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節目導視 > 正文

神秘的自然節目簡介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15日 14:38)

  深湖魅影(第一集)

  與世隔絕的密林深處,一個古老的部落,寒冷刺骨的幽暗湖底,一個鬼魅的影子,曾經不可洩露的天機,如今變成駭人聽聞的事實。

  雖然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有各種離奇的水怪傳説,但它們或止于含糊不清的目擊事件,或止於人為的謊言,大多不了了之。而本片將以完整的歷史線索,充實的目擊事件,嚴謹的邏輯結構,向你講述一個關於水怪既真實可信又神秘莫測的故事。

  第一集

  傳説從喀納斯湖形成以來,在它的湖底一直隱藏著一個能撼天動地、吞吃牛馬的巨型水怪。

  這種説法來源於湖區邊的圖瓦人,幾個看似不經意的傳説,將他們的族源、成吉思汗的陵墓和水怪的説法秘密地聯絡到了一起。

  然而事實不僅止于傳説,近幾十年來,關於水怪的目擊事件屢有發生。

  金剛,當了幾十年的喀納斯護林員,他曾經數次目擊到湖中一個黑色的巨大物體,當地的圖瓦老人警告他,那就是湖聖,不要給外人講。

  仝保明,是湖面上最早的汽艇駕駛員。曾經一個突如其來的巨浪差點將他的船打翻,慌亂之中他只看到浪花下一個模糊的影子。

  和仝保明有類似遭遇的,是一位叫賽立克的哈薩克人,他曾看到湖面上浮出一個巨大的物體,而這個怪物在入水前揚起了一個巨大的黑色叉子。

  到了80年代初,據説有兩個勇敢的獵人決定去捕捉一個水怪,但結局是,他們驚惶失措地向湖面下一個紅褐色的影子開槍後,湖面恢復了平靜,他們自己也消失得無影無蹤。

  那麼,在喀納斯幽暗的湖底,是否潛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兇猛水獸呢?

  深湖魅影(第二集)

  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喀納斯水怪已鬧得沸沸颺颺,自然科學工作者們提出了以下幾點看法。

  首先,水怪很可能是對自然現象的誤判,比如説水面上的浪花,湖面上的浮游生物或漂浮的枯木。

  如果説目擊者看到的的確是某種水生動物,那麼最有可能的就是一條體型非常巨大的魚,或密度非常大的魚群。

  再者,喀納斯水怪僅僅是一個傳説或者謊言。

  排除以上所有可能性,或許水怪真是人類還沒有發現的一種怪獸,儘管這種猜想的概率幾乎為零。

  1980年,由多家科研單位組成的喀納斯綜合考察隊成立,這次考察雖然沒有見到水怪的影子,卻碰到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水産局曾用6個100米左右的大網在湖中打魚,漁網卻被不明帶到了上遊,而且撕開了一個大口子。

  1985年考察隊再次來到喀納斯,這次他們突然發現了湖中存在著10米長的大魚,當時他們認為傳説中的水怪可能就是大魚,然而當這個消息被透露出去之後,等待他們的卻是更多的疑問和謎團。

  深湖魅影(第三集)

  對喀納斯水怪是巨型大紅魚的第一個疑問是:淡水魚能夠長到10米以上嗎?

  根據考察隊員拍攝的照片初步估算,照片上的黑點應該有10米左右,但照片的成像以及估算方法的誤差,也是專家們難以確定的因素。

  為此專家們打制了一個巨型魚鉤去釣大魚,結果一無所獲,只是看到在近3米長的浮漂下,有3倍長的影子在移動。

  沒有捕撈到實物,專家們只能靠推測,他們一致認定大紅魚就是哲羅鮭,這種魚體形巨大,非常兇猛。

  但這種魚能兇猛到吞吃牛馬嗎?1980年水産局撒下的大網也是被它拖到上遊並撕開了一個大洞嗎?那些曾經看到水怪的目擊者們又是怎樣看待這個判斷的呢?

  即便是魚,喀納斯湖的環境又能養出這麼大的魚嗎?

