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  電視指南頻道 >  央視動態


系列報道(二):走進伊拉克戰爭的直播報道幕後

     備戰:提早做好準備

    海灣戰事爆發,CCTV—4之所以能以極快的速度介入報道,並把豐富而詳盡的各方面資料展現在觀眾面前,得益於戰前的提早準備如反復“演習”。

    早在戰爭爆發的1個月前,CCTV—4就已經開始進行大量的資料收集工作,給主持人準備了幾十萬字的有關海灣局勢的各方面材料,首先讓主持人成為半個專家,以備直播時可以應對自如。

    “兩會”前,對聯合國監核會主席布利克斯在安理會所做的對伊武器核查報告進行現場直播,成了面對戰爭爆發的一場“實戰預演”。採取的直播形式,同我們現在看到的一樣,有同聲傳譯,兩個多小時的直播使各工種的人員積累了大量的實戰經驗。與此同時,CCTV—4也對隨時可能爆發的戰爭做好了一切應急準備,提前20多天就已經安排主要播音員魯健以及6位專家學者和3名同聲傳譯人員住進了梅地亞,並讓他們時刻待命,以備不時之需。

    戰前:警報連連 演習真假難辨

    3月19日,從各方面獲得的信息顯示,戰爭將在48小時之內爆發。下午2點,召開了參加CCTV—4直播報道的全體幹部緊急會,要求所有人從下午4點開始,在整點新聞的間隙時間裏反復進行模擬戰爭爆發的直播演練。如果你在4點以後路過央視圓樓2樓的13演播室,就會不時看到這樣一幅場景:新聞編輯組的人四處喊出著“開戰了,開戰了”。提醒著所有的人各就各位,並馬上把一份早已擬好的新聞稿送到新聞間。所有的人都以衝刺的速度忙碌起來,主持人和模擬的嘉賓在現場坐好,出片花,報新聞,飛字幕,插播背景介紹短片,主持人和嘉賓模擬訪談……一切都按照戰爭真正爆發的狀態進行。而且所有的演習都不事先説明真假,有時候弄的播音員也分不清戰爭是否真的爆發了。一次,也許是演練得太逼真的緣故,播音員劉羽完全當真,全情投入,下來以後直説“白激動了一回”。還有的播音員在待命的時候,就連打瞌睡手裏還緊緊地攥著要播的新聞稿。最後,所有的播音員都練成了不看稿就能讓戰爭爆發的第一條新聞脫口而出。每次演習之後,都要做一次總結,對遇到的問題及時加以解決和完善。時間就在這反反復復的演習和總結中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到底戰爭什麼時候才能真的爆發呢?每個人都有些迫不急待了。

    等待:為開戰那一刻

    等待的時間格外難熬。3月20日淩晨5點多鐘,已經等候了13個小時的人們終於得到了有關開戰的消息——美國媒體預見戰爭將在9點15打響。這個重要消息馬上報告給了海外中心主任盛亦來,於是決定把原來9點到9點05的新聞在直播的狀態下一直延長到9點半,來等待戰爭的爆發。可到時戰爭並未打響。這時又從某些渠道獲悉,白宮總統房間的燈亮了,布什正在梳頭,很有可能在10點多發表對伊宣戰的電視講話。於是,決定了將新聞再延長至11點半。直播布什講話工作量大,各個崗位的人員的精神都高度緊張,全神貫注,一門心思全都投入到工作中。他們這時已經忘了自己究竟有多少個小時沒有睡覺了。

    終於,CCTV—4在10點41分40秒播發了戰爭爆發的消息。播報時間早于鳳凰衛視,幾乎跟世界各大媒體同步。

    播戰事:開始是“急行軍”接下來是“長征”

