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電視指南
線上故事首頁
電視.幕後
人物.故事
網友.原創
線上互動
  網友投稿


版權聲明:

央視國際“線上故事”欄目的獨家專訪文章,版權歸央視國際網絡所有,任何網站、報刊、電臺、電視臺未經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聯絡電話:
010-68508764轉309
010-68508381轉616

人物.故事  
 
王選:熱血女子

發佈時間:2003年01月16日 11:04 作者:CCTV-1《東方時空》


     “只要有兩個王選這樣的中國女人,就可以讓日本沉沒。”美國歷史學家謝爾頓如是説。這個弱女子同日本政府進行了8年“抗戰”,她的身後是一些七老八十的日軍細菌戰受害者。她試圖讓人們明白:日本細菌戰的罪惡不大白于天下,人類文明史將蒙羞。


    2002年,弱女子王選引人矚目,她以自己的方式不懈地努力著,她鋼鐵般的意志令人嘆服,她當之無愧被評為2002年《南方週末》年度人物。但對於這一切,她根本無暇去想,為了中國和中國的歷史,她仍在四處奔波著。

     她的努力使“日本人腦袋裏最頑固的一顆螺絲釘松了”

    2002年8月27日,日本東京地方法院駁回了侵華日軍細菌戰中國受害者的賠償請求。但在判決中首次認定日本侵華細菌戰的罪行。有人説,日本人腦袋裏最頑固的一顆螺絲釘松了。

    集結民間的力量,撥開歷史的黑幕,王選,這位外表柔弱的熱血女子,和她身後的180名原告一道,成就了一段黑白分明的歷史。

    王選,50歲,1987年留學日本,1995年開始從事細菌戰調查,1997年細菌戰中國受害者索賠訴訟原告團成立,王選被推舉為總代表。

    浙江義烏,王選的家鄉,一個山清水秀的江南古城,六十年前,一場災難降臨到這個寧靜的小山村。

    王選:“日本人要銷毀細菌戰的罪證,當時有四百多人還活著,被充作‘活體試驗’的中國人中有四百多人當時還活著,日本人把他們全殺了。”

    六十年前,王選13歲的叔叔及族親8人死於日本731部隊投放的鼠疫。那個村莊在兩個月裏死了四百多人。當時整個中國受害人數達數百萬。倖存下來卻一輩子受病痛折磨的更是難以計數。

    歷史的血跡正慢慢風乾,受害者的聲音越來越微弱。1995年,在日本求學八年的王選準備赴美國深造,一則關於細菌戰受害者要求賠償的報道和一幅照片改變了她的生活。這是3個即將充作試驗“材料”的中國人,相隔六十年,他們目光中流露的恐懼與無助,依然讓王選淚流滿面。

    從那以後,王選放棄了留學美國計劃,辭退了英語教師工作,也放棄了做母親的機會。為了讓受害者的權利得到最大的體現,她開始了艱難的調查取證工作。1997年,王選被第一批原告推舉為代表團團長。

    時間是最大的敵人,也是日本政府的武器

    “其實,在中國證據仍是有的。”王選舉起一本書説,浙江省現在還需要每年抓一千隻老鼠,抽血驗血,以防鼠疫。甚至在1996年的《防病手冊》中,仍有“鼠疫”一項,因為仍有老鼠測出來是抗體陽性。細菌戰,對環境造成了永久性的破壞,是潛伏著的殺手,無論是身體還是心靈的創傷至今未愈。

    “所以,我們要將細菌戰的罪行揭露於世。”王選説訴訟的意義在於“只要世界上多一個通過訴訟了解到細菌戰受害的歷史事實,就是我們的勝利”。

    從二戰結束直至今天,日本國內對細菌戰始終存在兩種聲音。一種聲音是:應當坦率地承認細菌戰史實,勇於承擔戰爭責任,進行深刻反省;另一種聲音則是百般抵賴與開脫。

    1983年,家永三郎在高等學校教科書《新日本史》中記述了731部隊其事,日本文部省審定這本教材時,責令作者刪除該項內容,並稱:學術界正處於收集史料階段,尚未能發表專門的學術研究成果,“寫入教科書為時尚早”。

