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  電視指南頻道 >  央視動態

《走進新時代》拍攝花絮之三: 伊木河速寫

    春節一過,我們就踏上了去北國邊陲的採訪之路。十多年來,我國邊防一線基層連隊的建設成就斐然,我們想在節目中有所反映,就聯絡部隊選擇了一個叫伊木河的邊防哨所。聽説,這個位於大興安嶺深處中俄邊境線上的哨所,有一個既抒情又苦澀的名字——雪原孤島。出發前部隊領導告訴我們,在呼倫貝爾軍分區所有的邊防哨所中,伊木河哨所是最偏遠的一個。以這個哨所為中心畫圓,半徑100多公里的方圓裏再沒有其他的人家。

    我們的採訪車從一個叫奇乾的邊境小村駛入中俄兩國的界河——額爾古納河凍結的江面,沿著軍人們在冰碴中開闢出的平滑江道向東行駛。途中,遇到了幾個正在巡邏的俄羅斯士兵,軍人們之間熱情地打起了招呼,就像碰到了自家的鄰居。1996年上海五國首腦會議,簽訂了《中、俄、哈、吉、塔邊境軍事友好條約》,使得這條曾經劍拔弩張的邊境線被寧靜和睦所代替。過去,界河封凍後,兩國軍人是各開各的江道;如今,兩過軍人友好協商,這邊出錢出油,那邊出設備出機械共同開闢。這番熱氣騰騰的景象我們沒有趕上,但並不遺憾,沐浴在和平陽光裏的邊境線,已經讓我們獲得了一種怡然自得的遊者心態。

    我們到伊木河的時候已近傍晚,高聳在山岡上的伊木河哨所在晚霞的輝映下,宛如一座小型的金色城堡,哨所背後湛藍的天空上一輪滿月正在升起。儘管車外氣溫已接近零下40攝氏度,但我們還是架上了攝像機拍下了這如詩如畫的邊關景色。正月十五就要到了,哨所新建的營門上挂著紅燈、插著彩旗、還貼著副對子:風雪邊關官兵同樂迎新春,伊木河畔戰馬嘶鳴衛和平。營區裏到處張燈結綵,可是來路的顛簸讓疲憊的我們已顧不得去細細瀏覽,便早早地安歇下來。半夜裏,迷迷糊糊中傳來一陣孩子的哭聲,先以為是在夢裏,後來才覺是現實,這定是一個隨著母親來探親的男孩子,在這寂靜的邊關深夜裏,他的哭聲更具穿透力。在這方圓百里沒有人煙的地方,因為這又哭又鬧的孩子讓伊木河有了一些生命的氣息。

    第二天早晨,連長趙玉平正要帶我們參加哨所,迎面跑來一個孩子,後面還跟著一個女人,趙玉平抱起孩子,我們就全明白了。他不愛説話,他的妻子王春燕卻快言快語,很快我們就熟了。哨所面積不大,從馬廄轉到豬圈,王春燕隨手在豬食灶下添了把柴,像是説給趙玉平又像是説給我們聽,她説節宰了十頭豬,空了兩個欄,能不能跟上記者們的車到山外再買上幾頭豬崽。我們答應了她,趙玉平卻在一邊嘟噥,孩子誰帶呢。王春燕乾脆得很,説她帶。轉過來又對著我們,説趙玉平調到伊木河四年,沒有回過一趟老家,害得她帶著孩子兩頭跑。年頭來的時候伊木河凍著,年尾來的時候伊木河還凍著,就是沒見過伊木河的流水。説著説著,王春燕哭了。趙玉平卻在一邊逗孩子:“五月雪,八月霜,九月一片白茫茫…… ”

    在伊木河我們過了一個十五。和在家裏似的,包餃子、下元宵、看電視。通過衛星,官兵們都與家人通了話,儘管外面冰天雪地,而此刻哨所裏卻暖意融融。(來源:中國電視報 《走進新時代》攝製組記者 徐海鷹)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