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流園地

焦作山水采風散記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25日 14:45

  8月22日,“風景這邊獨好情係焦作”電視藝術采風各參與臺基本到齊,開始集中活動兩日,然後按所抽選題下到各景點上,分頭拍攝。

  昨天下午在焦作市山陽賓館三樓會議中心,市委書記秦玉海一行出席了電視藝術采風開機儀式,並親自介紹焦作山水的特色。他講,焦作山水的魅力,地質和園林專家們評價是“峽谷極品”,按照這一思路去拍攝,便找到了焦作山水特色的準確定位。為便於拍攝,與旅遊觀光者錯開時間,參于采風的十幾家電視臺的編導和攝像記者們,七點多鐘就出發了。

  齊聚雲臺山

  十幾家電視臺30幾名采風人員都身穿紅馬夾,肩扛攝像機,齊聚雲臺山,也給雲臺山憑添了一道風景。雲臺山是焦作山水的“名片”,以山稱奇,以水叫絕。溫盤峪則是雲臺山風景區的“封面”。

  溫盤峪是太行山南麓一條長約兩公里的峽谷地帶,峽寬3至20米,谷深80米。因峽谷的山石均呈紅褐色,溫盤峪又稱“紅石峽”。為便於遊人進出,沿石壁開鑿了隧洞,並在盤山人工水渠上(類似河南林縣的紅旗渠),鋪上水泥蓋板,使之變成一條“旅遊觀光走廊”。

  溫盤峪丹石碧水,風景綺妮,引起了參與采風各電視臺同仁們的極大興趣。在約兩公里長的峽谷裏,集泉、瀑、溪、潭于一體。大家邊走邊拍,不一會兒便來到溫盤峪瀑布。瀑布上有一石橋,供遊人上通過。人們或留影、或戲水,此處是最秀美的一景。再往裏走,還有逍遙石、貴妃石、鯉魚戲水、雙獅戲水等景點。“珠簾壁挂”是溫盤峪絕無僅有的景觀,只見許許多多的山泉水流從岩石微小的縫隙孔洞中涌出,沿著長滿綠絨絨苔蘚的石壁流下,似串串珍珠倒挂。溫盤峪最大的一條瀑布是從子方湖水庫裏流出來的,由於山石掩映,與附近景觀溶為一體,恰似天然形成。

  沿子房湖上行,進入雲臺山另一景區小寨溝。小寨溝舊名小潭溝,相傳唐初李世民在此安營紮寨殲滅了劉武周王,故更名為小寨溝。走進小寨溝,溝底遍佈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巨石。在巨石中間,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其中“丫”字瀑最知名。傳説,王母娘娘身邊有個丫環生得楚楚可人,漸漸年令大了便動了凡心,常和當地一後生在此幽會,王母娘娘知後動怒,把她貶到人間,便化作了“丫”字瀑。小寨溝最精彩之處,是溝盡頭的“龍鳳壁”。抬頭仰望四週的摩天石壁,猶如“坐井觀天”。“龍鳳壁”下蝴蝶石旁的九龍潭水色幽深,是年輕人擊水戲嬉的好地方。

  與小寨溝毗鄰的老潭溝,是雲臺山的又一處景觀。剛剛走進溝口,就聽見震耳欲聾的轟嗚聲。隨著轟嗚聲望去,只見落差314米的中國第一高瀑,雲臺山大天瀑飛流直下,從天而降,近在眼前。走近天瀑,人們驚喜地望著這條長長的白練,誰不想起唐代大詩人李白“飛流直下三千盡,穎是銀河落九天”的名句。大瀑布的水從九天跌落下來,給大自然憑添了一道亮麗風景,也給遊人以興奮和美感,這種“跌落”也是值得的。

  雲臺山風景區有溫盤峪,小寨溝、老譚溝、子房潮、茱萸峰、百家岩等九個小景區。因為只安排一天時間集體采風,即便是走馬觀花,也不可能都走完。茱萸峰是我後來跟陜西電視臺王文匯、薛東民一塊去的。上茱萸峰觀雲海,雲臺山由此得名。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年輕時曾登上茱萸峰,並寫了一首膾灸人口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流傳千古。