  十幾年過去了,雖然對喀納斯湖哲羅鮭的大小一直有爭論,但人們普遍接受了水怪就是哲羅鮭的觀點。

  但是在2003年9月27日晚7時左右,一件可怕的事件動搖了這個看法……

  因為當時的目擊者並沒有看到大魚,只是想起了古老的圖瓦人的忠告:在喀納斯湖裏有一個神聖的怪物,千萬不要去驚動它,否則它發怒的時候,天地將為之震動!

  《夜空中的利爪》

  一種罕見的古怪生物,一樁擱置七十年懸案。它們會是夜空的精靈,還是天生的殺手?年輕的動物專家將深入古老洞穴,搜尋黑暗中隱藏的真相。

  第一集:地獄來客

  七十年前,在中國福州,美國博物學家艾倫,第一次看到了這種古怪生物:它的眼睛極細小,耳朵像老鼠,牙齒突兀而又尖利。尤為奇怪的是,這只小小的野獸,居然長著一雙巨大的爪子,彎屈如鉤、鋒利無比。身為哈佛大學博物館館長的艾棱,還從未見過如此怪異的生物。

  七十年後的2001年,中國科學院動物學博士馬傑,在北京霞雲嶺的一次考察中,意外地看到了同一種動物。原來這是一種被稱為“大足鼠耳蝠”的詭異蝙蝠,它們不僅相貌猙獰,而且生存環境極其神秘,巨大的雙爪更像謎一般,深深困擾著所有的專家——它們會是一種怎樣的生物?為何如此富於攻擊性?它們巨大的雙爪中究竟會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呢?

  第二集:風中的線索

  在北京郊外的霞雲嶺,群山中隱藏著一個名叫“蝙蝠洞”的神秘洞穴。2001年冬天,動物學博士馬傑在洞穴的深處,終於看到了傳説中的傳説中的奇異蝙蝠。

  七十年前,美國博物學家艾倫,曾經對這種被稱為“大足鼠耳蝠”的古怪蝙蝠,有過一個大膽的推測:它們可能是一種會吃魚的罕見蝙蝠。不幸的是,他只有一個非常間接的證據——在大洋彼岸的美洲,生活著兩種已知的食魚蝙蝠,與中國的大足鼠耳蝠一樣,它們也有一雙巨大的爪子。

  問題是,在中國發現的大足鼠耳蝠與它們不僅遠隔重洋,生存環境也有著天壤之別,難道僅僅結構相似,就一定也會吃魚嗎?

  為了找到其中的答案,馬傑把目光對準了蝙蝠留下的糞便。但是,他卻發現其中只有昆蟲的殘肢,看來它們不吃魚。但是這樣的結論,卻無法解釋它們那雙無比巨大的爪子,因為要捕食這些小小的昆蟲根本無須如此巨大的爪子,難道這雙巨爪竟然是進化鑄成的敗筆?

  第三集:暗夜殺機

  為了搜尋更多的線索,馬傑請來了新的幫手,開始在北京霞雲嶺的山谷中展開拉網式的搜索。

  令人吃驚的是,他們最後發現被懷疑會吃魚的大足鼠耳蝠,在方圓數十公里的範圍內,只有一個棲息地,而且它們的數量似乎還在下降,儼然已是一個瀕臨滅絕的物種。為了揭開巨爪背後的秘密,馬傑想到了一個有趣的點子……

  2002年的夏天,馬傑終於在蝙蝠的新鮮糞便中有了驚人發現:原來大足鼠耳蝠會吃魚,這是人類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三種會吃魚的蝙蝠。然而,這一結論並沒能終結大足鼠耳蝠身上的所有疑問,反而引出了新的謎題:糞便中的魚鱗是哪來的?是它們自己捕獲的?還是像食腐動物那樣撿來的?如果它們會捕魚,那麼,證據又在哪呢?

