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  電視指南頻道 >  央視動態

文藝專題片《家》拍攝隨筆:家是心中不變的牽掛

    家是人們的避風港。每逢春節來臨,我們最先想到的是回家。回家過年,與親人團聚,是我們每一個人,尤其是遠離家鄉的遊子所渴望的。回到家,讓我們有了那份親情;回到家,讓親人們少了那份心中的惦念;回到家,讓我們體味家人的關愛。我作為文藝專題片《家》攝製組的一名參與者有幸訪問了各式的家庭。在這次採訪中,我深深地感到,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身在何方,家都是每個人心中永遠不變的牽掛。歲月悠悠,家的故事也就永遠説不完。

    年近歲末,剛在北京採訪完一個台灣人在北京安家的故事,整個攝製組激動的心情還沒有消退,就又趕往山東棲霞市的廟後鎮“罵陣口”村進行採訪。

    大家都知道棲霞是全國有名的蘋果之鄉,每年全國都有無數的客商來這裡採購蘋果。前些日子棲霞還在北京農展館辦了一個蘋果節,廣交朋友呢。可這個“罵陣口”村卻是沒有人知道。

    棲霞縣縣委宣傳部的同志告訴了我們關於“罵陣口”村名的來歷。“傳説唐二主征東時,大隊人馬就住在棲霞鎮的西夼村,原名宿夼,前鋒在此對陣,兩兵相遇,唐民採取大罵北國兵的方法,一開始北國兵還沒有在乎,但罵了幾個時辰後,把北國兵的鬥志罵沒了,北國兵不戰自敗。從此這個村就有了‘罵陣口’這個名字了。”

    我們的車駛進“罵陣口”村,正是寒冬,棲霞的雪已經積了半尺多厚了,整個村莊白茫茫的一片,每家每戶的屋檐下都挂著紅紅火火的燈籠,鄉親們站在道路兩旁迎接著我們,燦爛淳樸的笑臉上襯上那雪花的白,燈籠的紅,煞是好看,一幅農家好風景在我們眼前展開了......

    村民劉成海的家有6口人,上有二老,下有兩小,還有那賢良勤勞的妻子。一家三代人和和睦睦地共同住在一個農家小院裏,公公婆婆通情達理,媳婦孝順懂事,一家人勤勤懇懇地硬是用雙手將這6口之家澆灌得富足美滿。過年的時候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穿著那漂亮的新衣服,口袋裏總是裝滿了好吃的好玩的,還有那長輩們給的壓歲錢,和幾個小夥伴聚在一塊便在那村莊的小巷子裏竄開了。而妻子和婆婆可就忙開了,剪窗花,包餃子,還要做一種山東非常有特色的大花餑餑。

    讓我們稱奇叫絕的還有那看得人眼花繚亂的織花邊,精緻漂亮的繡花,剪刀如行雲流水般的剪紙。一位叫邢翠雲的剪紙農婦已經65歲了,她的剪紙在村裏是很出名的,不光剪得快剪得好,剪紙中還頗有點大藝術家的味道。

    膠東婦女心靈手巧是沒得説的,但男人們也不差,除了平時幹好農活以外,過年的時候,男人們寫春聯,貼春聯,挂燈籠,放鞭炮......把個小村莊裝點得紅紅火火。

    劉成海告訴我們:“只要人不懶,我相信日子會一天比一天好。”

    採訪結束了,我們懷著依戀的心情離開了“罵陣口”村。當我們正準備上車離開時,一戶農民從遠處端著直徑有近一尺的大花餑餑向我們一溜小跑過來,他説:“把這個送給攝製組,祝全國人民吉祥。”

    “人人自古有個家,家是親情最濃的地方,有話儘管説,有歌隨意唱,寬容如明月,真誠像太陽。”在這首《家》的主題歌聲中,我們仿佛聽到了“過年了”那心儀已久的聲音。

    (10集系列文藝專題片《家》將在春節期間播出。)(中國電視報)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