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  電視指南頻道 >  央視動態

戲中戲的事——央視國際京昆票友大賽側記

    第四屆國際京昆票友電視大賽經過緊張激烈的競爭終於鳴金息鼓。大賽中,戲中戲的事卻讓人一睹為快。

    提前退休的扎喜娜央

    在初賽過程中,導演發現有一位藏族選手寄來的錄像帶欣喜萬分,這是歷屆大賽中第一次有藏族同胞參加。再看她的表演還蠻不錯,便請戰友京劇團的劉莉莉評委趕錄了一盤《打龍袍》的磁帶,寄給了遠在成都西南民族學院的選手扎喜娜央。

    現年47歲的扎喜娜央從3月份報名參賽起便投人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當她收到從北京寄來的磁帶後如獲至寶,便毅然決然地提前退休,一門心思勤學苦練。決賽前一個月來到北京的扎喜娜央去向劉老師求教,劉莉莉看到被她聽破的磁帶感動地説:“我教過許多學生,還沒有見過這麼刻苦求學的。”扎喜娜央卻説:“我能站在中央電視臺演播室和來自世界五大洲的票友們同臺比賽是我們藏族同胞的驕傲,國粹京劇也是我們藏族人民所愛。”

     形成反差的兩個女孩

    意大利選手7歲的劉力達是個活潑可愛、聰明伶俐的小姑娘。導演説,這女娃無拘無束地表演活靈活現,煞是好看。就是這位個性張揚的女娃下得臺來跑到老師面前就兩個字:“我疼。”老師幫她卸下緊繃的頭飾,達到目的的小姑娘看老師不高興還委屈地哭起來。老師生氣地説,你別哭了,把臉哭花了看你怎麼謝幕。小姑娘立刻收住眼淚,反過身來問我:“你有餐巾紙嗎?我的臉哭花了嗎?”

    緊隨劉力達上場的中國天津小姑娘李特才6歲,在參賽劇目《清宮冊》中唱老生,當主持人孫小梅讓她摘下頭箍顯身女娃裝時,小丫頭費勁地摘了好幾回才脫下來。在台下我問她頭箍勒得疼不疼時,李特點著頭説:“疼”。老師説這孩子就是能吃苦。在天津藝術學校學前班學戲的李特説:“能吃苦是因為我就想學京劇。”説話間,全副武裝的李特熱得直出汗,可老師不發話就不敢動,直到老師説你要熱就到外面待會兒去,小姑娘才蹦跳著走出演播室。

    這兩個女娃性格迥異的反差表現,真不知如何評説。

     好的藝術不分國界

    十年磨一戲。參賽選手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表演京劇,這不能不説是中國京劇的魅力所在,也不能不説是這些選手們鮮明的個性、豐富的想像力使得他們敢演敢唱。來自日本的能樂大師深見東洲和話劇演員長谷川新兩位選手一句漢語不會説,卻將京劇《漢津口》、《三岔口》表演得十分精彩。為他們擔任翻譯,也是參賽選手的木暮三津子小姐説:“中央戲曲學院畢業後我要回國,在日本普及中國京劇。”

    決賽前,一位金髮碧眼的姑娘十分引人注意,一會”兒在走廊裏練幾下臺步、一會兒在廁所裏對著鏡子唱幾嗓子。我好奇地走上前去剛一詢問,這位來自巴西的選手卡米拉就用流利的漢語高興地告訴我,今年3月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喜歡上中國的京劇,便大膽地報名參賽,而且過關斬將進人決賽。這不凡的身手怎不令人咂舌。卡米拉是第一個代表巴西參加京昆大賽的選手,她感到無比驕傲,無比自豪。

    來自美國加州的水利專家湯伯玉先生40年前上中學時,就對國粹京劇著了迷,聽京劇唱片無數,從台灣到美國的35年時間裏,即使工作再忙也沒有間斷過研習京劇。這次他利用假期自費來到北京決賽金、銀龍獎別提多興奮了。“好的藝術不分國界”這句話的含意,從這些選手身上得以充分驗證。(王萍萍)


來源: 中國電視報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