  第四集:殺手本色

  為了證實大足鼠耳蝠是否會自己捕魚,一支準業攝製組加入到了這次史無前例的科研之中。他們要用高速攝影機記錄下蝙蝠的一舉一動,為這個爭論了七十年之久的謎題劃上最後的句號。

  不幸的是,當攝製組來到房山之後,他們卻被眼前的場景難住了。

  歷經三個月的艱苦磨難,攝製組與馬傑一道,終於第一次走進了大足鼠耳蝠的隱秘世界,一個個嘆為觀止的奇異場景接踵而至……

  《揭秘“外星人遺址”》

  柴達木,蒙古語“鹽澤”的意思,可是這裡不見“鹽澤”,只見連綿不絕的戈壁、荒漠。然而,在青海省作協的榮譽主席白漁的眼裏,柴達木卻充滿了誘惑。

  1996年6月,他進入了柴達木盆地東北邊緣一個叫托素湖的地方。白漁發現,這片開闊的湖面沒有任何生物,而湖的周邊是一些造型極為奇特的小山頭,怪異的山水同戈壁灘的景致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在托素湖東邊一座叫巴音諾瓦山的山腳下,白漁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山洞。就在這個山洞的最裏面,有一根從山洞岩壁中穿出來的鐵質管狀物,管子同岩石嵌合得天衣無縫,並且不見頭尾。

  這些管狀物不僅形狀奇特,種類也很多,似乎都是經過刻意加工而成。

  白漁取下了一塊樣品,送到了當時冶金部直屬的錫鐵山冶煉廠進行化驗。化驗結果出乎人們的想象,除了常見的金屬元素外,樣品中還有8%的無法化驗出的元素。

  白漁産生了一種大膽的念頭:這些管狀物如果不是來自地球人,就一定來自外星人,而無法探明的元素極有可能是外星人帶來的宇宙材料。

  當地出土的文物多為獸骨、石器、陶器、青銅器等,從來沒有過鐵管之類的鐵器。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曾幾次大規模地開發過柴達木,但從來沒有在托素湖一帶進行過施工。白漁最後斷定,這些管狀物不是古代先民留下的遺跡,也不可能是現代工程的構造物。

  經過一番考察和推論,白漁最後堅信:這些神秘管狀物只有可能來自地球之外的智慧生命──外星人,而托素湖一帶是外星人曾經在地球上活動的遺址。

  1998年末,一個充滿懸念又令人吃驚的青海省托素湖外星人遺址之謎,首先通過白漁所著的《走進柴達木》一書,被公布於世。書中把巴音諾瓦山的那個神秘山洞稱做是外星人洞。

  2001年5月,由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的鄭劍東教授&&,組成了托素湖鐵質管狀物臨時科學考察隊,來到托素湖,試圖解開托素湖神秘管狀物的來歷之謎。

  面對迷霧重重的托素湖,考察隊首先把研究區鎖定在巴音諾瓦山與托素湖之間幾百平方米的湖灘上。

  考察隊發現湖的四週、還有湖底,也有大小形態不一的管狀物,在湖水的淘洗下管壁更加清晰可辨。

  考察隊取出的樣品帶到北京。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的高級工程師王文廣,把取樣樣品同月球物質和隕石進行了微量元素的比較。

  王文廣:“月球和隕石裏頭,主要是鐵特別多,鋅呀、鉻、各種特殊的礦物,還跟地球上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跟過去隕石和月球的分析資料比較,完全不同,所以我認為它不可能是外星人帶來。”

  但同時王文廣又發現樣品中棱角狀的石英特別尖銳,這就意味著管狀物似乎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為加工、搗制而成。同時通過測試得知鐵質管狀物樣品的年齡為距今約十四、五萬年。同柴達木盆地有人類活動的歷史3萬年一對照,可明顯看出這些神秘管狀物不可能是地球人類所為。

  但當托素湖外星人洞內的神秘管狀物一走進試驗室,便有了一個普通的名字黃鐵礦,它並非工業加工品。最後考察隊的看法趨於一致,提出對托素湖管狀物既不是來自地球人,更不是來自外星人,只是一個剛剛被發現,但已經歷了漫長時光之旅的地質之謎。

  但是,是什麼樣的地質自然變化塑成了這些神秘管狀物呢?科學家對此也有許多不同的看法。

  考察隊發現,這些管狀物只分佈在較硬的砂岩裏面。根據地質學上的岩相理論分析,這些較硬的砂岩層是由洪水衝擊形成,這種岩相叫做洪流相。

  鄭劍東:“鐵質和泥砂沉積以後,當時跟水流接觸是一種氧化環境沉積以後一層一層沉積,涓涓細流也沉積,原來的沉積物被後來的沉積物蓋上去,跟原來的水不接觸。”

