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  電視指南頻道 >  央視動態

梨園訴心曲:《春滿神州》2003年春節戲曲晚會側記

    2003年的春節戲曲晚會在經過了緊張的錄製工作後,日前已進入後期製作。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劇組人員和各工種緊密配合,力爭使今年的晚會更上一層樓。

    我盡力了就不遺憾

    今年的春節戲曲晚會由中央電視臺戲曲音樂部許玉琢、王曄擔綱。許玉琢曾做過四五屆春節晚會的導演工作,由她執導的1997年春節戲曲晚會《菊苑頌春》曾獲得“星光獎”特別獎。許導告訴記者,因為得過獎,心裏還是挺有壓力的,不能雷同,又不能毫無建樹,所以自打接下這個任務後,就時時刻刻為節目的編排絞盡了腦汁。如何讓戲迷過足戲癮,如何讓中華傳統藝術具有青春時尚的氣息,為此,許玉琢和導演們精心設計了三方戲迷打擂的形式,把婉轉、陰柔的越劇和粗獷、陽剛的秦腔以及大眾化的豫劇迷們組織到一起;精心編創了開場《天上人間賀新春》和結尾《今夜讓我們祝福》的京劇歌舞;新創了小提琴、芭蕾舞、越劇組合的《梁祝》。還有那個3歲的豫劇小演員劉道陽,許玉琢發現他的時候,他還淌著鼻涕,但是許導就認準了他會是戲曲晚會上的亮點,從河南平頂山把他領到了北京。

    在這屆晚會上,有許多名家名段,這就像穿項鏈的珠子,怎樣穿才能既精緻又新穎好看,許導説,後面的工作更艱巨,雖然有壓力,但只要付出了就會有收穫,就不會有什們遺憾。

    我是個很有想法的人

    2003年春節戲曲晚會的舞美設計是呂大慶,這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大大小小的晚會參加了不少,也沒少參加各種節目的設計,説起這次的戲曲晚會舞美設計就很有一些説道。舞美的整體構思來源於中國的傳統藝術,主景區的中央是一隻碩大的羊頭變異,緊扣今年的生肖,背景是京劇中的花臉和常用的道具葫蘆的變異,4個花瓶造型立於舞臺一側,上面嵌有中國古畫。呂大慶説:“中國的春節就應該以傳統為主,我把中國的工藝美術、古畫、園林等運用其中,色彩上我用了淺淺的綠以襯托戲曲服裝的華美。陽剛與柔美結合,利用中國京劇中的元素,力求給觀眾一種新的視覺衝擊。經過和導演組的商議,他們完全同意我的構思。我是一個願意思考的人,沒事的時候我總是模擬設計,一旦有了想法就很願意拿出來實踐。人可以閒,腦子可不能閒啊。”

    小提琴、芭蕾舞、越劇詮釋千古愛情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了,這個中國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在2003年的中央電視臺春節戲曲晚會上將以一種全新的形式與廣大的觀眾朋友們見面。

    春節戲曲晚會總導演許玉琢,用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的完美結合,推出了小提琴、芭蕾舞、越劇的組合《梁祝》。整個節目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小提琴輕快的協奏曲開場,人們會立刻融入于《梁祝》熟悉的旋律之中。第二部分隨著音樂的伴奏,兩位芭蕾舞演員在舞臺上激情地演繹著梁山伯與祝英臺兩人相愛的情景。第三部分,小提琴協奏曲漸漸隱去,越劇曲調迎出兩位越劇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兩人深情地唱道:“書房門前一支梅,樹上鳥兒對打對,喜鵲滿樹喳喳叫,向你梁兄報喜來”,“弟兄二人出門來,門前喜鵲成雙對,從來喜鵲報喜訊,恭喜賢弟一路平安把家歸”。

    在《梁祝》小提琴、芭蕾舞、越劇組合中,小提琴的演奏者金藝花是中央音樂學院的學生,她是第一次參加春節戲曲晚會,也是首次嘗試西洋樂器與中國古典戲曲相融合的這種全新的藝術形式。

    越劇是浙江地方戲中最大的一個劇種,曲調上口。兩位越劇演員吳鳳花、陳沂從小就開始學習越劇。兩人是第一次合作。説來很巧,她們兩位的老師,都是著名的越劇藝術家,曾在越劇代表劇目《梁祝》中分別飾演梁山伯與祝英臺。

    《梁祝》小提琴、芭蕾舞、越劇組合是一個非常好的創意,三種不同藝術門類在保持原有藝術風格的同時,以新的藝術形式把它們結合在一起,音樂和曲調的過渡巧妙流暢。三組演員,同一個舞臺,共同沉浸在千古美好的愛情之中,用她們的藝術靈魂去體會這美妙的愛情絕唱,去詮釋這千古的愛情。此創意可謂許玉琢和導演們在這屆戲曲晚會上的神來之筆。(中國電視報 劉晶晶)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