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  電視指南頻道 >  央視動態

《省委書記》緊鑼密鼓

    日前,筆者在中國劇製作中心三樓製作機房見到了著名導演蘇舟和著名演員杜雨露。他們正在看已經剪出的《省委書記》樣片,從臉上不時露出的笑意,説明他們對自己的勞動是滿意的。

    20集電視劇《省委書記》是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精心策劃、組織拍攝、向黨的十六大獻禮的重頭劇,是我國第一部以省委書記為主人公、正面塑造黨的高級領導幹部、全方位表現他們的工作與生活的電視劇。該劇經過近4個月倒計時的緊張拍攝,目前已進入後期製作,預計在7月份與觀眾見面。

    曾執導過《中國神火》、《中國商人》等多部獲獎作品的蘇舟導演滿懷信心地説:“這是目前同類題材中很獨特的一部戲,到目前來看,應該説前期拍攝所留下的遺憾不多。”但是蘇舟也坦白地告訴筆者,剛接這部戲的時候他心裏也有點恐慌:顧名思義,《省委書記》是一部官員戲、政治戲,以往這類戲給觀眾的印象大多是凝重、嚴肅有餘,生動活潑不足!雖然蘇導過去拍過的《中國神火》也是政治片,“但題材、樣式不一樣,《中國神火》是紀實風格,帶字幕和旁白,事件真實,人物、結構的走向是散點式的;而《省委書記》是虛構的框架,人物的發展、走向是完整的,”因此這是一部很難拍的戲,包括人物的語言能説到什麼程度、表現到什麼程度的把握等方方面面的制約。而拍這個戲最難的地方,是怎樣打破以往政治戲的傳統模式風格、抓住觀眾、提高收視率的問題,所以對該劇風格的把握,一方面要凝重,另一方面又不能呆板。蘇舟為此想了很多辦法,比如首先人物定位要準確,要抓住省委書記本質的東西(共性),觀眾才能認可;另外觀眾想了解的是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個性),省委書記是怎樣生活、工作的?他們對職責、家庭、上下級關係是怎樣看的?這個問題,蘇導是通過突出親和力來解決的,在劇中貢開宸第一次到馬揚家,馬揚正準備要走,滿屋是裝好的紙箱子,貢開宸沒有在門前桌子那兒停留,而是直接走到紙箱子堆中,這就有了上級和下級的親密感,有了親和力。再比如要抓住可視點,讓畫面流動起來,蘇舟讓劇中貢志和的戲全部採用扛機拍攝,是拍新聞片的方式,這是根據貢志和記者的特點設計的,讓動感減少觀眾視覺的疲勞。而省委副書記宋海峰被“雙規”的一場戲,他們用了連續的大特寫鏡頭:敲門、宋穿鞋拿衣服、開門、宋的臉、門開後貢開宸的臉,大特寫連大特寫,造成了很大的視覺衝擊力,增加了畫面的魅力。蘇導感慨説:“拍這種片,很難弄,也很累。”

    對難和累,“省委書記”杜雨露也深有體會,他説這是他1979年“觸電”以來最難的一次。難,主要體現在兩點:第一個是臺詞難,省委書記有大量的政策性語言,不能隨便發揮,不能錯,得死記硬背,而且還要自然流利地説出來,這對今年已61歲的杜雨露來説確實很難;第二個是,要把共性、個性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比如《突出重圍》裏的方英達是強調個性和憂患意識,而“省委書記”則是共性裏容納個性。為克服這兩個難點,杜雨露在4個月裏不敢有半點鬆懈,背臺詞,琢磨劇情,琢磨角色,在三月份的“兩會”期間認真收看電視新聞,研究省委書記們的言行。落實到劇中,對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表現:對兒媳修小眉、秘書郭立明涉及案情,他對兒媳一點不幫,要求秉公斷案,對秘書郭立明卻親自去白雲賓館接見,希望他能站出來揭發問題……説到這裡,蘇導插話告訴我,拍攝貢開宸家裏的戲時,一個多星期都是夜裏拍,戲拍完杜老師也累得病倒了,連續吊了8天的瓶子。

    到現在為止,蘇導對絕大部分演員的表演都非常滿意,飾演馬揚的巫剛,以及高亮、吳冕、趙君等等,都演得很到位,從目前樣片的情況看,達到了預想的結果。但這個戲到底如何,蘇導説還要由觀眾最後論定。(源自中國電視報)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