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故事首頁
電視.幕後
人物.故事
網友.原創
線上互動
網友投稿
 版權聲明
央視國際“線上故事”欄目的獨家專訪文章,版權歸央視國際網絡所有,任何網站、報刊、電臺、電視臺未經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聯絡電話:
010-68508764轉309
010-68508381轉616
電視.幕後  
經濟頻道新欄目系列專訪之四:《非常6+1》主創人員
 
給老百姓擺一個闊氣的舞臺

發佈時間:2003年12月08日 08:56 作者:CCTV.com記者 戴昕


    頂著北京突如其來的第一場大雪,CCTV-2改版後的全新娛樂節目《非常6+1》熱氣騰騰地出爐了。節目首輪播出就在廣大觀眾的心裏點起了一把火,播出當天收到的10萬多條參與短信,以及播出當週二套收視率第一的成績,無疑證明了這把火的威力。

    11月7日晚,我見到了《非常6+1》的兩位製片人哈文、尹文,以及剛剛從雪地裏尋找選手回來的李咏,成功後的喜悅都寫在三個人的臉上。“這第一週的收視率已經是二套第一了。我碰到7就順,你看《幸運52》,5+2=7;《非常6+1》,6+1=7。”李咏興奮地解釋著。“對,7是他的吉祥數。”李咏的妻——哈文接口道。其實,有哈文這個“妻”才是李咏真正的幸運。就連他自己也毫不避諱地説:“每個成功的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了不起的女人,反過來也一樣,每一個了不起的女人背後都有一個成功的男人。”

    《非常6+1》火了,可三位主創人員在欣喜的同時,誰也沒敢鬆口氣。他們知道,受到的關注越多,肩上的責任就越重。

    “《非常6+1》不是一個摻和,而是一個完全本土化的節目”

    現在電視界似乎有一種趨勢,日韓學歐美,港臺學日韓,大陸學港臺。之前聽説《非常6+1》借鑒了國外兩個知名娛樂節目的節目形式,其中真人秀取自一個節目,與場外觀眾電話連線取自另一個節目。那麼,《非常6+1》真的是簡單地採取“拿來主義”的方法製成的“肉夾饃”嗎?

    記者:《非常6+1》在節目籌劃期間有沒有借鑒國外的娛樂節目?


    哈文:我們不是説借鑒,只能説是參考。我們參考和調研了國外很多節目,看了很多很多。歐美最流行的節目樣式,我們都看了。看了之後,我們等於是個雜糅,等於是把好多好的形式揉在了一塊,同時又注入帶有本土化特色的東西,這些加在一塊變成了今天的《非常6+1》。

    李咏:這個我回答得比較綜合一點。都是電視,只不過語言不一樣,受到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制約,我們娛樂節目的狀態遠遠不如人家,這是我們首先要承認的。所以在新創一個節目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學習,學習最有經驗、最發達的電視狀況。在這當中就有很多好的思想、好的理念,衝擊到我們這裡面。目前的《非常6+1》實際上不是一個摻和,而是一個完全本土化的節目。我們在學習一個觀點,學習一個角度,然後有了今天的“6+1”。那麼今天“6+1”拿出來之後,我覺得在中國應該算是一個大型的娛樂節目。在國際上,80分鐘的一檔娛樂節目也不算小了。這個節目和國內的、國外的都有區別,它已經形成一個獨立的“6+1”了。我們在不停地學習,當然我們學習別人,也有別人學習我們,在互相借鑒的過程中,我們也在不斷地完善“6+1”節目。我們更想成為一個完整的,有理論依據的,哪都擊不破的節目,另外就是要和國際去接軌。