  抓拍青天河

  位於焦作市博愛縣境內的青天河,熔南北方山水特色于一爐,素以奇峰異石,山重水復而馳名,享有“北方小三峽”之美譽。一清早,參加電視藝術采風的各個電視臺的編導及攝像人員便來到大泉湖遊船碼頭,大家穿上救生衣,乘遊船拍攝青天河。船移景變,景隨船移,船頭劈波斬浪,河水碧綠,清流透明,毫無污染。兩山之間崎嶇的峰巒凸凹不平,恰似萬里長城上烽火臺。峰回水轉,遊船行駛到酷似長江三峽的地段。只見兩山夾一水,山勢險峻,水流卻平緩。長江三峽以山高水險而著名,而“北方小三峽”青天河則以山陡水靜而聞名。河兩岸的山峰上奇岩怪石,群峰峻秀,造型各異,接連不斷。臥鷹岩、駱駝峰、立駝峰、大姑窯、二姑洞、三姑泉、壽星岩、關公石等都是大自然的造化,無不令人稱奇。各臺的攝像記者們紛紛爬上遊船的二層平臺抓拍,忙得不亦樂呼。宋代一位山水畫家曾寫到:“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青,得雲煙而秀魅”。點出了山水相依、相互襯托的關係。遊船穿過深峽幽谷,“太行無量韆鞦畫,丹河無聲萬古琴”的詩句涌上每個人的心頭。

  青天河的河水純係天然泉水,源於一個叫“三姑泉”的泉眼。今年雨水較多,淹沒了“三姑泉”。往年在青天河上航行,可見“三姑泉”水花飛濺,據測量“三姑泉”最大可達7.5個流量,被譽為“華夏第一泉”。

  遊船轉過山角,靠近一處碼頭,大家棄船登岸,跟著導遊向山裏走去,前往瞻仰青天河大佛山。大佛山矗立在青天碧水之間,形似彌勒,氣勢雄偉,渾然天成。大佛山高180米,寬100米,堪稱世界之最。大佛胸部有摩崖石刻,石刻圖案為觀世音菩薩,刀法流暢,線條清晰。石刻文字內容主要是記載大佛山發現的經過。摩崖石刻是北魏時期雕刻,距今已有1480多年曆史。

  相約青龍峽

  兩天集中采風拍攝匆匆過去。青龍峽選題被山東電視臺編導何林抽去。但是他鍾情《嗩吶之鄉》這一選題,先去泌陽拍攝。遼寧電視臺到的晚,他們的選題是“山水情結”,要拍秦玉海書記勘察青龍峽的鏡頭,我索性跟遼寧臺去了一趟青龍峽。

  青龍峽位於焦作市區西北部40公里處的修武縣西村鄉,是南太行山的一個大峽谷。青龍峽峰高谷深,山巒疊嶂。如果步行,從西村鄉峰頂沿著崎嶇蜿蜒的山間小路下到谷底得用兩個多小時。現在已建成了空中索道,但也只能到達半山腰,還有一半的路程要爬山。

  青龍峽的山峰直插雲端,如刀劈斧削。峰峰嶺嶺阿娜多姿。相傳東海龍王的三太子青龍,違背宮規和父命,偷偷與民間女子吟鳳相愛,私自成親遭到東海龍王反對的故事,此峽谷因而得名青龍峽。

  縱觀青龍峽,由青龍峰、吟鳳嶺和一座叫南嶺的大山,形成三峰夾一谷的特殊地貌。豐富的山泉資源在谷底形成了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10個瀑布。其中以白龍瀑最為壯觀。噴涌的山泉水如白龍衝出山澗,順勢而下,一躍入潭,如白龍戲水。潭水溢出,如千萬條銀線串珠,跌落到下面的白龍潭,落差達十余米,形成的大瀑布氣勢磅薄。走在青龍峽谷裏,猶如進入了天然迷宮,一泉一景,一溪一態,一瀑一姿,一潭一畫,恍入夢境。

  青龍峽雖然峰巒疊嶂,但植被相當完好,被譽為“天然植物園”。據統計,峽谷及附近的群山上有各種植物80多類,600多種。春季裏桃花、太行菊、銀翹花、野海棠相繼開放,爭奇鬥艷。到了秋天,五角楓和黃櫨的葉子由綠變黃,由黃變紅。紅葉漫山遍野,層林盡染,燦若雲霞。青龍峽森林覆蓋率達90%,千年的榔榆,百年的牛荊等稀有名貴樹種在全國罕見。

