視習慣,你們認為海外觀眾喜歡看什麼樣的新聞節目?

  【蹲在世紀壇】對於海外的華人來説,當然來自家鄉的聲音了;對於海外的外國人來説,那就是想看看真實中的變化中的中國。

  【嘉賓:趙剛】我們現在正在努力的改變自己新聞的語態,希望使它更貼近海外觀眾的收看、收聽習慣。當然語態是既包括語言、也包括報道的形式,還包括我們整體的報道思想,是一個內涵非常豐富的課題。

  【嘉賓:胡正榮】海外的觀眾不能一概而論。就華人群體而言,從大陸與港臺到海外的觀眾有著類似的需求,但也有差異。他們更願意了解中國大陸的最新情況,當然也願意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和自然風光,海外的非華裔觀眾對中國信息的需求與華裔有所不同。他們更傾向於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suibianjiao】我想中國新聞應該調查在海外觀眾中的收視率,了解他們最想通過中國新聞看到什麼。

  【蹲在世紀壇】肯定是來自中國的聲音。

  【suibianjiao】所以呀,這就是中國新聞應該做的。

  【嘉賓:徐俐】在海外做收視率調查很困難,但是我想客觀而真實的報道,不管是海內,還是海外觀眾都同樣需要。

  【suibianjiao】客觀和真實是任何新聞報道必須的,但考慮到中國新聞的作用,應該也必須了解海外觀眾的心聲。不能因為有難度就不做呀。

  【玉r】總體覺得中國新聞信息量更大。不過它既沒有新聞聯播的政治影響力,又缺乏新聞頻道的量和轟炸效應,好像在國內的關注度不大。

  【嘉賓:胡正榮】這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新聞面對的受眾是海外華人,而不是國內的觀眾。因此國內的觀眾感受不到它的直接影響力。

  【無欲則剛】中國新聞與新聞聯播有所不同,同樣是新聞播報,但是二者的受眾群體有很大差別,請專家談談中國新聞面對海外觀眾如何在新聞播報中體現自己的風格和特色。

  【嘉賓:吳靖】籠統來説,《中國新聞》和《新聞聯播》面對的是不同的核心受眾,並且承擔著不同的宣傳任務。《新聞聯播》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新聞節目,還擔負著提供權威的政府精神、引導輿論和宣佈政策等任務。而《中國新聞》的假想觀眾是海外華人群體,他們來自不同的生活、文化和社會制度的背景,對中國的關注從視角、深度和議題等方面都和生活在中國的觀眾有許多不同之處。因此,《中國新聞》必然在播報方式、內容選擇等方面借鑒和比較海外觀眾群體更加熟悉的那些媒體的慣例。

  【天下第一呆不是我】在每天的國際新聞編排上,有沒有具體的地域規定,比如關於美洲的新聞幾條,關於歐洲的新聞幾條、關於非洲的幾條、關於中東的幾條?

  【嘉賓:趙剛】沒有。但是我們《中國新聞》一共有三檔,分別在4點、12點、21點,是針對不同時區的,比如在四點檔是歐洲的黃金收看時間,因此我們在這一檔節目裏面增加一些歐洲有關的消息。早上八點,《新聞60分》是針對北美觀眾的,我們也會根據不同的收視人群調整我們報道的內容。

胡正榮

  【古天草竹】我認為作為外宣喉舌,如何做到隱性表達國家立場,弱化意識形態上的分歧,針對受眾群特點增強新聞語言易讀性和國際化,強化國內新聞的時效性和權威性,注重對國外新聞的獨立話語權,都是中國新聞需要研究的問題。

  【嘉賓:胡正榮】這是一個很好的觀點,作為當代電視臺,特別是面向國際的頻道和新聞節目,就需要採用國際上通行的話語系統、表達方式等,進行新聞報道和節目編排。基本原則是針對不同的觀眾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和表達內容。

  【嘉賓:吳靖】這位網友的建議非常精彩,我想就新聞播報針對不同的受眾採取不同的風格説兩句。表面看來這是一句非常正確的話,不同的群體由於教育、文化、社會的背景不同,一定會對新聞節目有不同的要求。而且,受眾、尤其是海外受眾的收視習慣已經經過其他媒體的長期熏陶形成了固定的模式,一兩個新的臺,或某種新鮮的風格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受眾的固有思維。但從另一方面來説,再牢固的收視習慣也是由媒體逐漸培養起來的,並且,隨著時代的變化也在發生著劇烈的改變。既然《中國新聞》關注的是長期信譽的建立而不是短期的收視率和轟動效果,應該在借鑒其他媒體風格的同時深入考慮如何確立自己的特色。在技術上與國際接軌固然重要,但節目的最終目的還是要向世界發出中國的聲音。如果是簡單的接軌,而沒有創造,便只有千篇一律的國際化,而沒有獨特的中國聲音了。

  【阿瓦古麗】和我們講講在國外《中國新聞》的收視情況,您曾作為訪問學者在國外學習和工作,談談那段時期的見聞。謝謝:)

  【嘉賓:胡正榮】《中國新聞》在海外的情況因國別而有所不同,有的地方是四套的全程轉播,而有的地方是在當地的華語頻道中某個時段播放,在它前後的往往是港臺的華語新聞。因此可以明顯的看出不同地區華語新聞的不同風格。根據我的經驗,《中國新聞》在海外的觀眾往往都是從中國大陸出去的留學生、工作人員等等。

  【漫遊世界】央視國際頻道還有面向國外華裔之外受眾的新聞節目嗎?

  【嘉賓:胡正榮】有《英語新聞》,主要面對母語是英語的非華裔觀眾。

  【秀世花火】由於《中國新聞》的特殊定位,在中國電視新聞改革的過程中,它的起步是不是更早?它的改革嘗試是否比《東方時空》、《焦點訪談》還早?

  【嘉賓:趙剛】《中國新聞》在它的發展過程當中,是一直都在不斷地改革,現在電視新聞當中一些已經視為常態的東西,是源於《中國新聞》。比如,帶有視頻的新聞提要,圖版、圖示的包裝,每一條新聞都有導語,這些都是由《中國新聞》最先在國內推出的。我們下面將會嘗試推出更多的新聞品類,和更多的新穎的傳達方式。

<<上一頁下一頁>>
第2頁
(編輯:小文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