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旅遊大觀

青藏鐵路穿"藏裝" 力爭民族特色最濃的鐵路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20日 16:32

  新華社拉薩10月20日電 位於拉薩近郊的青藏鐵路柳梧隧道外墻鑲嵌著“吉祥八寶”的藏族傳統圖案,與寺廟宮殿一樣紅白相間的建築風格散發著濃濃的“酥油味”。建設中的青藏鐵路為了體現藏族文化特色,沿線的部分隧道、橋梁、站名等採用藏式建築風格或以藏語命名。整條鐵路像是穿了藏裝的姑娘一樣婀娜多姿。

  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指揮長盧春房説,舉世矚目的青藏鐵路將建成我國黃金旅遊線路。為了體現藏民族風俗習慣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帶動西藏的旅遊開發,我們力爭把青藏鐵路建設成為我國民族特色最濃的鐵路。

  記者在拉薩河特大橋的施工設計平面圖上看到:橋樑上面六條拱形鋼管像白色的哈達一樣在藍天白雲下飛舞,主橋橋墩設計成牦牛腿式樣,引橋橋墩則設計成了盛開的雪蓮花。

  “與布達拉宮遙相呼應的拉薩河特大橋將建成青藏鐵路和拉薩市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中鐵大橋局青藏鐵路工程指揮部指揮長劉幸福説,“在設計中,我們充分採納當地政府和專家建議,運用哈達、牦牛、雪蓮花等藏文化元素來體現民族風格”。

  青藏鐵路不僅在建築上體現藏族建築風格,建設者還為全線的重點工程都取了藏語名稱。鐵道部第一勘察設計院總工程師冉理介紹,為了青藏鐵路重點工程的命名,他們專門成立了“青藏鐵路工程命名核查組”,對全線57個車站、25座特大橋、7座隧道和4座明洞等名稱進行認真核查,徵求了青海和西藏兩省區政府部門以及藏學專家的意見。

  青藏鐵路原先命名的“雀巧”中間站,經過徵求藏學專家的意見後改名為“布強格”;而安多縣“頭兒九”車站更名為符合藏語發音要求的“托居”。最有意思的是位於拉薩市堆龍德慶縣柳梧鄉的青藏鐵路隧道,原先叫“造耳峰隧道”,後來,柳梧鄉的藏族村民希望以本鄉名字命名鐵路隧道,於是建設單位立即改名為“柳梧隧道”。

  青藏鐵路修通後,西藏境內的車站、隧道以及明洞等工程名牌將採用藏、漢兩種語言,而青海境內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轄區採用蒙、藏、漢三種語言文字。

  冉理説:“青藏鐵路車站、特大橋、隧道以及明洞名稱的命名,充分體現了我國尊重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和文化習俗。這麼重視、這麼認真、這麼詳細的命名工作在鐵路勘察設計史上也是第一次。”(記者龍巴次濤)

(編輯:伍紅來源:新華社)