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故事首頁
電視.幕後
人物.故事
網友.原創
線上互動
網友投稿
 版權聲明
央視國際“線上故事”欄目的獨家專訪文章,版權歸央視國際網絡所有,任何網站、報刊、電臺、電視臺未經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聯絡電話:
010-68508764轉309
010-68508381轉616
電視.幕後  
赴長江源報道的拍攝紀實
 
心駐高原

發佈時間:2004年05月23日 10:07 作者:周武兵


    周武兵,男,1968年出生於湖北,1995畢業于北京廣播學院,現為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記者。曾參與大型電視系列片《跨世紀的轉變》,1998、1999《3.15晚會》、1999年《六.五世界環境日現場直播》等大型電視節目的製作,作品多次在全國獲獎。

    1999年6月11日下午6時,當我們長江源頭節目直播組的20多位同志乘坐的班機降落在首都機場的那一刻。一種難言的心緒頓時涌上我的心頭。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激動,淚水已悄悄打濕了我的雙眼。那一刻,我們最想説的一句話也許就是:我們終於活著回來了……

    是的,我們已回到了首都北京。但在長江源頭經歷的那段日子,卻像烙印一樣印在了我們的記憶中。

    5月10日,當部領導決定讓我參加赴長江源頭報道小分隊時,我正在北京大學進行為期三個月的進修。一面是毫無疑義爭取來的一次充電機會,一面也許將是一生中十分難得的一次採訪經歷,幾乎沒有什麼猶豫,我就做出了選擇:奔赴長江源頭。與我臺當時戰鬥的南聯盟硝煙中的戰地記者顧玉龍等相比,我們雖然不能親臨戰火一線,但是能夠深入人跡罕至的長江源頭采訪,這又何嘗不是記者的一種榮譽呢。

    領導告訴我們,去那裏會很苦,得住帳篷,騎牦牛,要有思想準備。其實,在平均海拔5000米左右被稱為人類生命禁區的高原採訪,最難受的還是因為缺氧引發的種種高原反應。據説那裏的氧氣密度只有平原地區的三分之一,我們的頭上就像戴上了孫悟空的緊箍咒一樣,每天都會要命地疼上幾陣子。説話聲音大一點,頭疼;走路快一點頭疼。最難熬的還是夜晚,在慢慢長夜裏我們的身體就像油鍋裏的煎餅,徹夜輾轉難眠。如果吃不上幾顆安定,這一夜就別想能睡上一會兒。

    5月24日,我們在沱沱河兵站(海拔4556米)進行了三天適應性停留後,開始向200公里外的長江正源格拉丹冬雪山挺進。我們要將一塊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長江源”標誌碑立在源頭,並對那裏的生態環境進行一系列考察報道。雖説只有200多公里,可我們卻整整走了三天,因為那裏根本沒有路,有的只是一座連著一座的山峰和永遠坑洼不平的草疙瘩。一到雨季,草疙瘩就成了沼澤地,我們的車在草疙瘩上不停地顛簸,人在車裏顛得頭暈眼花也沒有辦法。

    這天夜晚,我們宿營在格拉丹冬雪山的東坡地這真是一個極恐怖的夜晚,現在想起來真有些後怕,因為我們的帳篷被泄漏的汽油打濕了,結果滿帳篷瀰漫的都是濃濃的汽油味,我們十幾個人擠在一頂本來就缺氧的帳篷裏,這一夜自然也沒能入眠。第二天一早起床後,我們發現頭髮茬子裏、鼻孔裏居然全是汽油味,連説話打嗝都帶著汽油味。

    27日,我們一行開始向正源姜古迪如冰川進發,中午,負責動力的劉文生終於挺不住倒下了。連日來,小劉的高原反應一直較大,但他都堅持著。當時我們的大家都只有一個信念:活著就是勝利,堅持就會成功!小劉面色如紙,四肢抽搐,人事不醒,緊接著一號車司機説他的眼睛什麼也看不見,這又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於是採取緊急措施,用兩輛車將他們送下山去,臨別,小劉掙扎著握著我們的手説:“兄弟們,我們還會再見的,一定!”一種悲壯感涌上我們每個人的心頭。

    29日下午5點,我們順利完成源頭的立碑和採訪任務,就匆匆赴往第一大本營,準備第二天一早拍攝高原日出。可車子還沒行多遠,後輪的幾根鋼板就齊刷刷地斷了,好半天才找到一塊木頭墊上繼續前進,速度只有每小時5公里。夜晚,天空飄起了大雪。氣溫降至攝氏零下10度以下。四週一片沉寂,只有我們的這輛破吉普車在漆黑的山谷裏獨行。

    傅順吉、我和張子利坐在車子上默默無語,不知道今夜還會發生什麼。淩晨一點,司機急促地喊叫聲把我們從睡夢中驚醒:“車進水了,趕快跳車!”

    我睜開雙眼,第一眼就看見我的保溫杯已漂出車窗,原來我們的車在涉水過河時熄滅了,陷在了河中心。外面的江水已浸過車門,正從我們腳底下嘩嘩流過,此刻我們的車已開始快速向右傾斜。無奈,我們只好棄車跳水逃生。我第一個從車上跳下來,江水一下子沒過了我的腰身,冰冷刺骨,一個浪頭打過來,我幾乎無法控制自己,被湍急的江水衝出了好幾米遠……後來,同事們開玩笑説,要是你被江水沖走了,6月5號我們就只有在上海直播節目裏再見了。

    5月30日,我們終於返回了沱沱河。這一個星期來,我們沒正兒八經吃過一頓飯,沒洗過一次澡,沒睡過一個安穩覺,劇烈的高原反應一直折磨著我們,下山後照片照鏡子,都快認不出自己來了,儘管如此,我們仍覺得心裏十分踏實。只要能為觀眾奉獻出精彩的電視節目,即使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回到北京,細細回味這次經歷,那些驚心動魄的險遇不正為我們的長江源之行增添了更豐富了內涵嗎?那經歷了生死體驗的生命情愫和戰友情誼不更顯珍貴嗎?

    我想起了幾句歌詞,就把它作為本文的結尾吧:

    ……

    把握生命力的每一分鐘

    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

    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