    尹文:我們在討論這個節目的時候,就把它當成一個産品。在做這個産品的時候,我們就想國外有著什麼樣的趨勢,他們的娛樂節目怎麼樣做,我們首先要了解他們,看國外的電視節目有什麼先進理念,我們借鑒他們各種最好的元素,吸納過來,組成自己的節目。我們實際上是研究了國外最新的娛樂節目的發展趨勢和流行趨勢,才創造出來現在的“6+1”。所以我們這個節目中大量的是我們自己本土的思想,從國外借鑒的是一個電視理念。他是怎麼樣抓住觀眾,怎麼樣節目創新,怎麼樣真正從老百姓、從觀眾角度出發去做節目。而不是我們坐在辦公室去想,我們怎麼樣去做個節目。所以我們在做這個節目的時候做了很多調研工作。一是收視率的調研,就是觀眾的調研,老百姓喜歡什麼樣的節目;一個就是國外節目的調查,國外娛樂節目的走向是什麼樣的。所以綜合起來二套整體是經濟報道、深度報道,那是在工作時間,但是在休息時間就需要個輕鬆歡快的娛樂節目。所以並不是説我們借鑒了國外的節目,而是根據觀眾的要求和國外電視趨勢的走向做出了這樣一檔節目。

    “在他們生命中留下非常難忘的7天經歷”

    從親朋好友推薦到欄目層層篩選,從李咏親自尋訪到接受專業面試,從六天“魔鬼”訓練到舞臺才藝展示,七天之後,選手究竟獲得了什麼?是如願以償的滿足,是登臺亮相的喜悅,還是一夜成名的可能?或許都是,也或許都不是。

    記者:選手經過了《非常6+1》的包裝並走上舞臺之後,目前有沒有走上明星之路的?

    哈文:現在據我們了解,第一期裏的郭亮就已經有很多節目組和一些相關的人找他,可能是看出他的潛質了。還有我們第二期裏的董銀坤,那天一進我們節目組,我們都大吃一驚,帶著大墨鏡,穿著紅褲子,一個五十多歲的老太太。我們説:你怎麼成這樣了?還以為是一明星呢。她説,她這節目播出之後,他的所有的朋友,包括幾十年不見的,全都聯絡上了,她家電話都快給打爆了。所以對她來講,最後的概念可能不是一定把她培養成一個什麼樣的明星,而是讓這7天的過程成為每一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讓她有一個值得永遠銘記的東西。


    尹文:董銀坤是個老太太,在播她的節目時候,她不想讓她的朋友看到,她覺得不好意思,因為她不知道節目會把她拍成什麼樣。但是節目一經播出,她説家裏那兩天的電話不斷。

    哈文:她自己都後悔,為什麼當時沒有再放開一點,還挺拘謹地坐在臺上。現在她覺得應該再放開,效果會更好。她原來是那麼的普通,可能通過這個節目之後就不那麼普通了。

    尹文:還有在第三期播出的白淑英,我們在二套宣傳片中用過她,現在好多電視欄目、媒體都在找她。

    哈文:她是一個58歲的老太太,特別喜歡街舞,偶像是麥克爾傑克遜。她太與眾不同了!我們這節目還沒播,好多節目,像《東方時空》、《溝通》等都在找她,他們都覺得這個人物挺傳奇的。

    尹文:我相信隨著節目質量的不斷成長和提高,這些人也許會成為相關的從業人員。

    哈文:至少會在他們生命中留下非常難忘的7天經歷。

    尹文:我們以後的節目中還有個內蒙來的選手。他是工商局最基層的幹部。來了以後,跟牧民似的,臉黑黑的。他來了7天,我們扎紮實實給了他6天培訓,走的時候他抱著我們的導演哭了,説:這是我一輩子最難忘的經歷。


    李咏:老百姓的故事實在是太好了,也非常非常多,你會見到各種各樣的人,他們得有一個釋放點。“6+1”就可能是他們的釋放點,其實《幸運52》也好、《開心辭典》也好,包括三套的《神州大舞臺》,其實都是釋放點。相比較而言,我們這個釋放點似乎更全面、更集中一些。把選手的一些個性啊、背景啊,包括他的體驗過程,我們都記錄下來。“6+1”可能比別的節目的優勢就在於我們在每一名選手身上花的力量比較大。因為“6+1”是剛上來的一個節目,它需要一個成熟過程,節目也是有待於改進的,很多的問題大家可能一眼就看得出來,這需要有個改進的過程。但是首輪播出,從各個方面的反映來講,都是眼前一亮。

    “電視在尊重觀眾,距離沒有了”

    曾幾何時,電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講壇,而成為大家暢所欲言的論壇;曾幾何時,電視不再是所謂的精英和明星的舞臺,而成為老百姓娛樂遊戲的大舞臺;曾幾何時,電視不再津津樂道于“獨樂樂”,而開始體會“眾樂樂”的美好了。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三貼近”原則也漸漸成為眾多電視欄目追求的目標。難怪李咏會自豪地稱《非常6+1》是一檔真正做到“三貼近”的節目。

    記者:目前播出的兩期節目,選手似乎都集中在北京地區,將來會有外地的選手入選嗎?

