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  電視指南頻道 >  央視動態

“阿裏郎”的故事

    以組合的形式參加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是本屆大賽的一大亮點。在眾多組合當中,“阿裏郎”的表現最為搶眼。雖然他們因在綜合素質考核中的失誤而與通俗唱法個人單項金獎失之交臂,但觀眾依舊給予了他們最熱情的支持。8月10日,在本屆大賽“觀眾最喜愛歌手”獎的角逐中,他們的觀眾支持率一路領先,最終奪得這項大獎。這對出道不久的歌手而言是彌足珍貴。在“阿裏郎”成功的背後,有不少有趣的故事。


    組合策劃在琴房

    “阿裏郎”組合由4位年輕歌手組成,他們分別是金澤男(22歲)、張晉佑(22歲)、金潤吉(20歲)、權赫(20歲)。成立組合之前,4個人都曾在延邊的POP現代音樂學院學習過,同學不同班。那時,他們在延邊均是小有名氣的歌手。兩年前的一天,4個人閒著沒事就聚到琴房裏聊天,話題自然離不開音樂。一向老成持重的金澤男突然冒出了一句:“哎,你們説咱們4個人組合到一起怎麼樣?”其他幾個人一聽,是個好主意,當即表態:“可以啊”。金澤男説:“我這可不是説著玩的,要幹就玩真的。”在徵得老師同意後,他們的組合正式成立,那時的名字就叫“POP”組合。組合成立後,4個人優勢互補,很快就在延邊打響,成為當地歌壇的一支新軍。他們頻頻參加演出,在鍛鍊中逐漸走向成熟,並把發展的目光瞄向了北京這個大舞臺。

    揣著兩個電話號碼闖北京

    闖進北京,在那裏尋找發展的天地,幾乎是所有懷揣藝術夢想的青年人的共識。背著簡單的行囊,4個人來到北京。那時,他們沒有任何關係,有的只是兩個朋友的電話號碼。沒有住處,他們就寄居在朋友家,4個大小夥子擠在一間十幾平方米的房間裏,打地鋪艱難度日。一個半月後,他們成為北京百碟文化公司的簽約歌手。

    難忘初次登臺

    和公司簽約後,他們參加的第一場演出是2001年在北京工人體育館舉行的晚會。和他們一起表演的有“中國力量”、“青春美少女”、“動感男孩”等組合。他們表演的節目是合唱《新北京新奧運》。雖然他們排練得很賣力,但畢竟是初登大舞臺,他們的實力還不為人所知,受冷落就在情理之中,這讓他們不免有些沮喪。世間諸事皆有兩重性,這次演出反而更激發了他們好勝的心。

    中韓歌會一舉成名

    2001年11月舉辦的中韓歌會是央視一個很有分量的節目。在構思節目時,晚會導演原本想讓他們翻唱一首韓國歌曲。幾經商榷,最後決定,由他們延長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阿裏郎》。為了不辜負人們的期望,他們每天早上10:00開始排練,有時練到淩晨四五點鐘。功夫不負有心人。一首《阿裏郎》捧出了一個強勁的組合,所到之處,人們只知道有“阿裏郎”,不知有“POP”。到了2002年,他們參加了央視的春節聯歡晚會,“阿裏郎”被人們叫得更響。後來公司決定,“乾脆你們就叫‘阿裏郎’組合“,於是,“阿裏郎”正式成為他們的組合名稱。

    臨陣磨槍參加比賽

    今年5月間,青歌大賽業餘組比賽進行得熱火朝天,他們也看得津津有味。一天,公司經理問他們想不想參加比賽,他們回答得也乾脆:“一切聽公司安排。”幾天以後,公司通知他們“參加比賽”。中韓歌會的成功,使他們信心大增,但從也暴露出他們演唱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舞蹈編排也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與晚會演出不同的是,大獎賽需要歌手現場真唱,這對邊唱邊舞的年輕組合來説是個挑戰。邊唱邊舞,唱與舞的氣息要協調一致,否則會破綻百齣。為了有充沛的體力參加比賽,排練之餘,他們每天踢足球,練游泳,在他們住的宿舍裏,有一面大鏡子。每天晚上回來後,他們還會練上一陣子,有時候練得太起勁,難免“忘乎所以”,害得鄰居們直打110報警。後來,他們與鄰居達成君子協定,每天晚上10:00前可以盡情排練,10:00以後就要保持安靜。兩個多月的艱苦準備,他們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榮獲大獎之後,鄰居們紛紛打來電話表示祝賀,這讓他們很開心。

    參加“心連心”的演出,他們這是第一次。和現場熱情的觀眾零距離的接觸,讓他們興奮不已。演出結束後,他們將趕回北京,準備他們第一張專輯的錄音。在這張有12首歌曲的專輯中,其中的《結束》、《愛的人》、《我需要你》等幾首風格截然不同的歌曲,都是他們自己作詞、作曲,談到這一點,他們燦爛、自豪的笑容令人感動。走出延邊,闖進北京,衝出亞洲、這是“阿裏郎”的既定目標。“阿裏郎”,一個充滿希望的青春組合。(苑文剛)


來源: 中國電視報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