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故事首頁
電視.幕後
人物.故事
網友.原創
線上互動
網友投稿
 版權聲明
央視國際“線上故事”欄目的獨家專訪文章,版權歸央視國際網絡所有,任何網站、報刊、電臺、電視臺未經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聯絡電話:
010-68508764轉309
010-68508381轉616
電視.幕後  
經濟頻道新欄目系列專訪之二:《第一時間》主持人馬斌
 
酷愛播音卻又最不像幹播音的人

發佈時間:2003年11月27日 11:13 作者:CCTV.com記者 艾中 戴昕



    看《第一時間》節目時,我對馬斌的感覺最好,他的讀報版塊讓人看起來不累。2003年10月27日,他和組裏製片人哈學勝、另一主持人歐陽夏丹到央視國際網絡來在線,我把對他的採訪留到了最後,因為想多聊聊。

    記:馬斌,我看你的主持特別隨意,可以説著説著就擼擼袖子或轉轉水杯,跟那種嚴肅的播報新聞比起來,你是在刻意營造,還是無意識的?

    馬:我本身是北京廣播學院播音係的教師。我覺得有兩點:第一點,關於讀報這塊,我們認為它有“秀”的成分。電視是很講究形式感的東西,那麼就得設計,包括我手中的一個杯子,它的顏色、形狀,還有動作,我都得設計;第二點,這些小動作我不是隨時隨地在做的。十五分鐘的讀報,很容易給人造成一種疲憊,我可能會用手勢和各種動作進行交流,這種交流是我調整節奏的一個方式。

    記:也就是説,是一種工具,一種表意符號了。

    馬:我認為可以這麼理解。但是現在做的比例特別大,還有痕跡。剛一開始可能靠著“形式感”的成分做一點還可以,但是越往後,應該注重內容,內容為王。

    記:你是學播音的,怎麼讀報時一點播音腔都沒有?

    馬:我本科是播音的,讀了四年播音。我上大學老師就説,你啊,趁早改行吧。等大學畢業,同學們還説,你這小子就不可能幹播音。我又考了三年,考了四次才上了播音係的研究生。所以我儘管是上播音係的,七年,但我是播音係學得最差的,呵呵,説我是最不像播音係的學生。前些天同學聚會,還説我是我們班最不像幹播音的,尤其最不像幹電視播音的。像我這樣的人,現在混出來了,説明中國的電視還是發展了。

    記:我本來還想表揚一下當初錄取你的老師,那麼有眼光。

    馬:我當年是上人大法律系的分,我分數很高,但專業分低。考研究生我考了四年,當時我是歷年考播音係文化分較高的一個。

    記:本科本來是想上法律系的?

    馬:但廣播學院先招的生。當時我怕萬一考不上大學,還得回到寧夏山溝溝裏放羊去。

    記:其實你對播音還是有一種嚮往的,要不你不會放棄法律。

    馬:當然有,我對播音的理論非常精心地在鑽研。

    (製片人哈學勝:我聽他説現在晚上睡覺枕頭底下放著兩本書,一本是《唐詩宋詞》,一本是《播音學基礎》。)

    記:你現在還是廣播學院的教師,每天來回跑,累嗎?

    馬:我説過,在節目最開始的時候,我會把生命中每天最精彩的東西放在上面;當然,課堂我也不會放過。因為我酷愛播音,不管教播音還是做播音。

    記:以後會捨棄一方面嗎,當你顧不過來的時候?

    馬:那要看我們製片人了,能不能把我調進中央電視臺。咱們接觸這幾十分鐘,你感覺我們好像挺隨便,但不知道你是否發覺,其實我們這些對話、開玩笑的語言方式,稍微做精緻的加工,就是我們做節目的感覺。所以我們團隊有意識地在培養大家一個交流的方式,一個無障礙的交流方式。

    記:打破大家以往的概念,電視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電視,電視和生活不是兩層皮,生活中怎麼樣,電視中就是怎麼樣,不要去演電視。

    馬:對。


    馬斌一開始給人的感覺特別貧,一提起他之前在別的臺,別的欄目做過,似乎有些面熟,他立馬就來句“相見恨晚”吧。問他學校老師那麼不看好他的播音前程,為何七年孜孜不倦地還在堅持,最終竟然還留校,他開玩笑地説這叫報復,以前廣院“毀”他,現在他“毀”廣院的學生。一旁製片人哈學勝忙幫著更正:是“誨”,誨人不倦的“誨”。

    馬斌的貧用他的話説,他們是在刻意營造一種交流方式,這種方式稍加修飾,就是電視上播出的狀態。我理解他的追求是,把電視的邊框去掉,電視不再假模假式,它就是到你家串門的一個耍貧嘴的鄰居。

    一味窮貧很容易給人一種油腔滑調的感覺,但馬斌的背後,我感覺其實並非那麼輕飄。七年廣院,能排除眾議堅持到最後,沒有一點定力是不行的,如果脆弱,馬斌可能早就動搖了。採訪結束時,他再次説起他信奉的格言是:駑馬十駕,功在不捨。我終於才明白。

    給馬斌提個建議,下次出門不要老誇別人俊,其實你也還不至於到醜男的地步。一個禪故事説,眾徒看到樹上的旗動,説是風吹的,高僧則説旗沒有動,是你們的心在動。長相是馬斌心靈之樹上的那面旗,哪天他真的做到風吹旗動而心不動,那他就是真正地放下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