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電視指南
線上故事首頁
電視.幕後
人物.故事
網友.原創
線上互動
  網友投稿


版權聲明:

央視國際“線上故事”欄目的獨家專訪文章,版權歸央視國際網絡所有,任何網站、報刊、電臺、電視臺未經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聯絡電話:
010-68508764轉309
010-68508381轉616

網友.原創  
“講述我們的新生活”徵文(59)
 
從日常關鍵詞看生活變遷

發佈時間:2002年11月09日 09:40 作者:孫海冰



    詞語是語言的具體表現形式,本身承載了太多的內容。考其含義之流變,可明社會之變遷。本此理,我選擇了幾個日常生活的典型詞語試加析述,或可見我們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好形勢之一斑。

    “看電視”:看電視現在已經是一種日常行為了,跟吃飯、睡覺沒什麼兩樣,可是在80年代初的山東農村,看電視還是一件“奢侈”的事。那時村裏只有一台25英寸的國産黑白電視機,放在“大隊部”墻上專門為此挖的窗口裏,供村裏的老少爺們欣賞並不豐富的電視節目。大傢伙兒都沒有什麼“夜生活”,常常是把電視機看得沒了人——熒屏上出現“再見”字樣——才意猶未盡地回家睡覺。我就經常夾雜在那回家的人群中。再往後,情況就不一樣了,村裏人的日子越過越殷實,我家的電視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黑白到彩色、從“純凸”到純平,就像歌裏唱的那樣——“越來越好”。

    “打電話”:説來不怕您笑話,我到省城上大學才第一次打電話。那是93年秋天,我剛上大一,父母寫信讓我聯絡在省城工作的一個親戚,去之前先打個電話,人家太忙。這可讓從沒摸過電話的我犯了愁,我可不想讓別人嘲笑我“老土”。父母之命難違,無奈,我只好走進了校內那家兼營賣書、租書的電話亭。沒想到守電話的老者很和氣,耐心地幫我撥通了電話,弄得我怪感激他的。後來打電話的機會逐漸多了起來,家裏裝了電話以後打得就更多了。這兩年手機普及,打電話更是再平常不過,收發短信也成了我的家常便飯。電話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人們和電話也“親密”起來。

    “下飯店”:多年以後的現在,我還能清晰地記起7歲時讓父親領著第一次“下飯店”的情景。當時我們爺倆逛完市裏剛落成不久的商業街,意猶未盡。父親一高興,説:“晌午不回家吃了,下飯店去!”我當即整個身心都雀躍起來。對於嘴饞而又得不著多少好東西吃的我來説,“下飯店”畢竟是“破題兒第一遭”呵!當時就要了倆菜,我第一次“享用”西紅柿炒雞蛋,那香味似乎至今還回蕩在我的齒頰之間。當過兵、熟讀《雷鋒日記》的父親現在説起這件事來,“欣賞”的態度還溢於言表:“老二吃得那叫一個香,跟‘秋風掃落葉’似的。”我疾如秋風的吃飯作風到現在也沒改,只是風之所向,內容不同。家裏吃得是越來越好了,雖然在外邊也時不時地到飯店吃,但並不是只有“下飯店”才能解饞了。

    “看書”:“人生識字糊塗始”。這句話或許有道理,我卻不盡贊同,因為我是一個愛書人,從書中獲取了很多裨益,説是“良多”也不為過。然而識字、看書並不是説説那麼簡單,特別是在物質條件捉襟見肘的過去。記得五六歲的時候,家裏燒鍋臺,我喜歡湊到娘身邊看她燒火,她就時常指點著鍋臺邊上貼的報紙教我認字。昏黃的火光中,娘教得用心,我學得專心。小學、初中,我最喜歡上語文課、看課外書,但家裏當時拿不出多少錢來給我買書,買書的路上,5塊錢在我手裏常常是攥得“汗透紙背”,於是,交錢的時候營業員異樣的眼光不再陌生。及至高中、大學,家庭條件好了,買的書也多了起來,現在已經積累了滿滿兩大書櫥。夜深人靜,滿目好書,直如群賢畢至、嘉友齊集,讓我在智慧之林裏欣然前行、樂不知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