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故事首頁
電視.幕後
人物.故事
網友.原創
線上互動
網友投稿
 版權聲明
央視國際“線上故事”欄目的獨家專訪文章,版權歸央視國際網絡所有,任何網站、報刊、電臺、電視臺未經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聯絡電話:
010-68508764轉309
010-68508381轉616
電視.幕後  
經濟頻道新欄目系列專訪之六:《絕對挑戰》製片人詹未
 
挑戰,讓你的人生改變

發佈時間:2003年12月22日 13:34 作者:CCTV.com 記者 張敏



    沒接觸《絕對挑戰》製片人之前,先去了一次《絕對挑戰》現場,不説節目內容,主持人、觀眾和嘉賓的表現看上去比較滿意:李佳明機智幽默,笑聲此起彼伏,整整3小時錄製,觀眾熱情愈來愈高,散場時依依不捨;回電視臺的車上和專家聊起來,個個在諮詢業領域浸染多年、算得上人力資源方面的領軍人物,用職業的眼光評價這檔節目,他們一致表示,“這個節目肯定能火。”

    詹未在電視圈的經歷很豐富,做新聞起家,製作過《幸運52 》、《生活》這些響噹噹的欄目,中間穿插于各種晚會,嚴肅的3.15,生活化的烹飪大賽,用她自己的話,“很多電視形態都摸索過。”

    
“挑戰是真實的,跟你的生活有干預”


    《絕對挑戰》冠以“人力資源”這個專業詞彙,讓一些受眾望而卻步。

    記者:為什麼採用“人力資源”這個比較專業的詞彙?

    詹未:“以前我們叫人才,其實人力也是一種資源,人力資源比人才的概念更廣。它已經成為國際上比較通用的一個説法,不僅僅是招聘求職,還包括企業內部管理怎麼用人,怎麼發揮它的積極性,你進了這個門以後,還要怎麼在職場中生活,它是一個大概念,你看我們節目環節裏,很多地方談的並不是招聘,而是假定你到崗之後,遇到若干問題怎麼辦?那就是管理問題。現在很多企業已經把人事部改為人力資源部,慢慢這個詞大家會接受。”

    記者:《絕對挑戰》的節目形態是如何産生的?

    詹未:2001年微軟全球副總裁李開復在《對話》現場進行過模擬招聘,模擬求職但是沒有專門做。經濟部曾經召開一次欄目創作研討會,大家提到,國外有類似的招聘類節目,像阿根廷有一檔招聘類的節目很火爆。今年3.15後,我們重新考慮二套資源分配,確實需要這麼一檔節目,一是中國新上任的領導班子多次強調人才的重要性;二是今年就業形勢不樂觀,大部分大學生出了校門就失業;三是節目品種新。

    記者:為什麼起名“絕對挑戰”四字?

    詹未:很多節目都冠以“挑戰”二字,但到目前為止,電視上的挑戰是虛擬的,怎麼玩都可以,它跟你的生活沒有關係,這個絕對挑戰,是真實的,跟你的生活有干預,誰願意把自己的飯碗拿到電視上亮一亮。它對你的考驗超過以前任何一個節目,而且‘絕對’二字有先聲奪人的效果,把詞語上的張力表現出來,讓你先注意節目。

    
借鑒胡瓜與高怡平的模式



    儘管李佳明在場,詹未對《絕對挑戰》主持人功能的最初設置並不避諱。

    記者:當時是如何挑選主持人的?

    詹未:剛開始設計時,主持人沒有一個明確的符號,不像《非常6+1》是為李咏量身定做的。阿根廷的招聘節目非常簡單,招的是司機、導遊、擦玻璃的,通過智力問答的形式,像你要當司機,車要開多少邁,誰得分高,這個職位就是你的了,一般來説,它沒有太多的延伸空間,後來這個節目停播了,所以這樣的節目國外可借鑒的沒有,我們全部是原創,當時很大的精力投入到創作節目形態,主持人方面,當時沒法去想像一下到底是什麼樣的主持人,可能它的功能性在前頭,佳明在這兒,我也不避諱這個東西,沒有主持人的概念。

    記者:後來呢,如何確定主持人的主持風格?