    聯絡到某些公職人員參拜靖國神社、篡改教科書、否認南京大屠殺、東史郎敗訴等一系列事件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對細菌戰採取的態度絕非偶然。這與德國在戰後進行的真誠悔過與深刻反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歷史學家指出:德國在紐倫堡審判後,繼續實行審判追究,開展徹底清除納粹的工作,並對受害者實行國家賠償和個人賠償,在世界人民面前樹立了一個良好的形象。而在亞洲,由於美國的有意包庇,不僅審判戰犯不夠徹底,日本也沒有真正履行賠償,致使現在戰爭遺留問題很多,軍國主義殘余勢力活動猖獗。

    我國在1972年與日本恢復關係正常化之時,出於“中日兩國人民友好”、“不加重日本人民負擔”的考慮,放棄了對日本的戰爭賠償要求。此後,中國政府又多次重申這一立場不會改變,但同時表示“一部分中國受害者與日本的當事者接觸,我們不干涉”。民間索賠已成為世界反法西斯鬥爭的潮流和趨勢。王選認為:“我們應該像猶太民族索要賠償的鬥爭精神學習。再沉默拖延下去就是對死難者的最大不敬。”

    同時,王選並不認為索取賠償是訴訟的全部目的。1998年第一次開庭中,王選説:“日本和中國人民基於歷史事實的對於戰爭正確的共同認識,是日本和中國相互理解以及真正友好關係的前提。”她希望人們不要只對官司的輸贏感興趣,重要的是促進公眾對歷史事實的了解、對戰爭的正確認知,從而防止歷史悲劇的再次發生。

     7年裏王選一直在不停趕路

    王選的號召力,使國內外眾多媒體投向了這一群滿身創傷的老人,和那段充滿血淚的歷史。

    王選:“因為這個犯罪是被掩蓋的,他們的權利完全是被壓抑了,如果受害者自己不去做那意味著什麼呢?”

    7年裏,王選一直在不停趕路。民間力量本來就鬆散脆弱,再加上戰前戰後,日本銷毀了大量戰爭罪行,致使調查異常艱難。王選踏破鐵鞋尋訪當年731部隊服役的士兵,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證詞。1996年,在細菌戰頭目石井四郎的墓地前,王選的一番話令人難忘。

    王選:“當然我不太願意去,但是我想我得去,我想中國細菌戰受害者家屬可能到石井四郎墳上去的,我是第一個,所以我想,我得代表那些受害者們説幾句。”

    從日本到中國,從線索到真相,7年來王選尋找證據,組織訴訟,聯合媒體,仿佛有力量在身後驅趕。在異鄉的街頭,她也遭遇了數不清的冷眼和閉門羹。

    王選:“我努力不要去恨,我也不願意去恨日本人民,我只是想和他們談一談。但是我不明白也不理解,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對待中國人。”

    27次赴日開庭,猶如27次重大戰役,指揮是一位外表柔弱內心堅強的女子,兵馬是一群年愈古稀、身體病弱的老人。

    王選:“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對以前的歷史要有一種繼承,對受害者我們應該感到他們是我們的同胞,也是一種繼承,他們沒有被恢復的權利,他們受到侵害的權利和尊嚴,或者他們已經去世,在有生之年沒有能夠得到恢復,我們應該幫他們去做。”

    有這樣一位老人,生前還在殷切盼望赴日開庭,九個月後已帶著遺憾離開人世,臨終留下了一疊厚厚的調查資料。7年中,六分之一的原告已去世。有力的證人正在消亡。訴訟的道路還有多長?

    值得欣慰的是,這場馬拉松式的正義訴訟,讓許多日本人知道了從教科書上學不到的日軍的戰爭犯罪事實,世界上進步的力量以及年輕的一代,已經開始廣泛參與介入,在訴訟判決之前,正義已經贏得了最廣泛的支持和尊重。
<<返回
相關文章:
  • 調查表明:當年日本細菌攻擊現在仍遺害江浙
  • 正義之訟(上)
  • 正義之訟(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