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節目導視

《東方時空》特別節目:玉石之路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23日 11:22

  《玉石之路》共五集,每集38分鐘,播出時間是10月的1至5日,《玉石之路》節目從去年的9月份開始拍攝,歷時一年的時間,攝製組走過十個省、自治區,行程3萬多公里,採訪了50多位專家學者,登上了5000多米高的崑崙山,走進了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穿越了500公里人跡罕至的黑戈壁,拍攝環境可謂是非常艱苦。正因如此,節目也為觀眾呈現出精美的畫面。《玉石之路》是一期文化考古類節目,或者也叫探索發現類節目,但是它又不同於以往的節目樣態,有人把《玉石之路》節目的特點定位在媒體考古上,那麼它的特點到底是如何展現的,這種手法是否成功,還要看節目播出後的效果,當然我們希望這能是一種新的創新形式。


  第一集:玉出東方

  漫漫數千里的《玉石之路》是從膾炙人口的和氏璧的故事開始的。玉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特殊的地位,世界上也許沒有哪個國家像我們中國一樣和玉石有著如此深厚的淵源。無論現代還是古代,無論官方還是民間,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像玉石一樣把富貴高雅與純潔質樸如此有機的融合成一體。幾乎沒有人知道,在49年國徽設計中,林徽因女士的設計稿中,國徽中還曾有過一塊玉璧。

  之後懸念出現了,以安陽殷墟婦好墓為代表的一批中原早期墓葬中有大批質地相同的玉器,而且都是玉器中的精品,但是專家鑒定,它們並不是周邊玉礦的玉料。那麼雕刻這些玉器的玉料究竟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專家們的目光轉向了中國的西部。崑崙山下的和田,這裡的玉石經過鑒定與中原一批墓中的玉器質地完全一樣,看來他們的故鄉在西域。這一發現並沒有讓專家們興奮起來,因為一個更大的謎團又擺在了專家的面前,那是三千多年前啊,這些玉石是怎麼運到中原來的,是誰,通過什麼途徑把玉石運到中原的呢?

  當歷史開始沉默的時候,神話和傳説也許會給我們帶來更久遠的信息,在1600年前,一個盜墓者偶然發現了一本帶有神話傳説色彩的歷史奇書《穆天子傳》,專家們從中看到一條記載周穆王西巡的路線,於是開始推測這是否也是當年運送玉石的路線呢?

  播出時間:10月1日 CCTV-1 7:15


  第二集:崑崙尋玉

  這一集是從再現古人在和田白玉河中採玉的情景開始的。年復一年,古往今來,白玉河、墨玉河一直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採玉人,那麼這兩條河中的玉石又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社科院考古所和新疆地質專家組成考察隊,要對此探個究竟:他們首先在白玉河的灘地進行廣泛調查,在墨玉河畔的一個維族村莊裏發現了一塊2.5噸重的青白玉石。老鄉介紹説,這是在崑崙山上找到的。種種跡象表明崑崙山上一定有玉石的礦床。於是專家開始向崑崙山進發。經過幾天艱苦的跋涉,他們終於來到了海拔5000多米的崑崙之巔,見到了冰蓋下面的玉石。在崑崙山的另一個地點,專家們還看到了岩石下的原生礦脈。此次探源,專家還對古人的早期活動進行了研究,在上山的路上有一個叫黑山的維族村莊,專家在這裡發現了一個頭骨,經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和北大考古係碳14的測定,認為這個頭骨應是距今三千年前的中原人。顯然,在那個時代,西域與中原確有交流,歷史上因為採玉而交流的事例一直延續到清代。在白玉河下流的一塊巨石上,考古隊找到一段題刻,上面記載著清代道光年間山西採玉人的痛苦哀嘆。

