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回眸 > 中國新聞精華 > 正文

  

期盼與反思

  【徐敬斌】貼近百姓生活,反映百姓所關心。能讓處於基層的文化素養不高的很難見“天日”的大眾農民説説煩心事,述述農民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我們國家的最高領導機關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但是,人大代表裏面,很難找到幾個處於基層的農民兄弟。被選為全國人大代表的,不是機關高幹,就是當地民營企業家,或者國企董事。屬於基層老百姓的人大代表能有幾個。 現在溫家寶總理,胡錦濤主席一直在強調“三農”問題。我想首先就應該讓處於基的農民在人大代表中有一席之位。

  所以説呢,現在佔中國人口80%的農民兄弟,最需要的就是貼近農民生活的新聞,希望它能反映農家的煩心事,農家的難處。

  【漫遊世界】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開播《中國新聞》欄目的目的是不是為了讓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國際頻道是中國人了解世界的窗口,也是世界觀看中國的了望臺,在欄目開播和節目製作過程中如何體出這一特點。

  【古天草竹】我認為作為外宣喉舌,如何做到隱性表達國家立場,弱化意識形態上的分歧,針對受眾群特點增強新聞語言易讀性和國際化,強化國內新聞的時效性和權威性,注重對國外新聞的獨立話語權.都是中國新聞需要研究的問題.

  【端端迷】我覺得:能否把我們的“溫諒儉恭讓”等等傳統文化精義寓于各種新聞報道中,就像西方當年宣傳所謂“民主"一樣,在國外的觀眾中先造就一批中國文化迷甚至親華運動。

  【“文化人”】建議《中國新聞》培育自己的專家品牌。現在的節目做的挺好,緊跟時事熱點,邀請專家現場分析解答。但這裡我發現一個問題:專家請了這麼多,讓人記住的卻不多,張召忠被我記住了,他有特色,能抓住觀眾。當然對他的學術褒貶不一,但電視作為大眾傳播媒體,任務是引導大家去想,去判斷,而不是要給出一個正確的結論,社會科學本無精確可言。另外一個讓我記住的是李紹先,記住他是因為中東衝突不斷,從而給了他英雄充分用武之地,頻頻露臉。他的學術我無從批判,只是覺得他不適合在這樣的場合發言。所以,《中國新聞》應該有固定的特色專家,要充滿熱情,要無所不知(不用專),有點飛揚跋扈都沒關係。

  【“文化人”】趙主編,你對主播過於快速的語言就沒有想過改變嗎?海外講粵語的人很多,他們説普通話時候總是很慢,有沒有想過讓徐大姐的語速慢下來。另外,有沒有想過讓其中的一檔(如淩晨)節目換為廣東話進行播報?

  【正義是我】中國新聞應該成為中國新聞類的品牌節目!具有引領中國國內各類新聞時尚的氣魄與能力!

  【阿瓦古麗】不能給一種媒體職業賦予太多的概念,先作好媒體人。專業性的評論和學者觀點是支撐欄目的給養,主持人的功能是駕禦話題和將觀點進行關聯,並有機地呈現出媒體的觀點。

  【豬才怪】主編們:中國新聞已基本覆蓋全天,與其花心思在培養專家主持人,不如作一檔,哪怕是周播的專欄類節目,會得到更好的效果。

  【漫遊世界】作不同意識形態下的新聞媒本,不僅僅是意識形態的傳聲筒,更多的還是過濾器,最終傳播出去的是經過過濾的,帶有自己的政治文化背景的新聞信息。

  【阿瓦古麗】“匯全臺之精華、匯天下之精華”是《中國新聞》的傳播理念。歷經11年的成長,《中國新聞》在未來的發展方向上還要濃墨重彩的寫下什麼呢?我們期待著!

<<上一頁
第3頁
(編輯:紀東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