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  電視指南頻道 >  央視動態

《斑馬線》的故事

    問製片人東方聞櫻,為什麼劇名叫“走過斑馬線”?她溫溫地回答:“斑馬線代表都市,也代表著規則。拍這部劇時我們國家面臨著加入世貿組織,正向世界展示出蓬勃激昂的生命力。這些年我們的社會變化很大,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在法庭、銀行、證券交易所這一類現代都市的前沿地帶,人性的光芒與美好,人生的光榮與夢想,有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精彩……”

    為了表現這種精彩,一群人踏上“斑馬線”,也有了一些精彩之外的小故事。

    流利的英語

    《走過斑馬線》中的幾個重要人物肖楠、曾建設、賀家聲、湯達等人都有不少英語臺詞,由於是同期錄音,所以演員必須自己完成這些臺詞,而且必須説得準確、流利——時代精英嘛。為此,劇組專門指派了一名導演助理來輔導英語,英語水平不一的演員們也知難而上,有的演員還用錄音機把英語臺詞全部錄下來,以便隨時、反復地熟悉和練習。觀眾從熒屏上看見他們用流利的英文與外商談判或是進行法庭辯論時,有何感想?

    幸運的“湯達”

    劇中擁有法學博士頭銜的律師湯達是一位令人羨慕的人物,他頻繁地來往于中美之間,用流利的英語在法庭上陳詞、辯論……事實上,湯達扮演者馬躍的幸運程度也足以令人羨慕:這位前總政歌劇團演員曾兩次獲得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亞軍,也出演過許多電視劇角色,而這次出演湯達,除了形象和氣質方面的優勢之外,出色的外語水平使他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然而通過自學拿到北京外國語大學的成人高考大專學歷,能説是幸運嗎?

    苦樂同期聲

    為了保證聲音效果的高質量,《走過斑馬線》劇組專門邀請了中央電視台資深錄音師孟健擔綱,採取同期錄音。可是同期錄音也讓攝製組付出比以往高出數倍的勞動,尤其是在酷暑難耐的八月拍攝室內戲時,為了盡可能排除噪音干擾,所有的門窗必須封閉,有空調也不能用,再加上燈光的炙烤,常一場戲下來所有人員都是一身大汗,如同洗了一場桑拿浴。

    真假“小燕子”

    劇中扮演方婕的,是海政話劇團的陳慧。有意思的是,陳慧不論形象、年齡還是感覺都和“小燕子”趙薇頗為相似,尤其是那雙水汪汪的大眼睛。結果拍攝有關方婕的外景戲時,經常引來大批的圍觀群眾,人群中不時有人議論“這不是趙薇嗎?”一些小“趙薇迷”們還專門準備了簽名筆找“小燕子”簽名。而事實上,方婕的性格也確實與“小燕子”相似:聰慧、伶俐、敢愛敢恨。(源自中國電視報)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