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  電視指南頻道 >  央視動態

央視專訪帕爾曼:弦動我心

    在當今世界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師中有一位被稱為“樂壇奇跡”的演奏家,他是迄今為止唯一一位坐在輪椅上演出的小提琴大師,他不僅用自己的激情與音樂感染著人們,而且,他也在用自己不平凡的命運和生命的感召力感動著這個世界。1994年他曾經來過中國,給中國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近日他又一次來到了中國,進行音樂教育和演出活動。他的名字是伊扎克帕爾曼。


    音樂與人生

    伊扎克帕爾曼1945年出生於以色列的特拉維夫。很小的時候,帕爾曼就像其他很多後來成為音樂大師的孩子們一樣,表現出他在音樂方面的濃厚興趣與超凡的天賦。

    在他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跟別的孩子不一樣,而當時他有很多選擇,可以去當裁縫、畫家或別的任何一種讓人不驚訝的職業,可是最終他還是選擇了音樂並且矢智不渝:“4歲時我患上小兒麻痹症,而在那之前半年我就決定從事音樂了,我的選擇跟我的健康情況無關,還有一條因素,就是父母因素,我的父母沒有因為我不能走路就剝奪我稿音樂的權利。我從事音樂是因為音樂打動我。”

    人們不知道疾病在多大程度上激發了帕爾曼的音樂天賦,人們只是看到9歲時的帕爾曼已經坐在輪椅上開始在音樂會上演出。13歲時,帕爾曼進入了世界上最知名的音樂學府——紐約朱麗亞音樂學院深造。1964年,他參加“利文特裏特”國際音樂大賽,獲得一等獎,從此聲譽鵲起,成為國際知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今天的帕爾曼已經被人們認為是當今世界上最著名、最有成就的小提琴大師。將無懈可擊的演奏技巧與內心熾熱的感情結合在一起,是他演奏的特色。人們在欣賞他演奏的音樂時,總能夠被他的琴聲中所傳送出來的溫暖的人性和火熱的激情所深深感動。帕爾曼自謙地説:“這也許是性格上的因素,我們並不能把自己所有感覺都表達出來。真正好的演奏家是那種能把自己對音樂的感覺與眾分享的人。”

    音樂與兒童

    作為一名廣受愛戴的小提琴大師,帕爾曼並不滿足於只和聽眾分享音樂的樂趣,他更願意教授別人“製造”這種樂趣的秘密,他經常在全球各地舉行教學活動,從中發掘優秀人才。當年上過他課的學生有些在今天也已經成為著名小提琴家,在他們印象中,可以説帕爾曼那幽默、風趣、平易近人的教學方式是開啟他們靈魂大門的鑰匙。

    從父母那裏受益匪淺的帕爾曼認為:有天分的孩子對於家長來説是一個挑戰,不要給他們施壓、催促他們去學習,家長應該給孩子們一個正常的童年生活。當家長髮現孩子們的興趣時,要尊重他們,不應該是父母覺得孩子適合做什麼,就讓他們去學什麼。

    帕爾曼有5個孩子,4個孩子愛好音樂,一個女兒是專業鋼琴家。當鋼琴家的女兒從8、9歲起就開始迷上了彈琴,他和妻子為其提供了一切必要的條件,從未過多干預。而當他們的一個兒子喜歡上吹小號和打擊樂,帕爾曼建議他去上課學習,他不願意,只願在家自學,但卻非常開心,這就足夠了。如果我聽説某個孩子從音樂學校畢業後卻恨上了音樂,‘我以後再也不想彈琴了’,那才是最糟糕的事,特別是對於天才而言。”

    音樂與世界

    “如果世界末日真的到了,組後消失的將是莫扎特的音樂,因為音樂是社會的靈魂。想一想過了那麼多年,貝多芬、巴赫 、勃拉姆斯、莫扎特的音樂仍然非常流行。因為音樂對世界來説,是永恒的。”帕爾曼在面對人們時,真誠地表達出他對音樂的情感。常人以為不幸的命運會給帕爾曼的音樂摻進悲天憫人的因素,其實正好相反,這一切使得他對生活、對生命有了比一般人更深切的理解和關懷,他帶給人們的不僅是發自琴弦上優美的音樂,還向世人展示了人類精神的力量和魅力,帕爾曼的美麗人生,充實而快樂,豐富了音樂,感動著世界。


來源: 中國電視報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