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  電視指南頻道 >  央視動態


真情奉獻——記五十集專題片《燃情歲月》

    黨的十六大就要召開了,在這個萬眾企盼的日子裏,我們《綜藝快報》欄目組近期為迎接十六大勝利召開所拍攝的50集專題片《燃情歲月》終於如期地與觀眾見面了。能在黨的如此重大時期獻上欄目組全體采編人員的一份真情,實在是一個讓人十分欣慰的快事。

    回顧製作此片的90多個風風雨雨的日子,我們跨越數萬公里,經歷了新疆、廣東、陜西、海南等八省幾十個地區,走訪了二百多位老革命、知識分子、藝術家、作家、詩人、革命文藝工作者,追述了50個建黨之後歷次重大時期所涌現的我黨文藝戰線上的“第一個”,以及具備展現時代精神的重大事件或特殊人物,從不同角度謳歌及展現了黨在各個時期的文藝方針及所獲得的偉大成就,以豪邁的語言、以忠誠的信念、以嘹亮的歌聲、以豐碩的成果、以優美的旋律、以熾熱的心願,為迎接黨的十六大的勝利召開獻上了我們的禮物,表達了我們對黨的一聲祝福。

    精心策劃

    2002年6月間,欄目組為迎接十六大的召開,開始策劃並製作50集專題片,欄目組要求:“該片要以‘三個代表’為基本點,弘揚黨的文藝工作在各個歷史階段的光輝業績和作用,展現時代風貌,並注重體現黨的文藝方針及政策的連續性,著重表現其發展及碩果。”在此宗旨下,策劃組在經過數十稿的修改、研討,最終決定以“第一個、第一次”為貫穿線,從我黨不同時期的重大事件與人物為切入點,以一個個具體鮮活的人物及事例來開拓和展現一個大背景、大景象,向觀眾展示一幅詩一般的畫卷;通過一個個好看、好聽的故事,歌聲與人物,謳歌黨在幾十年風雨歷程中的豐功偉績。

    苦苦追求

    為了在三五分鐘內,講好每一個故事,簡潔、明快、信息量大成了基本要求,真實的人物,真實的空間,真實的事件成為全篇的風格及追求。為了保證每一個歷史事件的準確性和真實性,我們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有時為了一條信息的驗證,要跑七、八個單位來補充其它信息以證明該信息的確切。

    在《北平解放報的誕生》這一集中,為了準確講述60年前僅僅發生100天的故事,尋找當事人成了核心。為此,我們從國家圖書館、黨史研究辦、新華社、人民日報、宣武門派出所等數十家單位、幾十個部門找尋知情人,找尋我黨北平解放報第一社長錢俊瑞,在經歷了近一個多月的時間後,才在眾多熱心同志的幫助下,找到了時任北平解放報社編輯、研究室主任、現為中央委員的于光遠同志,雖然已是高層唯一知情人的于光遠同志,當聽説是為十六大製作節目,不顧病體、高齡的困擾,兩次請我們去家中,詳盡講述了北平解放報發刊100天的戰鬥經歷,併為我們準備了大量的原始材料,為今天的革命者樹立了一個非常好的榜樣,也正是這些大量的共産黨員的形象,激勵著我們為拍好每一個鏡頭,為講好每一個故事而始終追求不止,正是這種信念貫穿著全片,為展現黨的風采而苦苦追求。

  相關鏈結  

《綜藝快報》流光溢彩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