  我跟遼寧臺的編導相約,金秋十月楓葉紅了,我們再來青龍峽。

  再上神農山

  神農山位於焦作市沁源西北20多公里處,以雄、險、奇、絕著稱。相傳,神農山是炎帝神農氏辯五穀、嘗百草,登壇祭天的聖地。來到神農山,只見八座山峰錯落有致,恰似水墨丹青屹立在中國畫裏。它們呈磕拜狀面向東北方,山勢獨特。傳説,是八仙在神農山紫金頂尋訪太上老君,因老君雲遊未歸,當他們即將離去時,發現東山之巔有老君的仙影,於是折身叩拜,列成了八座山峰。

  從山下登纜車沿索道上行。據説這是世界上最長的索道。登上海撥1028米高的紫金頂,站在雲霧裏向下俯瞰,山下群峰林立,谷壑縱橫,山中有谷,谷中有山,頓時産生一種“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紫金頂上有一平臺,用欄杆圍著,這就是上古時代炎帝神農氏拜天的祭壇,也稱神農壇。站在神農壇上,環顧四週的茫茫雲海以及突出雲海的山峰,真仿佛有種神聖肅穆的仙氣在身邊繚繞。

  前兩天,各臺集中採訪拍攝時,我曾跟大隊人馬登過一次神農山,但也只是到了神農壇就止步了。一是天色已晚,二是實在太累。回到賓館跟秦玉海書記交談,他説你沒過白松嶺,還等於沒上視農山。於是,8月26日這一天,我隨遼寧電視臺的人第二次登上神農山。在山頂上遇到了呼和浩特電視臺的編時李中信,攝像趙勇,他倆昨晚就住在紫金頂,為的是拍到神農山日出的畫面,看來當電視記者也夠辛苦的了。

  從神農壇小平臺上下來再往前走,就是白松嶺了。白松嶺寬的地方兩三米,窄處不足一米,嶺上高低不平,兩側均為萬丈深谷,使人望而生畏。幾年前,白松嶺上沒有欄杆或鐵索可扶,秦玉海書記率領一行人勘查白松嶺時,人們只能手腳並用,那種險象環生的情景是可以想象的了。但是,就在這樣一道曲曲折折,凸凸凹凹,人稱“鯉魚背”的懸崖硝壁上,以及它的兩側生長著珍稀古老的國家二級保護樹種白皮松,也稱白鶴松。白皮松是神農山上一大景觀,目前只有神農山和東北的長白山才有白皮松。據説,這種松樹的皮,樹齡在400年以上才變白。神農山上有白皮松16000多株,樹齡多伴在一千年以上。有一株黑白松,樹榦被雷電擊中燒焦,樹皮部分變黑,依然頑強地生長著,樹齡達1500年以上。這些白皮松,樹冠針葉不大,盡顯銀白色樹榦,十分可人。它們生於岩縫,長于懸崖,盤根結錯,姿態各異,可以説一樹一態,一松一景,有的如仙人迎賓,有的似孔雀開屏,有的如白鶴亮翅,有的似貴妃醉酒,還有的如情人相偎,説不盡的情趣蘊在其中。

  遼寧電視臺的編導關中平、攝像邵文傑拍罷白皮松,大家順著山脊上的蜿蜒小徑,來到大自然造化的驚人之筆—— 一線天。一線天從峰頂到谷底垂直距離200多米,直上直下,如刀削斧劈一般。過去,人們上下,要攀抓鋃在石壁上的鐵環,如今建有雲梯。一線天,不少名山勝景均有,但從未見過如此深邃、險峻的了。難怪焦作市委書記秦玉海説,登神農山,過白松嶺,爬一線天,有驚心動魄之美和天人合一之美。

  在焦作采風拍攝的日子裏,焦作山水如一幅幅展開的畫卷,令我們目不遐接,始料未及,欣喜萬分。應該説,焦作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大自然既然把這份美妙絕倫的“禮物”饋贈給了焦作,迷是焦作人的福氣。焦作地靈人傑,焦作人民正在把自己美麗的山水收拾得整整齊齊,粧扮得漂漂亮亮,每天迎接五湖四海賓朋的到來。我們作為電視工作者,能身臨其境拍到如此壯美的山水畫面,感受到焦作山水的迷人魅力,也是一件快事。

(編輯:王一如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