    詹未:當節目越來越成型之後,我們意識到一個問題,這個節目讓一個播報式的主持人來做,那麼它會偏到功能性太強,會變成一場正兒八經的招聘,那就不對了。實際上它有一點點像電視紅娘,過去男女婚戀、配對的節目,我們借鑒胡瓜與高怡平的主持模式,他們倆在男方和女方之間能很好配合,於是能出來很多有意思的點,跳出節目之外給大家享受的感覺。

    記者:李佳明是主動選擇還是“被動選擇”?

    詹未:雙方的意願。有兩個權威的人給我建議,這個節目如果想做好,你應該借鑒胡瓜和高怡平的模式,那麼最好的人選是李佳明,李佳明以前在重慶臺主持《緣分的天空》,現在看來,這種感覺是對的,儘管男女搭配的主持不是那麼容易組成的。

    記者:現在觀眾還是比較滿意李靜與李佳明的組合。

    詹未:這個節目給主持人空間還是比較大的。現在大家的精力都在看節目內容,看選手怎麼過每一關,怎麼好玩,過了幾個月或者是半年,觀眾就要看主持人在中間的作用了。

    (李佳明在旁邊笑言很喜歡觀眾這種接受模式,“給我磨合的空間和時間。”)

    
電視化的專家+操作的多重性



    《絕對挑戰》的運作模式一環扣一環,節目組、諮詢專家、招聘企業缺一不可,詹未稱之為“操作的多重性”。

    記者:《絕對挑戰》目前的選手群,大多是MBA,社會的準精英人士,這樣會不會影響受眾範圍?

    詹未:這跟企業有關係,因為我們現在的企業是熱門行業的領軍企業,像房地産、銀行、IT、跨國公司等,企業到央視來做,拿出來的職位一定要代表企業的用人方向,這就決定他把什麼拿來在電視上招聘,那就沒辦法,必然提高學歷和工作經驗,所以不是我們想做MBA,而是MBA正好合適。

    記者:有適合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的職位挑戰嗎?

    詹未:大寶、LG、雅芳招的都是大學生,有些企業的要求是:我不要你有經驗、我要你有素質。

    記者:參加《絕對挑戰》的應聘企業有什麼標準?收費嗎?

    詹未:第一是好企業,標準是朝陽産業、有好的美譽度、提供職位適合電視表現,或者説企業是業內領軍的、旗幟性的企業,像新加坡的華點通、華爾街英語、新東方等。我們要好的節目,要提供真實的職位和機會,不收費。

    記者:目前應聘的職位以銷售人員為主?

    詹未:從招聘企業提供的職位看,名稱有很多種,包括各行各業,但從大範圍來講,主要是營銷,每個企業都需要營銷,有的營銷人,有的營銷産品,有的營銷概念,比如説華點通,他營銷的可能是概念,用友軟體營銷的是産品,其實大部分企業包括市場、研發和營銷三部分,營銷和市場涉及更多一些、更有開闊性。

    記者:節目中許多既好玩又有意思的點來自於題目的設計。

    詹未:我們節目的特殊點在於操作的多重性,嚴格意義上説題目是幾方同時出的,企業招人要提供意見,專家有培訓經驗,節目組有電視適合表現手段,有些題來自於企業真正的案例演變過來的,也有可能是專家教案中的案例,或者來自於我們記者根據剛剛發生的新聞事件,而且每次出題,歷經很多很多程序,不斷地研討、論證,是一個綜合的過程,我們這個團隊已經擴成節目組策劃人員、企業人力資源和專家。特別是專家,他們這個領域是我慢慢涉及到的,這一類人以前全在幕後,年齡不會太大,屬於複合型人才,外語很好,在外企擔任過研究員,企業發展策略等職位,同時非常了解市場需求。

    據詹未透露,目前與欄目組聯絡比較密切的專家有20多位,談起專家,詹未與李佳明不約而同想到新東方學校董事徐小平在《絕對挑戰》現場“興風作浪”的情景,“我們國內有東西的專家很多,但這樣電視化的專家比較少。”

    半小時匆匆而過,從詹未嘴裏聽到的是《絕對挑戰》開局不俗,生長力旺盛。

    當節目形態固定之後,如何擴展這一找工作的平臺,如何表現大多數人都很關注的點,是詹未領導的《絕對挑戰》欄目組本身面臨的挑戰。

    面對節目開播以來最大的困難這一問題,詹未謹用“創新”二字概括,這二字讓許多電視同行感同身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