    戰爭爆發的頭幾天,CCTV—4每天直播的時間都在20小時以上,170多人的工作量相當於平時的3倍。如同一支不分晝夜疾進的部隊,CCTV—4每一個人都面臨著身體和精神的雙重考驗。就説導播組,4個小組平時只是輪流值半天班,而現在卻要24小時連軸轉,每個組6小時。前一組在線導播,後一組也不閒著,為自己負責的那一檔新聞做著準備。包裝組的美編們為了保證不停地飛字幕,不斷地更新片花,比以往增加了兩個崗,每個人都要幹十幾個小時,手根本沒有停下來的時候。編輯組就更不用説了,平時每個人一般一天編兩三條新聞,4條就算是滿負荷了,可現在每人一天要編十幾條新聞,而且要在最短時間內搶發新聞。比如説,在電視裏直播著薩達姆講話的同時,就開始編輯這條新聞,直播完講話之後,這條新聞也已經做好了,馬上就可以播出。一條新聞往往要編3個版本,以適應不同時段的播出要求。臺領導和中心領導也身先士卒,一直跟著直播走,張長明副臺長、趙立凡副總編輯、盛亦來主任、吳明訓副主任在直播頭幾天都是24小時在現場盯著,把行軍床都支到了辦公室裏。吃飯的時候,飯盒集中在旁邊的資料室一地攤開,好象自助餐一樣,每個人都是拿起來簡單地扒拉兩口,就馬上返回播出線繼續工作。大家打招呼的問候語也從平時的“吃飽了沒有?”變成了現在的“睡一會兒嗎?”

    還有一件發生在直播現場的“黑色幽默”不能不提。一開始直播的時候,13演播室裏擠滿了人,再加上這裡沒有通風口,各種電器都開著,又悶又熱。外面的北京依然是春寒料峭,而這裡的溫度竟然高達30度,每個人都出了一身汗,能夠出去透透氣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有的人就打趣説:“都説美軍在4月份會領教到海灣酷暑的滋味,沒想到咱們現在竟然提前‘享受’上了。”

    在直播頭幾天高強度的工作中,CCTV—4的每一個人都頂住了疲勞的嚴峻考驗,圓滿地完成了初期階段的直播任務。“急行軍”取得了成功。隨著海灣戰事的進一步發展,直播時間也相應減少,從4月1日開始,直播時間已做出進一步的調整,這就意味著直播工作從高強度的“急行軍”將逐漸變成考驗耐心的“長征”,前方還有更多的挑戰在等待著……

    制勝“戰策”:戰略對頭“武器”精良

    戰略對頭:3月25日,張長明臺長提出了CCTV—4在“伊拉克戰事”報道中的總體要求,即整個報道要充分體現“客觀、公正、平衡、超脫”的原則。加強對戰場實況的重要會議的直播,要在節目中體現我們的觀點,即“反對戰爭,希望和平”。這些原則在直播中都得到了充分體現,展示了我們的大颱風范。讓觀眾感受到了嚴謹認真、公正客觀的報道態度,在觀眾中的公信度和權威性急劇提升,一些呼籲和平的片花也收到了廣泛的共鳴。

    超級武器1:權威專家助陣。CCTV—4在日常欄目中積累了大量的專家資源,這次直播派上了大用場,不僅可以請到具有國際知名度的專家學者,還可以根據他們各自的特點組成最佳組合。更重要的是,這些專家的權威性和專業程度都非其他華語電視臺可比,評論客觀、分析透徹。同時,他們還都十分謙虛,用語十分謹慎。有的專家就説:“對軍事我是門外漢,但我從作為一個觀眾的角度看,形勢會不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如果預測錯了,他也會在第二天直播時坦率地説:“由於我們也不真正了解美伊雙方的軍事秘密,所以説錯的地方,請觀眾多多諒解。”這樣的態度在觀眾中收到了很好的反響。此外,直播現場所用的軍事地圖也是國防大學的專業地圖,每天都根據最新戰況進行更新。

    超級武器2:同聲傳譯準確流暢。這次直播中的同聲傳譯相信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光有英語翻譯,還有阿拉伯語的翻譯。他們大部分是給國際會議做專職翻譯的,其中也包括兩名CCTV—4自己的優秀的口譯人員。聽了他們的同聲傳譯,會明顯讓人感覺用詞準確、忠實原文、語速均勻、流暢。

    超級武器3:加強同觀眾的互動。在直播期間,CCTV—4公佈了自己的電子郵箱,同央視公眾資訊中心合作,收集廣大觀眾發來的大量電子郵件(每天三、四千封)和手機短信(每天39萬條),及時了解他們對直播的意見和建議,據此對節目加以完善和調整,並把有關伊拉克戰事的最新情況通過短信的形式發給觀眾,實現了與觀眾的互動。(來源:電視生活報)

  相關鏈結  

系列報道(一):走進伊拉克戰爭的直播報道幕後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