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  電視指南頻道 >  央視動態

央視一套八分鐘 鎖定伊拉克戰爭

    北京時間3月20日上午10時35分,美國對伊拉克發動首輪空襲。僅僅8分鐘後,中央電視臺一套中斷正常播出,推出了《伊拉克戰爭直播報道》。在長達5小時直播中,既有時時更新的前線戰況,又有駐外記者站發回的各國各界反應。主持人調度有方,嘉賓分析中肯,背景性節目豐富翔實,基本照顧到了觀眾各方面的收視需求。這麼一檔高質量的直播節目,在戰事突發的8分鐘後就及時播出,其背後想必會有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8分鐘裏發生了什麼?

    在美對伊發出最後通牒的48小時裏,《伊拉克戰爭直播報道》節目的編輯們晝夜值守,不間斷監看各種信息源,包括國內外各大新聞社、電視新聞社的有關信息,同時與前方和各駐外記者站保持24小時熱線聯絡。

    3月20日上午10:00至10:15,一套整點新聞播出戰爭前的最新情況。為備不測,這個“窗口”關閉後,所有主持、編輯、技術人員一直保持臨戰狀態。

    10:35伊拉克戰爭打響,節目組有幾位編輯幾乎同時得到信息。播出線迅速進入非常狀態,10:43切入演播室、主持人就位、中斷正常播出,推出《伊拉克戰爭直播報道》。

    與此同時,通知預先請好的兩位嘉賓:《軍事世界》雜誌主編陳虎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王逸舟。半個小時後,陳虎從六里橋的家中趕到中央電視臺,直接進入演播室。王逸舟也隨後趕到。

    演播室鏘鏘五人行

    按照事先計劃好的思路,直播的前半段由康輝主持。戰事初起,觀眾急於知道事態的發展,信息的傳遞要快速、準確、客觀、簡潔。在這方面,康輝犀利、乾脆、反應快的主持風格發揮得恰到好處,他與長于戰爭宏觀分析的陳虎搭檔,隨著戰事的進展亦步亦趨,條分縷析,觀眾看得直觀,聽得明白。

    而直播的後半段則由白岩松領銜。白岩松的主持風格觀眾都很熟悉,場上控制能力強,收放自如,有思辨色彩和縱深感。戰事發起兩個小時以後,戰場變化漸少,而各方反應鵲起,觀眾的心理也由急欲了解事態進入思考階段。白岩松此時介入正當其時。王逸舟作為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在國際政治、經濟方面的評論遊刃有餘,與白岩松正可謂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最辛苦的是另一位主持人李慶慶,作為資深國際新聞編輯,李慶慶對戰事現場的解説和評述可謂切中要害,中規中矩。康輝和白岩松還可以歇口氣,但李慶慶五個小時不吃不喝一直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好在直播只延續了5個小時,否則她還下不了臺。

    未雨綢繆 水到渠成

    與其他大型新聞事件的直播相比,類似伊拉克戰爭這樣的突發事件的直播因為充滿變數而更難把握。據介紹,這次直播之所以能做到反應快速,報道客觀,從容不迫,均得益於前瞻性強和內部機制的完善。

    首先得益於國際新聞方面的信息源的佔有和利用。比如説,以前央視國際新聞對外電的電訊稿用得較少。但電訊稿量大,更新速度快,在目前的新聞傳播中優勢不言而喻。在這次直播中,電訊稿的利用對直播的成功來説可謂功不可沒。此外,央視近年積極加強對外合作與交流。3月19日,央視與某定時新聞社剛剛簽訂了一份合作協議,結果3月20日伊拉克戰爭打響,由該社提供的圖像信號就派上了用場。

    為了報道伊拉克戰事,央視一套對250平方米演播室進行了改造,主要是引進了多路信號源。在以前的直播中,主持人面前往往放一台筆記本電腦,但一般只是道具,或只是起到儲存資料的作用。但這次直播中,演播室中的幾臺電腦全在網上,國內外各大通訊社的信息盡在掌握,一覽無余。信息源的接入,徹底改變了以往主持人只依賴耳機接受指令的被動狀態,由於信息的掌握充分,主持人可以及時有選擇地調整思路和話題,尤其在對突發事件的直播中,這種改變簡直是革命性的。

    在直播中,有心的觀眾會發現,中間插播的背景報道十分豐富,借此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這場戰事。為了做好這次直播,節目組事先做了大量的資料準備,拿出來就可播的節目就有四五個小時,而且有專人負責背景節目的更新和改造。比如專題片《戰爭倒計時》,涵蓋了從去年以來有關美伊衝突中所有的標誌性事件,最新的事件是戰前一天發生的,可見編輯對此下了多大功夫。此外,央視前方記者快速及時的報道,駐外各記者站的信息反饋,都有通過連線迅速展現在觀眾面前,這些也都得益於平時溝通機制的健全與完善。(本報記者 趙晗光)(來源 中國電視報)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