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  電視指南頻道 >  央視動態

唇槍舌劍 雄辯者勝——2002年全國大專辯論賽側記

    見慣了辯論會上唇槍舌劍針鋒相對緊張激烈的場面,而面對2002年全國大專辯論會決賽的比賽現場,記者見到的卻是另一番情景。以儒雅、機智、從容的紳士風度一展其縱橫捭闔雄辯口才為快樂而辯的辯論風格成為本次大賽的一個亮點,給到場觀眾及評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為快樂而辯

    經過近30場預賽、復賽一路闖關奪隘的中山大學和電子科技大學8月28日晚對陣中央電視臺1000平方米演播大廳。在這裡,當場抽籤決定正反方,就“正其義當(不)謀其利”展開冠亞軍辯論。儘管此時大專院校還沒有開學,但演播大廳裏卻坐滿了來自京內外院校的學生、參賽隊的拉拉對及熱心觀眾。一些找不到位子的同學就坐在過道上,大家不時為辯手們的精彩言詞報以熱烈的掌聲。

    作為中央電視臺品牌節目之一的全國大專辯論會在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青少年觀眾中有著廣泛的影響,從1998年開辦第一屆比賽至今,已歷經三屆,成為繼每二年一次國際大專辯論會後又一熱點。

    據介紹,本次大賽是歷年各院校報名參賽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共有21支隊伍參加了預賽,最終,中國政法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和電子科技大學等7支代表隊脫穎而出。澳門大學和香港浸會大學參加了北京的復賽。

    由於參賽隊的辯論水平及廣大觀眾的欣賞水平不斷提高,辯論也越來越激烈,有些比賽已明顯表現出個別辯手急於取勝,在辯論中言語似吵架等現象。本屆辯論賽導演劉少安説:為制止辯風的蔓延,本次比賽對規則做了適當調整。大賽最新增加了“幽默開場白”,規定選手在15秒內,有幽默、文雅的一句話進行自我介紹,同時還增加了“開篇立論”和“自由辯論”的時間,“辯”與“論”的比重更加合理。因此,本場決賽儘管兩隊實力相當,選手辯論得卻機智、從容,沒有出現很過激的場面,而是在較客氣、禮貌中抓住對方的弱點剋敵制勝。

    本地大賽的嘉賓評委余秋雨説:本場決賽是他和評委經過的歷年辯論賽中感覺相當不錯的一場。辯論賽所以受到廣大觀眾的注目,不僅是因為辯論時的激烈交鋒,更重要的是充分展現辯手語言的魅力和傑出的辯才,同時,借比賽還就社會普遍關心的熱點展開辯論,這不僅有助於社會共同思考有關國計民生的問題,而且便於當代青年在辯論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長。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倡導一個新的辯風,這個辯風説到底就是做人的風範。在快樂中辯論,在快樂中欣賞。

    在辯論中提高

    為了使本次大賽的辯題更具有可辯性和觀賞性,大賽組委會通過電話、傳真、信件、電子郵件及網絡論壇等方式面向社會各界廣泛徵集辯題,總計收到2800余道,這些辯題緊扣現實、貼近生活,包括國際交流、倫理道德、城市規劃等。北京大學法學教授、此次大賽評委孫東東説:“辯題的選擇要足夠重大又能引起選手和觀眾的興趣,我們希望辯得開心、看得也開心。今年辯論決賽辯題“正其義當(不)謀其利”就是較好的一個辯題。它密切聯絡現實生活,密切聯絡我們今天做人的準則,起點高,義利糅合作為辯論的基座,使雙方都能很好的展現各自的辯才。

    一位現場觀眾、人民大學哲學系學生徐尚民説:“在學校我們也經常就此問題展開辯論,這也是我們現今大學生關注的一個問題。很想來聽聽其他學校的同學就此話題的討論。”

    據悉,每個代表隊的選手都是經過層層選拔,有的還是參加過幾次大賽的高手,為了此次比賽,他們從今年4月底便開始備戰,近兩個月的暑假一直都在集中強化訓練。剛滿20歲的重慶大學參賽隊隊員彭波告訴記者:他從小就看著中央電視臺大專辯論賽長大,對辯論很感興趣,到了大學更是不斷充實各方面知識,從班裏到系裏到學校,一路比過來,這次是他們學校第一次參加全國大專辯論賽,並殺入了決賽。他説參加這樣的活動,個他最大的幫助是提高了思維、思辯、邏輯思考的能力,再就是大大提高了他的語言組織和表達的能力。

    獲得本次大賽冠軍的中山大學一位隨隊老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參加辯論會最大的受益人是學生,同學們通過開展此活動可以學習很多自己在專業當中學不到的東西,學文科的學到了許多理科的知識,而學理科的又掌握了許多人文方面的知識,因為,不同的辯題會涉及不同領域,就是同一個辯題也會涉及不同的學科。在集中訓練期間,學校請來專家、學者給他們講課,讓他們學到了許許多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同時,學校也在大賽中充分展現了本學校的風采。

    獲得本屆大賽最佳辯手的中山大學學生薛樂對他第一次參賽就拿到最佳辯手的獎盃,感到十分激動,他説,培養辯論能力的過程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在和老師、同學的交流中,穴道很多東西。他説對於明年代表中山大學參加國際大專辯論會他充滿信心。

    為期兩個多月的全國大專辯論會落下了帷幕。無疑全國大專辯論會已成為青年學生創造思維、勤於實踐、關注社會、展現時代風貌的一種風向標。(趙愛寧)


來源: 中國電視報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