  播出時間:10月2日 CCTV-1 7:15


  第三集:穿過沙漠

  我們探討的玉石之路,比著名的絲綢之路要早一千年,有人認為,玉石之路就應該是絲綢之路,但是有專家卻提出了相反的意見,那麼這條玉石之路應走哪呢?古書中的一句話,讓我們茅塞頓開,“玉起于俞氏之邊山”俞氏就是月氏,在古代月氏人活動在天山南北,而他們是玉石的中間商,考察隊開始追尋古代月氏人的足跡。

  考古界認為,古人的交通路線是依據山水地勢而定,從新疆地貌分析,從和田向中原進發,那就是沿崑崙山下的克裏雅河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再到塔裏木河,沿水向東,看來穿越世界上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是考察隊必須要走的路線了。

  根據考古發現,克裏雅河上有四座古城遺址,直至今日,克裏雅河上還有人居住。在《第三集》中,攝製組將在專家的帶領下,沿克裏雅河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在沙漠中尋找克裏雅河古河道和那四座孤獨的城池。在路上還將表現今天沙漠中的維族同胞的生活狀態。在這一集中,攝製組會遇到不少困難,我們只有最終到達塔裏木河才能算穿越成功。

  播出時間:10月3日 CCTV-1 7:15


  第四集:翻越天山

  作為玉石之路考察隊,在沙漠中沒有找到玉石的蹤影,這不能不説是一個遺憾,但是這個遺憾到樓蘭巧遇一支科考隊時就被彌補了。科考隊是考察塔裏木河的,但他們卻常在這一帶撿到玉片,甚至一些專家以前還撿到過玉斧。

  在塔裏木河上的另一座古城庫車也有不少玉的故事。一塊是唐代玄奘法師見到過的佛跡大玉石,但是現在找不到了。另一塊是清代為給慈喜做玉床的更大的一塊玉石,庫車人認為它也丟失了,但卻被考察隊在北京找到了,它就被陳列在地質博物館中,是誰把它弄到了北京呢?

  離開塔裏木河向北就要翻越天山,天山中的古道有兩條,一條叫銀山道,一條叫興地溝,在銀山道上找到了一處曾救過玄奘的泉水,在興地溝中看到了一處遊牧部落刻在岩石上的岩畫。當然本集中最讓人感動的是一段樓蘭人遷徙的故事,這是一個歷史學當中最新的研究成果,大家知道樓蘭人的消失一直是一個謎,而在哈密附近五堡村找到的納職城使這個謎團有了答案。

  播出時間:10月4日 CCTV-1 7:15


  第五集:橫絕草原

  在哈密發現有一件鹿首銅刀,與中原安陽婦好墓中出土的一件玉刀非常神似,同樣也是在哈密,還發現了大量內蒙古鄂爾多斯青銅器。這説明古人的確曾經在兩地間進行過交流。從哈密要穿越五百公里的戈壁,古人是如何完成穿越的呢?一路上考察隊尋找泉水,通過泉水間的距離來測算古人穿越戈壁的可能性。

  在戈壁中尋找泉水,引出了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的故事。因為在一個中國地圖中最長地名的地方,也見到一處泉水。這裡叫那林謝別斯延布拉格,這口泉水有可能是斯文赫定的救命水,那麼這裡到底當年發生過什麼樣的故事呢?

  在這一集中還有一件奇事,在戈壁灘上居然找到散落的和田玉,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在草原道上惟一不是懸案的是戰國時期趙國國王的一封信,信中記載著玉石從西向東途經草原的明確紀錄,這又一次證明了三千多年前的和田玉是從草原進入了中原,而這最後的一站就是山西境內的雁門關。

  三千年前的玉石之路,從崑崙山出發,沿和田河或克裏亞河穿過塔克拉瑪幹沙漠至塔裏木河,從天山南口,穿銀山道或興地溝至哈密,再到巴裏坤,然後一路東行,穿越大草原到陰山河套地區,在南下長城進入雁門關。這條道路基本上涵蓋了半個中國,他對中華文明的貢獻居功甚偉。

  播出時間:10月5日 CCTV-1 7:15

(編輯:楊蔚潔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