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網友的話

  從小到大,我一直都在順其自然地走自己的路。
   小時候因不肯去幼兒園,所以常常像“小尾巴”一樣跟著媽媽上班。6歲不到就被送進小學,本來是母親想就此擺脫“小尾巴”,讓我有個去處,先當個旁聽生,卻沒想到我一路趕超比我年齡大的同學,一直上到初中。那時我一直是班中年齡最小,學習卻很好的學生,所以在學校裏總是受到教師的特別關照。受特別關照的另一個原因是:我是當地一個“知名人士”。從5歲開始,我便開始活躍在當地的舞臺上,任何大型活動和文藝演出都少不了我的聲音和身影。也許這時的舞臺經驗為我日後從事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12歲時,父親調回內蒙古社會科學院,我便和家人一齊來到呼和浩特。當時我的第一願望是報考內蒙古藝術學校的舞蹈專業,結果這一理想被父親扼殺,他認為我必須好好學習,考上大學才是根本目的。於是我不得不重新又讀一次初中一年級,用父親的話説是“把基礎打牢!”但是,好好學習並未影響我發展業餘愛好。讀高中的時候,一次朗讀課文,語文教師發現我有這方面的天賦,於是就推舉我為學校廣播站的播音員。那時絕對是采編播合一,包括操作機器都是親自動手。我想是不是從那時起,就算我主持人生涯的開始?!
   高中即將畢業時,母親偶然從電視報上看到廣播學院播音係招生的啟事,於是帶著我去試試。沒想到這一試就試進了北京廣播學院播音係,從此開始了我的大學生活。
   大學畢業前被分配到中央電視臺經濟部實習。從《經濟半小時》的“橋”節目開始,與全國觀眾見面,從此沒再離開過電視屏幕。時至今日仍在經濟部做節目主持人,一晃十年有餘。
   有時,當我一個人的時候,我會想:我的生活道路是一直順其自然地往前走,我承認我很認真,很敬業,也很努力,但我好像從未刻意地去做什麼。儘管我的生活道路上也有波折和坎坷,但一切過後,就像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中描述的那樣:“我輕輕地揮一揮長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也許是性格所致,也許是生活經歷,當我18歲離開父母獨立於世的時候,我就慢慢學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處世原則。所以我的座右銘是:認認真真做事,心平氣和做人。

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