  沉積物同水隔開以後,逐步變為還原環境,在這種條件下,水中硫化物分解出硫化氫氣體,同洪水衝擊攜帶的鐵元素通過化學反應,形成了黃鐵礦。

  對於鐵質元素的來源,以及形成黃鐵礦的原因,考察隊看法一致,但對於沉積學説認為這就能夠形成管狀物,周德安等人卻提出,理由是沉積作用不可能使鐵質元素這麼豐富地集中在一起,而形成幾何形的管狀更是不可能。

  鐵質管狀物沉積形成的理論被擱淺在了猜測和爭議之中。

  管狀物形成的另一種觀點是鄭劍東的岩漿説。岩漿説認為外星人洞裏的管狀物由地下岩漿噴射而成。

  2002年冬天,鄭劍東跟隨攝製組,來到托素湖,用Υ儀進行了現場測試。結果測試得知,峭壁上管狀物放射性鈾含量最高達到每克625毫克,而周圍岩石只有每克20毫克,並且越是管狀物中心,鈾含量就越高。鄭劍東認為,這是岩漿説的一個重要證據。

  然而,周德安和高軍平對於鄭劍東這種觀點提出否定的意見。他們認為,經過取樣分析沒有發現管狀物是岩漿形成的有力證據,管狀物周圍的岩石也沒有被高溫腐蝕。放射性元素來歷還須繼續研究。

  周德安、高軍平經過實地考查和分析,認為托素湖的管狀物都是植物被沉埋後通過化學反應形成的植物化石。

  將樣品送到蘭州大學分析測試中心通過一種精確度能夠達到10-9次方的等離子發射光譜測試進行化驗後人們發現有機物含量相差不多,但樣品中鉀和鐵含量的漸變規律,卻有利於管狀物是植物化石形成的觀點。

  高軍平:“而管狀物內壁向外壁,的鐵含量曾加,鉀含量減少,有機物含量相差無幾,這是支持管狀物是植物化石説。”

  專家們通過觀測,雖然沒有發現樹榦、樹皮等植物結構的顯微鏡下證據,但從宏觀上卻發現了樹狀的同心圓結構,這些結構酷似樹木年輪,並且有的管狀物從外部狀態看,呈現出樹狀結構。

  距今數百萬年前的新第三紀時,柴達木處於亞熱帶環境,這個時候的柴達木就如同現在的江南,河流蜿蜒、湖泊密布。

  周德安:“新第三紀獅子溝組的柴達木氣候同現在不一樣,河流樣的沉積,湖泊樣的沉積很發育,這個湖泊和河流西側的陸地,現在推測起來森林比較茂密,一旦洪水來時,兩側的森林遭到洪水的沖刷,快速搬運到這兒。”

  激流攜帶泥沙覆蓋了樹木,大樹從此進入了漫長的演化過程。

  後來,托素湖一帶的地層開始了劇烈的沉積作用,使大樹被土壤和礫石深埋在地表之下數百米甚至上千米深。當樹木被沉埋壓實後,樹內的水分被擠出,這叫脫水。之後,樹木開始腐爛了,鐵質的元素通過化學反應形成黃鐵礦物質,那些空空的管子,就是礦化的樹木被沖刷和風蝕而保留下來的鐵礦物質。

  周德安:“這個時候植物外面的部分叫皮部,外面的皮是比較緻密的,它有一些比較緻密的結構,就是樹皮這些地方膠帶的比較徹底,保存的比較好。樹榦中間的木質部,木質就是比較疏鬆多孔了,也比較容易腐爛了,所以中間形成空洞。空洞樹榦容易破壞,兩側沙粒填了空洞。”

  青海省托素湖管狀物的神秘面紗被一層層剝去,正逐漸顯露出它們的本來面目。托素湖外星人遺址之謎經歷了天上、人間、地下的一波三折,最終從人類難以企及的星外,演變到了柴達木久遠的歷史當中。但塵埃似乎還沒有最終落定,因為還有許多疑問等著人們去破解。

責編:周鐵成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