    哈文:全國各地的選手都有。前期的這幾期節目可能大家沒有看到外地選手參加,是因為那幾期節目還是在夏天錄製的。當時正好是非典期間,我們第一不敢出去,第二就是從北京選選手可控制因素比較多。隨著我們節目的開播,將來全國各地都會去選的。

    尹文:我們現在做的節目中已經有內蒙的、陜西的選手了,以後各個地方的選手都會有。

    李咏:這個節目外地選手必須要佔很大的比例,這是一個支撐收視、支撐節目名聲的根本依據。當然啦,這首先需要一個經濟基礎,所以這個節目要繼續走勢好的話,想必得到各有關方面的關注以後,可能也會好點。

    記者:《非常6+1》在北京大興建造的演播室看起來很豪華。

    李咏:對,真的是給老百姓擺了一個很闊氣的舞臺。為什麼不能給老百姓擺個很闊氣的舞臺啊?卡拉OK、夜總會都是有錢人去的,誰去給一個普通人搭這樣一個臺子?讓他去這樣張揚自己,好像還沒有,我們就給老百姓擺一個大卡拉OK舞臺。其實給百姓一個展示的空間,很多節目也都在做,搶答也好、益智也好、形體的、競技的,也都有,但“6+1”是全方位的。

    記者:六天的訓練,對選手和節目來説夠嗎?

    哈文:六天是一週的概念,我們的節目是每週日播出,六天培訓加一天展示正好是一週。

    李咏:六天遠遠不夠,但關鍵不在於你表演得多好看,這不應該成為最終目的,而只是看點之一,最終目的是你要經過這六天,體驗一下人家作為明星的經歷。誰對明星都有一個神秘感,你當成為一個明星容易啊?我一開始都有這樣的感覺:你看人明星唱紅一首歌,到哪都那一首歌,唱完一扭臉走了。主持人得從頭站到尾。後來才知道,他唱紅一首歌容易嗎?絕不容易。所以一個百姓去體驗這六天,從內心去體驗成為一個公眾人物之前付出的艱辛,這個過程會比什麼都關鍵。再加上我們突然去尋找,也是很有意思。

    記者:説到尋找,選手都是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接到通知的嗎?

    李咏:在節目創作初期會透露給他們一點點小小的消息。但是誰去、怎麼去、在什麼場合下見面都沒有事先告訴他們。那個內蒙的選手,他一見到我在西客站舉著牌子在那等,半天沒吭聲,愣那了。今天我剛拍完一個選手,我從一大箱子裏忽然冒出來,把那選手嚇得退後了好幾步。他一直緊緊地握著我的手,直到我説:你能不能把我的手先放下,然後咱們再説話。這就是一種電視在尊重觀眾,距離沒有了。這樣做,選手興奮,我們也快樂。

    尹文:其實這個節目最終達到的目的就是,李咏走到老百姓的生活裏去,給他們意外和驚喜。這個節目整整80分鐘都是李咏給人以快樂和驚喜。

    哈文:其實就是互動,這種互動在我們節目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李咏:我今天去選手家了。北京的小巷子,到處都是雪。到家裏之後,特別簡單,真是個普普通通的人家。他趕緊去給我們沏果珍,我好多年沒有喝果珍了!他説,這東西不好,但是熱,你們喝了暖和暖和。你們先別拍,你們都先把這喝了,這兒冷。做電視的,作為一個公眾節目主持人,這樣出現在你跟前,你想老百姓的心態。他也不是説多麼敬畏,他就會覺得,呀!好像我們原來是很遠,忽然一下這麼近。他也不是驚喜,他是興奮。這種興奮,我覺得就是我們現在節目中最缺乏的一種狀態。怎麼樣去讓老百姓興奮起來,這個節目在逐漸地完善,給普通觀眾騰這個空間,讓你在節目中興奮起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