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  電視指南頻道 >  央視動態

美麗的新起點:記首屆全國電視主持人形象設計大賽

    2002年首屆全國電視主持人形象設計大賽在《告別時刻》的歌聲中降下帷幕。中央電視臺選送的《七巧板》主持人“月亮姐姐”王昊和造型師李艷春摘取金獎;遼寧電視臺選送的主持人顧曉丹和造型師馬嬌喜獲銀獎;成都電視臺選送的主持人段梅和造型師張同萍奪得銅獎。

    選手心裏話

    由中央電視臺海外中心舉辦的首屆全國電視主持人形象設計大賽雖名花有主,圓滿結束,但對來自北京、上海、四川、山西、湖南、浙江等20多個省、市電視臺的百餘名選手來説僅僅是開始,他們參加了初賽、復賽、決賽的激烈角逐,經過特色形象自我介紹、專業知識問答和現場造型設計3個環節的考核後,都有不同程度的警醒和提高。他們掏心窩地説:

    ——我知道美麗不僅靠技巧塑造,更重要的是靠對美的感悟和不斷深入的認識。我在遺憾沒能取得更好成績的同時,也感謝比賽教會我很多知識。

    ——美是一種和諧,主持人和造型師之間的默契也是一種和諧,我遺憾的是明白得太晚了。

    ——失誤讓我痛心,但不遺憾,知道差距才能迎頭趕上,我決定下次再來!

    ——作為主持人,我原本想法是打扮得美一些,對得起觀眾,可是對服飾的刻意要求造成觀眾對我本身的忽略,是不能容忍的失敗。

    ——通過參賽,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繽紛是美麗的,簡單也是美麗的,色彩本身是豐富的,但並不意味著把所有的色彩都集中在一起才算豐富。

    ——在造型藝術上,創新是必不可少的,這是我參賽最深的體會。

    嘉賓感慨多

    美本身也是由遺憾構成的。本次大賽,選手們或多或少地留下了遺憾,但最有資格談遺憾這一話題的非趙忠祥莫屬。18歲時,擔此重任——在天安門廣場現場直播國慶盛典的趙忠祥穿著一身與其年齡、氣質極不協調的中山裝出現在屏幕上。當時自認為這身中山裝威嚴莊重的趙忠祥戲説,總比穿著棉服參加中央電視臺招聘時的感覺精神、帥氣多了。1979年中國代表團第一次訪美,作為隨行記者的趙忠祥用臺裏特批的120元置裝費定做了一身西服,買了兩條領帶和一雙皮鞋,外加從廣播合唱團管服裝的大姐那裏軟磨硬纏借來的一身西服,攜陪伴自己走過10年的中山裝,在美國瀟灑風光了一個月,知足美氣的感覺至今難以忘懷。我想,作為那個年代的趙忠祥是幸福的是自豪的,與飛速發展的時代相比他的遺憾只是沒趕上現在的好年月。

    1987年7月20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出現了一個新面孔,端莊秀麗的形象、清脆悅耳的聲音吸引了觀眾的眼球。人們不禁發問:這位落落大方的播音員何方人士?她就是新聞主持人李瑞英。十幾年轉瞬即逝,日臻成熟的李瑞英談起自己的播音生涯感觸最深:作為新聞主持人,首先要擺正你的位置,即新聞是主體,你是輔助。因而,新聞主持人在形象上的變化是一種微調,服飾是內容的體現。十幾年來,李瑞英始終如一地堅持不留長髮,不戴多餘配飾;始終將觀眾的目光吸引到《新聞聯播》中去,決不喧賓奪主。

    記者兼主持人幹得紅紅火火的白岩松也曾因為形象設計問題接到觀眾意見。他在頒獎晚會上直言:“讓我們所有的主持人都能敢於面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給更多的人積累經驗,給我們的廣播電視事業帶來進步,給廣大觀眾帶來更完美的主持人的形象,是本次大賽成功舉辦的目的之一。”

    專家如是説

    本屆大賽之所以備受人們的關注,不能不説主辦者用心良苦。節目主旨不但將目光放在了提高電視主持人形象設計整體水平,挖掘和培養具有文化張力、審美個性的電視造型師這兩個方面,還向全社會普及著美學知識。頒獎晚會上,嘉賓鄭明明圍繞主持人形象設計的專業性、公眾形象和電視畫面要求的特殊性等方面進行點評的同時,仍不忘告訴人們關注美麗、創造美麗是忙碌生活中不應忘卻的事情。色彩大師于茜蔓就色彩與眼睛、色彩與心靈、色彩與生命的關係進行了講解,業內外人士均有所受益。

    作為本屆評委會評判長的中央電視臺造型師徐晶面對電視觀眾,以自身為例暢談著、感悟著造型師發展的步伐和美好前景。她説:“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在國際上樹立中國人的嶄新形象意義十分重大。中國的電視造型事業方興未艾,有待進一步完美和提高。此次電視主持人形象設計大賽的大膽嘗試,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美麗的新起點——2002年首屆全國電視主持人形象設計大賽雖在鮮花和掌聲中結束了,但我們用最美的面孔面對新生活,用最美的語言讚美新世紀,永遠不會停止。(來源:中國電視報 晁秀英)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