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  電視指南頻道 >  央視動態


走入生命的禁區——王志與他的“非典”專訪


    當一場突如其來的疫病橫行肆虐的時候,我們才第一次真正意識到生命的脆弱,面對疾病,我們其實更多的是面對自己內心的壓力。此時,勇氣成為比平日裏更為彌足珍貴的東西,擁有它的人,才真正敢於面對死亡。無以計數的醫護工作者們做到了,我們的記者也同樣做到了。

    王志,作為《新聞調查》的資深主持人,在新欄目《面對面》中更是鋒芒盡現。4月15日,身為中央電視臺派出首批赴廣州疫區採訪的記者之一,他和同事王洋、陳洪奕冒著被感染的風險,走入廣州呼吸病研究所重症監護室,親眼見證了被稱為“生命禁區”裏160多位醫護人員所創造出的生命奇跡。通過對鐘南山院士、對李立明教授的專訪,王志的冷靜沉著和他當時不加任何防護的坦然面對,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的《面對面》非典訪談讓我們相信,我們一定有能力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一定能贏!

    (一)

    4月15日,衛生部第三次向全社會公佈中國內地“非典型肺炎”疫情統計結果。此時,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李立明正在廣州督導那裏的防疫工作。而在北京,隨著被感染人數的每日俱增,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談“非典”色變。當臺裏決定《面對面》欄目趕赴廣州對李立明進行專訪時,王志沒有退縮,儘管他深切地了解著SARS的可怕。

    初到廣州,王志他們還是心理有些緊張不安,每個人都準備著大口罩,但下了飛機,他們發現居然很少有人戴口罩。因為難為情,他們也沒有戴。見到李立明教授,王志講出了自己的顧慮。李立明説,目前廣州的疫情已趨於平穩,從二月份的高峰期到現在,二個多月發病例數逐漸下降。更重要的是這一段時間,廣東的醫務工作者用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換來了對“非典”防治、救治的寶貴經驗,有了應對疾病的有效的辦法,人們開始知道SARS並非無藥可治,他們有信心了,王志在節目中傳達著廣州人戰勝“非典”的信心,他們很平靜,但是也很小心。正如書寫《護士日記》的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臨時病區護士長張積慧所説,人和人之間需要更多的關懷,生命對於我們每一個人都同樣可貴,都只有一次。只要我們能科學理性地對待這場災難,相信廣州、北京和全國人民都能共渡難關。

    (二)

    在即將進入現在已經相當著名的廣州呼吸病研究所之前,王志就心意篤定地認為自己一定不會被傳染。因為他知道有160多名醫護工作者在鐘南山院士的率領下正夜以繼日地工作在那裏,由於採取了有效的防護措施,醫護人員絕大多數沒被疾病打倒。王志説比起他們,自己只是去幾天,還被照顧得無微不至,因此,當第一次見到鐘院士時,王志就提出要到隔離區去拍攝。

    然而,真正到了醫院,王志才感受到死神離得那麼近,那麼真切而猙獰。這裡的寧靜中透著一份緊張,每一個“全副武裝”的身影,每一位醫護人員臉上的凝重,甚至每一寸看不見摸不到的空氣,都在告知著人們在這裡生命正在跟死神進行著賽跑。當天,有6個重症患者正在隔離區搶救,鐘院士善意地勸王志到普遍病房拍一下就可以了,但王志堅持進入隔離區。在換防護服的時候,錄音師和臺裏的電話通了。對方聽説他們要進隔離區,急了,説事關重大,需要馬上向領導彙報,而此時,王志他們已進入了那片神秘的“生命禁區”,清晰地聽到病人的呼吸。

    醫生的天職是全身心地救護他們的患者,記者的天職是盡心盡責忠實記錄。當67歲的鐘南山院士坐在幾乎比自己小一半歲數的記者王志面前時,當這位可敬的老人語氣平緩地講述著這場驚心動魄的抗擊非典的戰役時,信任已把二者的心緊緊地貼在一起。王志説,面對這樣的老者,面對ICU病區這些最可愛可敬的醫護工作者,我每天都是發自內心地被他們的故事打動。如果眼淚能説明問題,珠江一定會漲水的。

    鐘南山是廣東省防治非典型肺炎醫療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在廣東省非典型肺炎確診治療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他和他的研究所發現了廣東省第一例非典型肺炎患者並最早採取了及時的救治措施。在採訪中,鐘院長敢擔風險,舍我其誰的勁頭深深地感染著王志。他慶倖自己能來到廣州,和鐘院長有這麼珍貴的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勇氣是可以相互感染的,從鐘院長身上,王志感到自己內心某一種脆弱正慢慢變的堅強。他説,我的字典裏沒有後悔這兩個字,要後悔就不要做。

    (三)

    短短幾天的廣州之行,王志在“非典”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也仿佛經歷了生與死的考驗。隨時提防著死神闖上門來的滋味並不好受。回來後,他也儘量回避著同事和家人,如果非要和誰面對面,他就自覺地戴一個大口罩,遮住那張憨厚的有著一對大酒窩的笑臉。

    如今的北京已到了楊花飛絮的季節,天氣也一天天悶熱起來。“非典”疫情每日播報著,救護車不時鳴著長音疾馳而過,公共場所的人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人戴上了口罩……面對此景,王志講起自己在廣州時,一位朋友的比喻,他形容現在北京人的心態像二三月份的廣州。隨著政府抗擊“非典”力度的加大,信息的不斷公開與透明,戰勝“非典”的信心應該與日俱增。從能深入到一線採訪的記者的眼光來看,王志説,即使是最權威的專家他們的認識也要有一個過程,大家要有毅力和耐心。令人高興的是廣州的情況在不斷好轉。眼見才能為實,人們哪,不要在病魔襲擊你之前先讓自己把自己打倒。小心求證,小心防備,愉快生活,讓我們互相支撐,共同面對。

    《面對面.非典報告》的播出以及《焦點訪談》、《東方時空》、《健康之路》等相關欄目有關非典報道的方方面面,使我們在了解SARS這個可怕的病魔同時,也看到了像王志這樣一些活躍在抗擊非典一線的記者們,他們的精神已不僅僅是“敬業”可以形容。當有人問起在非典戰役中記者應該具備的心態時,王志毫不猶豫地回答:“當需要我們的時候,就應當義無反顧,勇往直前。”(《中國電視報》托婭)

  相關鏈結  

王志做客央視國際網絡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